河南收藏网欢迎您的到来!    
  国宝陶瓷(清)(下)    3星级
国宝陶瓷(清)(下)
作者:henansc  来源:河南收藏网     点击数:11986     更新时间:2012/3/9  文章录入:henansc

粉彩梅花图瓷鼻烟壶,清乾隆,通高5.8cm,腹径4cm。清宫旧藏

    烟壶细颈,扁圆体,圈足。铜镀金錾花盖,下连象牙匙。壶体边侧用多种色彩绘锦地花纹。颈部红地上绘蓝色回纹。腹部两面饰圆形开光,白色釉地,一面开光内以粉彩绘梅花图;另一面以墨彩书乾隆御制诗:“春雨胭脂洗嫩华,几枝浓叠赤城霞。双鸾恒在云深处,不遣飞琼到阮家。”左下方有墨书“御制”两字和红彩篆书“乾”、“隆”两方印章。

珐琅彩花卉纹瓶,高20.4cm,口径4.8cm,足径4.3cm

  瓶小口,短颈,圆肩,肩下渐收,圈足。瓶外壁白釉上以各色珐琅彩料绘月季、天竹、腊梅、兰花、山石图案。肩部空白处以墨彩题“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五言诗两句,配以胭脂彩方形印章,引首为“佳丽”,下首为“金成”、“旭映”。外底蓝料彩双方栏内“乾隆年制”双行四字款。
  此瓶造型端庄秀美,胎体轻薄细腻,以红、黄、绿、粉、蓝等色绘姹紫嫣红的花朵,在如雪似玉的釉面上,显得娇艳妩媚,栩栩如生。画面布局承中国绘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传统,颇具艺术感染力。

黄地珐琅彩开光婴戏纹瓶,高16.1cm,口径3.4cm,足径4.5cm

    瓶直口,短颈,溜肩,圆腹,腹下收敛,瘦底,圈足。通体以黄地珐琅彩装饰。颈部和足上各绘焦叶纹一周。腹部三面开光,内绘婴戏图,开光间隔处绘花卉纹。足内绿地蓝料彩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此瓶造型精巧,纹饰层次清晰,画工精细,色彩搭配自然和谐,画面阴阳向背的效果突出,有立体感。此器无论胎质、造型和釉色均极佳,堪称乾隆朝的瓷器精品。

珐琅彩双环瓶,清乾隆,高14.1cm,口径5.5cm,足径6.4cm

    瓶仿汉代铜壶式样,敞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肩部饰金彩象首衔环铺首。瓶内壁及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壁通体以金彩锦纹为地,上绘各色变形宝相花,从口沿至圈足以5道金彩弦纹相隔,愈显富贵华丽。外底署黑色珐琅彩“乾隆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
    乾隆晚期的珐琅彩多以百花图案为地,并在色地上以轧道工艺装饰出各种图案,继而采用仿鎏金效果的装饰技法,风格繁缛华丽,精美异常。其图案装饰一改雍正时期珐琅彩所表现的清秀风格,和同时期的粉彩瓷器在装饰艺术方面基本类同。

珐琅彩缠枝花卉蒜头瓶,清乾隆,高18cm,口径2.6cm,足径5.5cm

    瓶口呈蒜头状,长颈,溜肩,硕腹,圈足。瓶内壁及圈足内施绿釉。通体以金彩绘锦纹为地,其上以珐琅彩绘各式缠枝花卉,色彩艳丽。口、足、颈部饰以多道金彩,愈显金碧辉煌,华贵典雅。外底双方框内书蓝料彩篆书“乾隆年制”印章款。
    乾隆帝对珐琅彩瓷器珍爱有加,珐琅彩瓷器的烧制数量超过康雍两朝,造型更加丰富,瓶类就有蒜头瓶、双联瓶、葫芦瓶、双耳瓶等,茶壶、方盒、盘、碗等器皿的数量与样式都明显增多。宫中内务府珐琅作人才济济,分工更加具体,画师有专工花鸟鱼虫的余省、擅长人物花卉的金廷标等。工艺制作更加精细,正如《陶雅》所称:“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致,几于鬼斧神工。”

珐琅彩开光双戟小瓶,清乾隆,高8.9cm,口径1.4cm,足径1.6cm

    瓶小口微敞,长颈,溜肩,椭圆腹,圈足外撇,颈部饰双贯耳。口、颈及双贯耳绘蓝彩卷草纹,肩部绘一周紫红地莲瓣纹,腹部以绿彩卷枝纹为地间饰四开光。一组开光为椭圆形,内以珐琅彩绘骑牛牧童和母子牛;另一组开光为圆形,内以胭脂彩绘山水风景,表现高山村舍、老翁独钓。圈足外墙绘一周变形如意纹。外底蓝料彩署“乾隆年制”双行四字楷书款。
    乾隆时期开光技法在各类器物上的使用较为频繁,构成主次、疏密、虚实等多种变化,极大地丰富了艺术表现力。此瓶小巧精致,装饰手法新颖,两两对应的开光构成不同的画面,别具一格。

珐琅彩婴戏纹双连瓶,清乾隆,通高21.4cm,口径9—5.2cm,足径10—6cm

    瓶呈双连式,洗口,溜肩,肩以下收敛,近足处微外撇。瓶附双联盖,盖钮涂金彩,盖面用蓝、红、黄彩描绘垂叶纹。口、足均以淡绿彩描绘折枝菊纹。肩、圈足外墙皆以胭脂红地璎珞纹、磬纹装饰。腹部绘主题纹饰婴戏图,一面为四婴、三羊,寓意“三阳开泰”;另一面为九子嬉戏,其中一小童怀抱宝瓶,瓶中飞出五只红色蝙蝠,寓意“福在眼前”。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横款。
    双连瓶又称合欢瓶,是清乾隆时期流行的瓶式之一。此瓶色彩温馨,装饰题材吉祥喜庆,尤其是幼童的刻画煞是可爱。

珐琅彩山石花卉纹小瓶,清乾隆,高9.1cm,口径1.6cm,足径2cm

    瓶小口,短直颈,溜肩,肩部凸起三乳钉,瓶身细长,上腹圆鼓,下腹斜收,卧足。瓶内外及底部均施白釉,釉面细腻莹润。瓶身绘山石、桃花和长春花等,寓意群芳祝寿。上题“长日香风细细吹”,下落“金成”、“旭日”两方红印。外底书蓝料彩“乾隆年制”四字楷书款。
    此瓶在似绢般的釉面上作画,设色淡雅,构图简洁清新,有雍正珐琅彩之遗风。

珐琅彩开光山水诗句瓶,清乾隆,高26cm,口径12.1cm,足径12.1cm

    瓶莲花口,束颈,溜肩,圆腹,足微外撇。口内施松石绿釉。通体有多层装饰:颈及胫部为蕉叶纹、如意头、夔龙等凸印彩饰,腹部以豆青釉加金色乳钉纹为地,有四开光,内绘景州开福寺塔和周围的山景及墨彩隶书乾隆御制诗。其中一首名《河间道中》:“问风略悉农桑候,览古欣过礼乐邦。毛氏诠诗真诣独,献王得士果无双。韶开邨店春光霭,雪化溪桥野水淙。忆我书斋订经义,几多景仰在明窗。”钤“乾隆宸翰”、“惟精惟一”两方朱文篆书印。瓶底部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瓶用多色珐琅彩与粉彩结合绘纹饰,在装饰手法上集轧道、凸印及彩绘等数种装饰工艺于一身,充分反映出乾隆朝高超的制瓷水平。

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连瓶,清乾隆,高17.5cm,口径6.8—4.8cm,足径7.5—5.1cm

    瓶体双身连体式,洗口,束颈,溜肩,圆鼓腹,下腹内收,圈足微外撇。附盖,盖钮、边及口均涂金彩。瓶里和足内施豆青釉。瓶外通体以蓝紫两色为主体进行彩绘,左右两边由盖至足色彩相互交错,并用轧道工艺,其上绘黄、白、绿、红等折枝花。外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单行六字篆书款。
    此瓶设计精巧,造型秀美,在轧道色地上绘花卉图案有铜胎画珐琅之效果。

粉彩菊花鹌鹑图瓷鼻烟壶,清乾隆,通高6.2cm,腹径2.6cm。清宫旧藏

  烟壶小口,口沿施金釉,配铜镀金錾花圆盖。短颈,鼓腹,圈足。通体施白釉,腹部绘菊花鹌鹑图,生动自然。足底有红色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此烟壶上之图案寓意“长治久安”。画面布局疏朗,色彩雅丽,运用蓝、红、黄、绿、赭诸色绘制而成,采用先勾勒轮廓再填色的方法。颜色深浅不一,有立体效果。

粉彩开光婴戏图兽耳瓷鼻烟壶,清乾隆,通高6.5cm,腹径4.6cm。清宫旧藏

  烟壶呈扁圆体,细颈配铜镀金圆盖,下连铜镀金勺。颈部饰勾金回纹一周,肩两侧对称兽面衔环耳装饰。通体饰珐琅彩轧道西蕃莲花,正面为圆形开光,内绘婴戏图,儿童神形描绘生动自然,画工精细。椭圆形足,足墙一周以金彩绘鼓钉12个。足底红彩篆书“乾隆年制”横行四字款。
  此壶造型规整,胎质细腻,图案纹样清晰,整个画面使用了红、粉、绿、黄、金等色,色彩丰富,浓淡相宜,恰到好处。尤其是粉彩、珐琅彩并用,使烟壶愈显珍贵。

粉彩瓜棱瓷鼻烟壶,清乾隆,通高6cm,腹径3.1cm。清宫旧藏

    烟壶呈瓜棱形,细颈,铜镀金錾花盖,下连铜镀金勺。颈部绘蓝彩回纹,颈、肩相接处饰串珠纹一周,下绘变形莲瓣纹。肩、腹部呈六瓣瓜棱状。瓜棱上轧粉彩折枝花卉,色彩淡雅,花纹精细。瓜棱间隙处为珊瑚红地,上下以金彩点缀,衬托出烟壶的富丽华贵。足内红彩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粉彩雕瓷博古图鼻烟壶,清乾隆,通高8cm,腹径4.3cm。清宫旧藏

  烟壶呈扁形,瓷盖,下连竹勺。壶通体刻回纹地,上雕炉、瓶、灵芝、茶壶、围棋、鼎等纹饰,俗称“博古图”,施红、绿、紫、蓝、黑等色。足底双框方栏内红彩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瓷器雕刻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晋,至乾隆时期瓷雕技艺更为精进。此壶雕刻手法细腻,线条流畅,不失为乾隆朝瓷质鼻烟壶中的上乘之作。

木纹釉粉彩牡丹纹书式墨床,清乾隆,高4.8cm,长8.8cm,宽4.2cm

    墨床仿木几式,墨床边及四侧面施酱褐色仿木纹釉,床面饰白地粉彩牡丹纹,床面一边贴塑粉彩书卷,又如床上置枕,可供湿墨倚靠。
    清乾隆朝的瓷质墨床多有仿竹木釉、家具式者,其造型均秀巧新奇,施釉刻意摹仿竹木器的质地感,并施以五彩、粉彩等纹饰,成为一类清雅优美的文玩。

粉彩开光镂空花卉纹灯罩,高29.7cm,口径10.8cm,足径11.2cm

  灯罩直口,长腹,圈足。形似灯笼,中空,口底相通。口、足上各绘黄地粉彩朵花纹一周,肩、胫均施抹红镂空变形蕉叶纹,腹部为镂空绿地粉彩钱纹缀以红蝠,四面各有一开光,开光内绘白地粉彩四季花蝶草虫纹。开光四周施蓝地粉彩缠枝菊花纹一周。
  这件粉彩镂空开光花卉纹灯罩制作工艺高超,镂空技术精湛,纹饰色彩丰富艳丽,画面生动有趣,烛光透过空隙映照开光处的画面,似一幅优美的国画小品。这是一件既实用又具观赏性的粉彩瓷器珍品。

粉彩象生瓷果品盘,高6.5cm,口径22cm,足径12.3cm

  盘折沿,底平坦,圈足。盘心爬伏一只螃蟹,四周散落核桃、红枣、荔枝、荸荠、石榴、花生、莲子、瓜子、樱桃、菱角等。***沿处模印缠枝莲花纹,圈足内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此件象生瓷果品盘仿生效果精湛,盘中诸果品不但酷似实物,而且都具有吉祥含义,如螃蟹寓意“一甲”,即科举殿试第一;荔枝树有“经四百余年犹能结实者”之说,象征长寿;核桃、石榴是多子多福的象征;而枣、花生、瓜子等则寓意“早生贵子”。

各色釉彩大瓶,高86.4cm,口径27.4cm,足径33cm

  瓶敞口,束颈,颈下渐广,瓜楞腹,圈足外撇。颈部两侧为贴金彩夔形耳。全瓶从上到下共分16段釉彩。各种彩釉间以金彩圈线相隔。口部饰金彩、紫地粉彩、绿地粉彩各一周。颈部饰仿哥釉、青花、松石绿釉各一周。肩部饰窑变釉、斗彩。腹上部饰粉青。腹部饰12个霁蓝地描金开光,内中彩绘吉祥图,其中6幅为花卉、蝙蝠、蟠螭、如意、万字带等组成的寓意“福寿万代”的图案,另外6幅为“三阳开泰”、“丹凤朝阳”、“太平有象”、“吉庆有余”以及楼阁山水、博古图等。腹下及足部依次饰哥釉、青花、绿地粉彩、红地描金、仿官釉、霁蓝釉描金等。底部豆绿地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瓶身纹饰亦繁复多样,有缠枝花卉、缠枝莲纹、团花、焦叶纹、回纹、勾菊纹等。
  此瓶集历代多种工艺和技术于一器。如此众多的釉、彩,配方及烧成温度都不相同,需按釉下、釉上及高温、低温的不同要求,多次反复入窑烧成,工艺极其复杂。而如此多样的釉彩、纹饰又安排得主从协调,错落有致,浓淡相间,井然有序。此瓶造型雄浑,纹饰繁缛,色彩绚美,巧夺天工,它的烧制标志着中国古代制瓷工艺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粉彩象生果品高足盘,通高13cm,口径17.3cm,足径8.7cm

    盘敞口,弧壁,瘦底,下承以喇叭状中空高足。盘内及高足内均施松石绿釉,盘外壁为珊瑚红釉地描金彩绘圈点及勾莲纹。盘内摆放与盘连烧在一起的粉彩绘雕塑果品,中间为一蜜柑式盒,周围有核桃仁、桑椹、樱桃、荸荠、石榴、桔子、枣、白果等。蜜柑式盒内亦施松石绿釉。足内沿一长方形留白内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横边六字款。
    清代乾隆时期,我国制瓷技术达到历史上的最高峰。景德镇御窑厂烧造了一批以瓷模仿各种工艺品和动植物、果品的瓷器,无论形态还是质感均酷似原物,甚至有时仅凭肉眼竟无法辨别真假,正如清乾隆年间朱琰《陶说》所云:“戗金、镂银、琢石、髹漆、螺甸、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仿效而肖。”此盘内的象生果品形态逼肖,质感真实,惟妙惟肖,巧夺天工。乾隆时御窑象生瓷尚有海螺、蚌、蝦、鸡、鸭、象、鹤、残荷、灵芝等,均造型比例准确,栩栩如生。

粉彩镂空转心瓶,高40.2cm,口径19.2cm,足径21cm

  瓶口外撇,短粗颈,颈两侧堆塑象耳,垂肩,鼓腹,圈足。瓶内套一直腹小瓶,与外瓶颈部相接,可以转动。小瓶白釉地上饰粉彩。瓶颈与肩两部位,各绘12个开光,上下相对。颈部开光中,有楷书“万年”、“甲子”及篆书天干名;肩部开光内篆书地支名。腹部饰黄地轧道的缠枝花纹,并镂空出4组四季园景开光景窗,透过景窗可以看到套瓶上的婴戏图,童子们或骑马、或打太极旗、或持伞盖、或击鼓、或打灯笼,千姿百态。瓶之象耳、口沿及镂空景窗边缘部位均施金彩。瓶内施松石绿釉。底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此瓶的口、颈部位皆能转动,尤其是颈、肩部开光对合组成一部万年历。瓶体须三部分分别烧绘,在工艺过程中,各部位的收缩比例要控制好,避免在组装、粘接、补彩后出现纰漏。这件陈设器是乾隆八年(1743年)后特制的新式品种。

粉彩加珐琅彩开光山水纹转颈瓶,清乾隆,高24.6cm,口径12.6cm,足径11.9cm

    瓶撇口,束颈,鼓腹,圈足微撇。颈部两侧各置一垂带形耳。瓶内施松石绿釉,外部通体以粉彩及蓝料彩装饰。腹部四面圆形白地开光内绘四季山水图。春夏二图内各题七言诗两句,春曰:“春到心间饶富丽,柳烟苍雨总宜人。”夏曰:“风邹谷纹圆远濑,霞堆峰势映明川。”秋冬二图内各题五言诗两句,秋曰:“淡月梧桐影,轻风罗解香。”冬曰:“梅帐春融雪,松窗月舞龙。”诗后皆有阳文“乾隆宸翰”及阴文“惟妙精进”两枚方形印章。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因为瓶颈部设计成双层,外层可转动,所以称为“转颈瓶”。
    乾隆时流行在瓷器上使用圆形开光进行装饰,使纹样主次分明,并增强立体感。此瓶在欣赏四季不同的开光画面时,可通过转动瓶颈使双耳始终处于正面两侧位置,用心巧妙,别具情趣。

粉彩开光四季山水盖罐,清乾隆,通高19.2cm,口径7cm,足径7cm

    罐口内敛,丰肩,肩以下收敛,圈足。罐附二节塔式镂空描金盖。罐体淡粉红色地上满绘缠枝莲纹,腹部四面设圆形开光,内绘四季山水人物景观。圈足内施豆瓣绿釉,外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代瓷器图案中开光法运用较多,在粉彩瓷器中非常常见。乾隆朝大多使用4个圆形开光,且灵活多变,主题突出。此罐造型新颖,色彩绚丽,尤其是镂空罐盖,玲珑剔透,将罐体衬托得格外精致。开光内所绘山水景物意境深远,景色宜人,笔意老道精练,显示出乾隆朝高超的瓷器绘画水平。

粉彩镂空蟠螭纹象耳转心瓶,清乾隆,高33.1cm,口径7.2cm,足径11cm

    瓶敞口,束颈,垂腹,圈足。颈部两侧各有一象首为瓶耳。瓶外颈部饰黄地轧道粉彩折枝莲纹,腹部饰霁蓝描金蝴蝶勾莲纹,四面圆形开光内镂雕绿色蟠螭纹,足部饰黄地轧道粉彩云头纹。全器在颈、腹处分为外套和内瓶两部分。瓶颈与内套瓶相连,可以旋转,套瓶白地粉彩绘婴戏社火图。瓶内壁施松石绿釉。底足内施松石绿釉书红彩“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利用镂空对器物进行装饰美化是清代瓷器常用的手法,特别是康、雍、乾三朝大量将镂空技法运用于转心瓶和转颈瓶上。由于镂空器物的制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成品率低,镂空部位需精心设计,因而清代大量镂空瓷器的烧制成功充分说明了这个时期瓷器烧制技艺的高超水平。

粉彩镂空云龙纹夔凤耳转心瓶,清乾隆,高30cm,口径6.5cm,足径9.8cm

    瓶身修长,敞口,溜肩,自肩处分成两截。口、颈、肩呈八棱花瓣形,饰蓝地粉彩花卉纹,颈部两侧贴塑金彩夔凤耳。瓶腹中部施松石绿釉饰镂空云龙纹,上下饰紫地粉彩勾莲纹。通过镂空处可以窥见内套瓶中所绘的红蝠纹。足部饰仰莲瓣纹,连接仿黑漆描金底座。足底署描金“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此瓶连座烧制,工艺水平极为高超,装饰手法奇巧别致,匠心独运。

绿地粉彩开光菊石纹茶壶,清乾隆,通高13cm,口径6.5cm,足径9.2cm

    壶身方扁,曲柄,短流,圈足。壶盖隆起,金彩宝珠顶,壶口沿、盖沿处饰金边。壶通体饰绿地粉彩团花纹,腹部两面饰长方形开光,内绘粉彩写生菊花、山石、灵芝纹。底部松石绿釉书红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此壶造型精致,施彩淡雅,颇具雅逸之趣。

粉彩婴戏天球瓶,清乾隆,高51cm,口径11.3cm,足径18cm

    瓶直口微撇,直颈,球圆腹,卧足。以粉彩描绘纹饰。瓶身绘两棵青松下嬉戏的婴孩,或放鞭炮,或敲锣鼓,或吹喇叭,或骑木马,或举旗,或提灯笼,场面十分热闹。旁边衬以梅花山石,点出“闹新春”的主题。外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此器高大稳重,婴戏图中人数多,场面大,远胜于清康熙、雍正朝同种装饰题材的瓷器。

粉彩雕瓷鸭,清乾隆,高9.4cm,底长10cm

    瓷鸭昂首伏卧,张口卷舌,一翅扬起,尾羽上翘。全身以粉彩装饰呈白色,双翅及尾羽为淡灰色,喙及双蹼为黄色,并以黑色点睛。头、颈及腹下以篦划出羽毛纹,背、双翅及尾羽则凸雕翎毛。下腹及足底平坦,无款识。
    各种以动物为造型的瓷器在生产工艺上都较为复杂,传统的成型工艺有模制、雕塑、捏制、分体粘合等不同手法。该鸭采用雕塑成型法,在装饰上则集合篦划、彩绘等多种工艺于一体,是乾隆时期御窑厂烧造的仿生瓷雕精品之一。

粉彩开光人物茶壶,清乾隆,高12.6cm,口径5.5cm,足径6.3cm

    此壶圆鼓腹,柄呈耳状,壶盖为覆钵式,上有莲纹装饰钮。壶身以米红色凤尾锦粉彩团花为地,正、背面各有一开光。正面开光内以“雨中烹茶”为纹饰主题,用清淡的粉彩描绘出人物在庭院中烹茶的情景;背面开光内题墨书御制诗一首,诗曰:“溪烟山雨相空濛,生衣独坐杨柳风。竹炉茗椀泛清濑,米家书画将无同。松风泻处生鱼眼,中泠三峡何须辨。清香仙露沁诗脾,座间不觉芳隄转。” 壶盖与底均有描金。壶底中心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 三行六字款。
    此壶造型丰腴,线条圆熟,粉彩淡雅。纹饰取材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御制《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诗意,画面构图疏朗,描绘细腻,题诗书法精妙。乾隆是一位崇尚风雅的皇帝,一生所留诗稿丰富,从这件官窑茶壶中可见其文人情趣。

黄地粉彩勾莲纹大尊,清乾隆,高56.3cm,口径20.7cm,足径29.3cm

    尊撇口,短颈,溜肩,腹部下垂丰满,圈足外撇。尊内施松石绿釉。外壁通体以黄釉为地,以粉彩描绘勾莲纹。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尊形体硕大,色彩华丽,显示出乾隆朝瓷器典型的侈华和绮艳之风气。其腹部的勾莲纹俯仰、向背、聚散、飘逸,姿态各异。勾莲纹源自西方,在佛教文化中运用颇多,后来逐渐演变为寓意美满幸福的吉祥纹饰,是清代乾隆朝瓷器上的典型纹样之一。

粉彩婴戏瓶,清乾隆,高19.3cm,口径5.5cm,足径6cm

    瓶撇口,细颈,椭圆形腹部,圈足。通体在白釉上饰粉彩绘一群眉清目秀、雪白粉嫩的小童敲锣打鼓、燃放爆竹的节庆嬉戏景象。口、足边描饰金釉,瓶内壁施绿釉,底绿釉上蓝料彩双方栏内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乾隆时期的婴戏图多出自供奉内廷的画家金廷标笔下。金廷标绘制的儿童姿态多样,动作夸张,画面多呈热闹愉悦的气氛。婴戏图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之一,用以描绘“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的桃园美景和太平盛世。清代经康、雍父子之经营,摊丁入亩的成功推行,到乾隆时民族矛盾已相对化解,两千年的封建经济臻于顶峰,讴歌盛世以及替乾隆皇帝歌功颂德的文章和图画也大量出现,各种工艺品上的婴戏图即其表现形式之一。

粉彩九桃瓶,清乾隆,高64.7cm,口径22.2cm,足径20.4cm

    瓶直口微撇,直颈,腹部丰满浑圆,圈足。通体绘桃树一株,树干茁壮,枝上结蟠桃9个,桃树旁衬一簇月季。底足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器中有大量祥瑞题材的装饰,这类题材大都借助自然景物寓意吉祥。绘画工细、层次清晰、内容繁缛是其时代特点。此瓶运用渲染手法绘画桃实,桃实饰彩浓厚,成功地表现出成熟桃实的娇艳色彩,构图疏密有致,形成叶有阴阳向背、树有老枝新芽的效果,是乾隆粉彩大件器物的代表作品。
    以九桃纹装饰瓷器是雍正以来官式瓷器的题材和样式,至光绪朝仍有仿造。雍正朝的九桃图样或见于粉彩天球瓶、粉彩橄榄瓶,或见于过枝纹粉彩盘。在所有雍正、乾隆和光绪时期的粉彩九桃纹瓷器上,以雍正时期的纹样着色最为鲜艳且最多样化,绘画水准最高。

天蓝地开光镂空粉彩转心瓶,清康熙,高73cm,口径31cm,足径28cm

    瓶撇口,长颈,颈部两侧各有一金蟠螭耳,丰肩,上腹圆鼓,下腹内收,圈足,外撇,瓶底有5个圆孔。瓶由颈、腹、底座三部分组成,用铜铆钉固定。通体以天蓝釉为地,上绘青花蟠螭纹。腹部四面开光,镂空粉彩窗栏,瓶中套一桶式瓶,套瓶通体以粉彩绘西洋人物风景。瓶底座呈莲瓣状,莲瓣内绘折枝花。外底十字交叉署“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此瓶天蓝釉与金彩、青花相映,色彩华贵典雅,瓶体结构巧妙,镂雕精湛,反映了乾隆朝制瓷业的颠峰水平。

粉彩花卉凸三婴戏瓶,清乾隆,高21cm,口径5.8cm,足径7.6cm

    瓶呈三瓣花式,长颈,圆腹,圈足。内壁施松石绿釉。口、足沿饰红釉边,外体施白釉上绘粉彩花卉纹。紧贴外壁以堆塑法塑出三婴嬉戏。三婴或攀爬,或站立,玩耍着同样以堆塑法塑在瓶颈上的红丝带。瓶足底施松石绿釉留白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清宫造办处档案乾隆二十年《记事档》载:“四月二十六日,员外郎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着交唐英照从前烧造过三子、五子瓶,并今日所进瓶等样款式烧造五十件。要赶在七月初一日送到,赏人用。钦此。”该三子瓶应即档案中所说的这种瓶,乾隆朝生产三子瓶至少有过两次。
    绘画与堆塑相结合是清代瓷器纹样装饰的一项创新技法,在整个清代尤其是乾隆年间广为流行。此瓶雕塑手法细腻生动,色彩素净淡雅,堆塑的婴孩使瓶体分外新颖别致,颇具情趣。

古铜彩蕉叶纹出戟花觚,清乾隆,高27.7cm,口径17.5cm,足径8.5cm

    花觚仿铜器造型,四面各有出戟。器身施古铜彩,局部纹饰描绘金彩,器体模印蕉叶纹,束腰处模印夔龙纹。外底印“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古铜彩的烧制较为复杂,首先要在高温下烧成茶叶末色釉,再于其上加绘金彩和绿锈斑色,然后入窑低温二次烧制,才能达到古旧斑驳的效果。乾隆时期的瓷器仿制出类拔萃,惟妙惟肖,其中尤以仿铜器最为成功。此件花觚造型逼真,釉色古朴,纹路清晰,令人叫绝。

粉彩雕镶荷叶香橼盘,清乾隆,高3.8cm,长15.7cm,宽10.5cm。清宫旧藏

    盘呈荷叶形,叶面翻卷起伏,叶梗从叶后过枝而上,叶面边缘处贴塑含苞待放的花苞与莲实,莲蓬中有可活动的莲籽,器底粘有田螺和菱角形足。底书青花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所谓“香橼盘”指古人书斋中陈设的一种小型果盘,其常置黄色香橼或佛手于其中,可散发出宜人的香气,平添不少雅趣。此器造型、釉色均刻意摹仿自然界中的实物,色彩与质感都颇为真切,自然生动,体现出当时瓷器成型及烧制工艺的高超水平。

仿斑竹五彩花鸟纹墨床,清乾隆,高2.5cm,长8.6cm,宽4.3cm。清宫旧藏

    墨床仿竹床形,床边及四足施淡绿釉,上饰褐黄色斑点,颇似斑驳的嫩竹。床面饰白地五彩山石花鸟纹,背面书红彩“九畹山房”四字篆书款。
    此器造型秀巧新颖,悦目怡人,釉彩柔嫩淡雅,仿佛通体散发出自然的馨香,是一件雅韵十足的瓷质文房用具。

古铜彩牺耳尊,高22.2cm,口径13.2cm,足径11.7cm

    尊侈口,收颈,鼓腹,圈足外撇,肩部对称贴塑牺耳。此器釉色、器型、纹饰均仿古青铜器式样,底部篆刻阳文“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乾隆朝的瓷器生产盛极一时,在瓷器的制作上又突出发展了特种工艺,即仿漆器、仿竹木器、仿古铜器及仿各种水果、海螺等象生瓷。仿品不仅形似,且釉色、质感也与实物相差无几。这种制瓷工艺的创新得力于当时的督陶官唐英。此尊以沉着无光的色釉为底,在暗绿底色中闪烁着黄色斑点,又有铁锈色斑和青铜器上特有的纹饰,充分显现出古朴典雅的特色。

粉青釉鸡形熏,清乾隆,高22cm

    熏呈雄鸡形,作俯卧回首状。底部与鸡身可以分离。通体施粉青釉,无款识。
    清代乾隆时期,为了体现高超的制瓷水平,御窑厂经常烧造一些具有实用功能的陶瓷雕塑器,这件粉青釉鸡形熏就是其中之一。雄鸡尾羽舒展,神态逼真,采用了镂空剔雕的工艺技法。熏香时,可把香料放在底座中,燃出的烟雾从雄鸡的口和翅间袅袅飘出,可谓用心巧妙。鸡与“吉”谐音,寓意吉祥,同时也有暗示皇帝要“闻鸡起舞”而勤政之意。

松石绿釉镂空花篮,清乾隆,高13.5cm,口径15.9cm×9.9cm,足径5.8cm×4.4cm

    花篮呈元宝状,宽口沿,两端上翘,短颈,扁圆腹,圈足微外撇。口沿下饰金彩活环12个。提梁由两串金彩套环与三片镂空火焰纹瓷片组成。外底署胭脂彩“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通体施松石绿釉,以镂空龙穿花纹装饰。
    乾隆时期,瓷器的制作集历代名窑之大成,达到了历史高峰,精妙奇巧的器物层出不穷,以瓷器仿制的各类工艺品达到了乱真的程度。此花篮釉色与松石颜色几无区别,并大量采用镂雕与活环工艺,其精巧令人叹为观止。

仿古铜金釉三足炉,清乾隆,通高33.1cm,口径14.9cm

    炉仿铜质香炉的式样,嵌入式炉盖,直口,束颈,冲天绳耳,扁圆腹,下承三柱状足。口沿处印阳文“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横排篆书款。通体施金彩,饰模印和镂空花纹。盖面均分为6瓣,每瓣圆形开光内镂雕双螭纹,开光上方模印变形龙纹一周,盖钮为镂空莲花荷叶纹。炉颈部与炉身三个桃形开光内凸印蟠螭纹,腿部凸印变形蝉纹。
    陶瓷器上装饰金彩始于唐代,宋代定窑与建窑亦有烧制,元明时期金彩的使用增多,工艺上多为金箔贴金。清代普遍采用描金,将金粉溶入胶水中,掺入适量铅粉,在瓷器上描绘后经低温烘烤,最后用玛瑙棒或石英砂摩擦使其发光。此炉工艺装饰细腻精巧,通体遍涂金彩,充分显示出清乾隆时期高超的陶瓷仿古工艺。

粉青釉暗夔龙纹洗口水丞,清乾隆,高5cm,口径3.3cm,足径5cm。清宫旧藏

    水丞洗口,束颈,扁圆腹,腹以下收束,圈足,足内有青花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器里外施粉青釉,肩部有暗印花如意头纹饰一周,腹部饰夔龙纹,近足处饰莲瓣纹一周。
    此水丞釉面匀净,釉色柔美雅洁,造型别致,为御用文具中的精美之作。

厂官釉牺耳尊,清乾隆,高51cm,口横径24.5cm,口纵径19cm,足横径26.7cm,足纵径21cm

    尊仿古代青铜器造型,椭圆口微撇,阔颈,鼓腹,圈足外撇。颈部两侧对称置牺耳。尊内外及足内均施厂官釉。通体装饰条带纹。外底阴刻“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厂官釉属于铁、镁结晶釉,由于烧成工艺的某些差异,其色调有多种变化,有的如蟹壳色,俗称蟹甲青,有的似鳝鱼腹际色,俗称鳝鱼黄,有的像茶叶研成的细末之色,俗称茶叶末。此尊上的釉色即可称作茶叶末釉。

窑变双耳菊瓣尊,清乾隆,高22.3cm,口径18.2cm,足径11.6cm

    尊通体菊瓣形,口外撇,粗长颈,平肩微弧,扁圆腹,圈足外撇,颈、肩部对称置双螭耳。内施天蓝釉,外施窑变釉,除肩部有少量蓝色外,余皆为火焰红色。足内酱釉,印“大清乾隆年制” 三行六字阴文篆书款。
    乾隆早期窑变釉保持着雍正时的“火焰青”特点,随后渐变为以红、蓝、月白各色交织成块状的斑片和条纹,乾隆晚期窑变釉中月白与蓝色较少,多为红色。
    在清代,瓷器的制造分为圆器和琢器两大类,其中圆器指碗、盘之属,琢器则包括各种需要雕琢成形的器物。该尊虽可归入圆器一类,但其外壁呈现的菊瓣纹样则需雕琢而成,《陶冶图》“圆面积器拉坯”条记之为“圆器之制不一,其方瓣棱角者则有镶雕印销之作”,该器的菊瓣棱线正是这种工艺制成。

黄地青花缠枝莲纹交泰瓶,高19.8cm,口径9.2cm,足径11.3cm

    瓶撇口,短颈,扁腹,圈足外撇。通体黄地青花为饰,口、颈间绘卷枝蕉叶纹、回纹;腹部上下绘缠枝莲纹,中部为镂空仰覆“T”字形纹。瓶内套一小瓶,瓶身紫红地,上绘梅树一株。瓶底松石绿地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釉里红三果纹梅瓶,清乾隆,高29.6cm,口径6.1cm,足径11.2cm

    瓶小口,短颈,丰肩,腹以下渐收敛,圈足。通体以釉里红装饰,颈上绘朵梅、海水纹,肩、胫部分别绘莲瓣、蕉叶纹,瓶身饰折枝桃、佛手、石榴三果。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三果纹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桃蕴“长寿”之意,佛手之“佛”与“福”音近,石榴寓意“多子”,合之为“三多”,寓意“多寿、多福、多子”。

青花莲托八宝纹贯耳瓶,高60cm,口径13.5cm,足径18.9cm

    瓶直口,粗长颈,颈两侧饰贴对称贯耳,折肩,肩以下渐收,圈足。口沿绘海水和如意纹,双耳各绘莲花一朵,颈中部绘卷叶纹,颈下部绘蕉叶、卷草纹,肩部绘卷叶及海水纹,腹部主题图案绘如意纹及莲托八宝纹,近底处绘变形莲瓣纹。足内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此瓶造型高大古朴,青花发色艳丽,纹饰画法、图案布局均为典型的乾隆青花风格,是一件精致的宫廷陈设瓷器。

青花寿山福海纹花口瓶,高25.5cm,口径7.5cm,足径10.8cm

    瓶花口,瓜棱式颈,溜肩,圆腹,圈足微外撇。颈部绘折枝花卉,腹部绘一株桃树,树枝上结有数枚寿桃,树下绘山石与江崖海水纹,空间绘飞蝠,近底处绘变形如意头和折枝莲纹各一周。足内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此瓶造型构思奇巧,青花浓重艳丽并有晕散,具有仿明代永、宣青花的艺术效果。纹饰为吉祥图案,寓意“寿山福海”。

黄釉描金秋叶形笔掭,清乾隆,高1.4cm,长12.5cm,宽16.5cm。清宫旧藏

    笔掭叶形,通体施黄釉,釉面莹亮,釉色黄中泛红,叶缘红色愈深。器面的叶脉描画清晰并以描金装饰,器底亦雕出叶背脉络,全器宛如叠置的大小两片秋风中飘落的红叶。
    此器取秋叶的自然形态,以合于笔掭之用。濡笔之际,当令人有岁月如流、时不待我之感念。

粉彩描金书函式金钟笼,通高14cm,长20.5cm,宽11.7cm

    笼长方形,形仿织锦书套中的线装书函。书函上置一枚双拱形纽的长方形石印章和一个瓷质圆形印泥盒。印章下有一卧槽与中空的书函箱体相通,通过此槽可给金钟儿等鸣虫喂食。印泥盒内有樱桃、花生、莲子、瓜子等象生瓷果品,盒底有5孔与箱体相通,盒盖移开后可以听到笼内虫儿的鸣叫。书函式金钟笼既是一件文房陈设品,又是一只可喂养鸣虫的小笼。
    清乾隆时的景德镇御窑厂经常运用粉彩装饰瓷制工艺品,这件书函式金钟笼即为其中的佳作。
    书函式金钟笼的题签上墨书篆体“乐善堂”三字,此系仿《乐善堂金集》而制。

东青釉描金天鸡花浇,清乾隆,高18.3cm,口径2.3cm

    花浇呈天鸡形,昂首直立,长尾垂地,背驮一个曲柄胆瓶,鸡嘴为流,瓶口为注水口。花浇通体施东青釉,鸡身遍体以金彩描绘羽翼,瓶体上以金彩描绘蕉叶与螭龙纹。
    天鸡是一种祥瑞的神鸟,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之句。此花浇是一件清代宫廷的传世器皿,器形小巧精致,描金一丝不苟,体现出皇家用器的高贵大气。此器既可用来浇花,又可作为陈设器摆放于殿堂中,将实用性与观赏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青釉镂空粉彩描金夔凤纹套瓶,清乾隆,高32.8cm,口径7.2cm,足径11cm

    瓶呈胆式,细长颈,垂腹,圈足。瓶内施松石绿釉。瓶口、足沿涂金彩,瓶颈近口沿处、圈足外墙以黄地轧道粉彩花卉纹装饰,颈部饰蓝地轧道粉彩勾莲纹,腹部饰青釉镂空描金夔凤纹。瓶内附一小瓶。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心方形留白处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此瓶先在高温下将青釉、白釉一次烧成,完成彩绘描金后再经低温烧成,体现出当时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

酱地描金凸雕灵桃瓶,清乾隆,高21.3cm,口径5.2cm,足径7.2cm

    瓶体呈三瓣花形,口微撇,长颈,圆腹,圈足。瓶内壁施松石绿釉,外壁施酱釉,其上绘金彩缠枝菊纹。颈部堆塑卷曲的枝叶和5枚鲜嫩欲滴的桃实,肩部加缀灵芝。外底阴刻“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此瓶的三瓣造型在视觉上取得了多层次感与立体效果,避免了普通长颈瓶略显呆板之弊。瓶身堆塑的桃实和灵芝表明此瓶应为乾隆皇帝寿辰时的贺寿之物。

粉彩霁蓝釉描金地开光花鸟纹瓶,清乾隆,高32.8cm,口径10.2—7.9cm,足径11.6—9.3cm

    瓶呈四方委角形,口微撇,长颈,直腹,四方委角外撇圈足。瓶内施松石绿釉。瓶外通体霁蓝釉描金缠枝莲纹地装饰,颈、足部各饰描金树叶纹一周。瓶腹四面均有长方形留白开光,其内以粉彩分别描绘鸳鸯莲花图、桃花雀鸟图、文竹螳螂图和牡丹菊花图。瓶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署矾红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器造型为方形委角,成型工艺复杂,烧造难度颇大。开光内图案设色淡雅,与霁蓝釉描金地形成鲜明的对照,相得益彰。

紫地轧道粉彩描金带托爵杯,清乾隆,高28cm,口径7.8cm,足径7.9cm

    爵杯扁长圆口,二柱,柱顶为圆球形,有尾有流,深腹,下腹弧收,小平底,三足外撇。托盘中间有凸起的山形支柱,支柱的三个凹槽恰好支撑爵之三足,盘底三长弧形条足。
    爵杯外部与托盘通体以胭脂紫釉为地,爵杯内壁与托盘底部均为蓝地。爵杯与托盘的装饰风格相同,用轧道工艺饰底纹。爵杯以粉彩黄弦纹或黄地蓝勾莲纹带为界将主体纹样分隔为几部分:杯身粉彩描金夔龙纹,足上部绘兽面纹,下部绘变体蝉纹。盘中的山形支柱满绘青花海水江崖和寿桃纹,盘内底外缘和外壁绘夔龙纹,与爵杯纹饰相呼应。盘底中心留白书青花“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此爵杯在造型上仿照三代青铜器式样。生产和使用瓷质爵杯作为祭器是元明清三代的通例,此种形制的带托盘爵杯,目前所知最早见于乾隆朝,清宫档案记载,乾隆八年(1743年)御窑厂奉旨烧制的“洋彩”器中就有此种爵杯,一为胭脂紫色地,一为黄色地,轧道锦纹和夔纹,制作都极为精细。所见实物还有青花器,同类器物在光绪朝也有仿造。

斗彩花卉酒杯,清嘉庆,高4.4cm,口径6cm,足径2.4cm

    杯撇口,深腹,矮圈足。外壁以斗彩为饰,绘山石、兰花等内容。足底署“大清嘉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这种造型与纹样的小杯是对康熙十二月杯简化的结果,是乾隆朝不再生产十二月杯以后的一种替代品,从嘉庆朝到宣统朝都有烧造,其造型、纹饰大体一样。由于其纹样多为兰花、山石,故也称斗彩兰石酒杯(或盅)。

黄地粉彩勾莲开光“万寿无疆”碗,清嘉庆,高8.1cm,口径18.2cm,足径7.4cm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里白釉,外壁黄地上绘粉红、绿、白三色勾莲纹,四个圆形开光内分别书蓝料“万”、“寿”、“无”、“疆”四字,圈足底部书红彩“大清嘉庆年制” 三行六字篆书款。
    缠枝莲纹始见于唐代,是佛教艺术影响的结果,从唐*****始缠枝莲纹在官式建筑、工艺品制造中一直流行。自宋*****始,一种变相的勾莲纹(或称为宝相花纹)出现并流行,此碗上的粉彩勾莲纹样就属于宝相花一类,是清代御窑瓷器上常见的官式纹样之一。和乾隆时期的同类器物相比,此碗纹饰纤细而拘谨,构图较为呆板,有明显的嘉庆朝瓷器特征。


青花折枝花果纹蒜头瓶,高28cm,口径3.7cm,足径8.6cm

    瓶口内敛,呈蒜头状,直颈,溜肩,垂腹,圈足外撇。腹部主题图案绘6组折枝花果纹,辅以回纹、缠枝花卉、如意纹、莲瓣纹及海水纹。纹饰布局疏密有致,青花艳丽,画工精细。足内有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款。
    此瓶造型优美,纹饰画法与乾隆朝青花蒜头瓶颇为近似,是嘉庆早期青花瓷中的优秀作品。

红地五彩描金婴戏图碗,高9.7cm,口径21cm,足径17.5cm

  碗敞口,口下渐敛,弧壁,圈足。外壁绘五彩描金婴戏图,衬以红地。一群在栏杆、山石、花草、树木之间玩耍的童子千姿百态,场面热烈活跃。碗内施白釉,底足内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款。
  嘉庆朝承袭了乾隆时期的制瓷工艺,此时的景德镇御窑厂继续生产御用瓷器。此碗色彩鲜艳,图饰活泼,红色地更衬托出婴戏图的热闹气氛。

红彩云龙盅,清嘉庆,通高4.7cm,口径6cm,底径2.8cm

    盅敞口,圈足。外壁以釉上红彩描绘舞动的云龙与海水,口沿与圈足处各饰两道青花弦纹。底部书 “大清嘉庆年制”青花篆书六字款。
    此盅仿清康熙器形烧制,曲线流畅,器形优美,所绘云龙线条一丝不苟,为一件清代后期官窑制作的精美的酒具。

“懋勤殿”款龙纹印盒,清嘉庆,通高7.7cm,口径22.5cm,足径14.5cm。清宫旧藏

    印盒扁圆形,子母口,圈足。盖面及器壁淡描青花祥云纹为地,其上各绘两条金彩五爪行龙飞腾于云海之间。底足内施白釉,书“大清嘉庆年制”青花三行六字篆书款。盒盖面正中金彩方框内署“懋勤殿”金彩三字。
    “懋勤殿”位于紫禁城内乾清宫西庑,殿名取其懋学勤政之意,其中藏贮图书典籍。清沿明制,凡图书翰墨之具皆贮于此。此件印盒即为当时殿内所陈设的御用文具,至今盒内还残存有当时用过的朱砂印泥。

粉彩“御窑厂图”双耳大瓶,高63cm,口径22cm,足径22.5cm

  瓶洗口,粗颈,长圆腹,圈足,沙底。颈肩处安双异兽耳。瓶腹内里施白釉,由肩至颈部及里口施松石绿釉。瓶外通体描绘清代景德镇珠山御窑厂实景图,以御窑厂内倚山而建的“御诗亭”为中心,左右的东西辕门上各挂一面黄地墨书“御窑厂”大旗,两侧白墙黑瓦,有回廊、洞门。正中的高大厅堂内,几人在商量事情,厂内匠人各司其职,正专心劳作,开采、送料、拉坯、成型、施釉、吹釉、画坯、画彩、利坯、烧窑、出窑、装运等,一派繁忙的景象。此瓶以粉彩红、黄、绿、紫、蓝、黑、金等色共绘61人,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御窑厂的生产场景,印证了有关文献中记载的御窑厂的建制、分工、生产等情况,可作为我们研究御窑厂的第一手实物资料。

青花凤穿牡丹纹罐,高37.5cm,口径15.5cm,足径15.4cm

    罐直口,溜肩,圆腹,圈足,有盖,盖圆顶,宝珠形钮,盖与罐子母口相合。盖面绘缠枝牡丹花与变形如意纹,罐口绘朵花4组,两两相对,腹部主题图案满绘凤穿牡丹花纹。足内有青花篆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款。
    此罐胎体厚重,青花呈色鲜艳明快,纹饰清晰,生动活泼,凤凰图案用笔奔放,简洁凝练。此罐之造型与绘画风格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青花八宝勾莲纹双耳瓶,高37.1cm,口径8.5cm,足径9.5cm

    瓶撇口,长颈,溜肩,椭圆腹,圈足,颈饰对称双如意耳。口部绘如意头纹,颈部绘折枝莲花,下绘回纹,肩部绘蝙蝠和折枝莲纹,颈部与肩部以回纹隔开,下绘变形如意头纹一周,腹部主题图案绘八宝勾莲纹,近底处绘变形莲瓣。足内有青花篆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款。
    此瓶造型端庄沉稳,青花呈色艳丽,纹饰繁而不乱,花纹工整,层次清晰,主题纹饰突出,是道光青花瓷器中的优秀作品。

红彩绳纹状元红酒坛,清道光,通高15cm,口径4.8cm,底径6cm

    酒坛小口,宽肩,肩下渐收,平底。通身施低温红釉,肩、腹部饰仿竹编黄色提兜状纹。肩部两个双方框内分别墨书“状元红”、“老酒”字样,近底处有“浙绍德润濂记”方形印记。
    此酒坛大小适中,工艺精巧,坛口外撇便于系绳,表现出质朴自然的情趣。

青花八宝纹花盆,高17cm,口径22.3cm,足径13.3cm

    盆口菱花状,微撇,短颈,圆腹,底有4个如意形足。颈、腹分绘八宝纹,八宝间均绘折枝莲花数朵,足外壁绘卷枝及朵花纹。足内白釉无款识。
    此器是晚清花盆的标准式样,胎体厚重,造型饱满古朴,青花艳丽泛紫色,纹饰排列井然有序,是咸丰朝青花瓷器中的精品。

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高28.5cm,口径8.6cm,足径11.5cm

    瓶撇口,长颈,圆腹下垂,圈足略高微外撇。颈部绘蕉叶纹,下绘卷草和变形如意头纹,腹部主题图案绘翠竹、芭蕉、洞石、花草和栏杆,近底处绘变形莲瓣,足外墙绘朵花纹。足内有青花楷书“大清咸丰年制”六字款。
    此瓶造型优美,线条流畅。颈变粗短,腹部加大,是清代晚期玉壶春瓶的标准式样。其青花发色趋于淡雅,纹饰富有层次感,构图、用笔虽不如康熙、雍正朝之青花优美,但也精工秀丽。咸丰官窑器存世较少,此瓶为咸丰官窑青花的代表作品。

斗彩描金缠枝花纹碗,清咸丰,高5.8cm,口径10.5cm,足径4.8cm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碗内外及圈足内均施白釉。碗内光素无纹饰,外壁以斗彩描金装饰。近口沿处绘变形回纹,腹部绘缠枝花纹,近足处绘如意头纹,圈足外墙画青花双弦线。外底署矾红彩楷书体“大清咸丰年制”双行六字款。
    此碗在施彩技法方面独具特色,即外壁六朵花均循青花轮廓线再勾描金彩,金彩的使用协调了各种彩料之间的关系,避免了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过于强烈,使画面显得柔和悦目。

黄地粉彩开光“万寿无疆”碗,清同治,高8.1cm,口径13cm,足径6.2cm

    碗直口微敞,深腹,圈足。口描金彩,口沿内外及足墙均饰红色回纹带。碗内白釉地上满绘蝴蝶和花卉纹,外壁黄釉地上饰四个圆形开光,内分别书“万”、“寿”、“无”、“疆”四个楷书红字并以如意纹相绕,开光之间绘蝙蝠、桃及盘肠纹,寓意“万福”、“万寿”。外底白釉地上以红彩书“长春同庆”四字楷书款。
    “长春同庆”款瓷器一般都是精美的官窑器。此碗是同治皇帝大婚时的喜庆用瓷。

青花花卉纹水仙盆,长21.5cm,宽16.5cm

    盆长方形,口微撇,直腹,平底,底四角各有一小足。口沿上绘变形回纹一周,沿边绘卷草纹,腹部四面各绘一组水仙花。底心写有青花篆书“体和殿制”四字款。
    此盆胎骨厚重,青花发色淡雅,花卉描画细腻柔和,花朵、枝干脉络清晰,幽雅清淡,是清同治朝宫廷用器的精美之作。

青花云龙纹赏瓶,高39cm,口径10cm,足径13cm

    瓶撇口,长颈,溜肩,圆腹,腹下渐收,圈足略高,俗称“赏瓶”。颈饰云龙纹,腹部主题图案绘二龙戏珠纹,近底处绘江崖海水纹,足外墙绘回纹一周,口沿和足边各饰线纹2道。足内有青花楷书“大清同治年制”六字款。
    赏瓶多以缠枝莲为饰,画龙纹的极为少见,故此瓶愈显珍贵。

红釉开光金囍字碗,清同治,高9cm,口径17cm,足径8.2cm

    碗直口微敞,弧腹,圈足。口描金彩,口沿内外均有描金回纹一周,碗内壁红地上描金“囍”字,里心饰金彩团寿字,外壁红地上有四个圆形开光,其内皆饰龙凤“囍”字,开光之间以花蝶纹相隔。外底白釉地上以红彩书“长春同庆”四字楷书款。
    全器以红色为主,并用蓝、白、绿等色点缀,画面喜庆热烈,这是同治皇帝大婚时所用之器。

黄地红彩开光“福禄寿喜”碗,清同治,高8cm,口径13cm,足径6.3cm

    碗直口微敞,深腹,圈足。口饰金彩,内壁红地绘粉彩如意云纹和缠枝葫芦纹,外腹黄釉锦纹地上绘红彩如意云纹,主题图案为四个圆形开光,内分别为“福”、“禄”、“寿”、“喜”四个楷书红字,每个字周边都配有五只蝙蝠和一周如意纹,含“五蝠捧寿”之意。外底黄釉地上绘笔、锭、如意组合图案,寓意“必定如意”。
    此碗在黄釉地上饰多种纹样,突出了吉祥寓意,这是晚清同治、光绪、宣统三朝瓷器装饰的共同风格。此碗是同治皇帝的大婚用器。

粉彩描金寿字盘,清同治,高5cm,口径22.2cm,足径13.2cm

    盘撇口,浅腹外弧,圈足。口描金彩,内外皆以粉彩装饰。盘内黄釉地上绘六个描金团寿字,每个寿字围以五只蝙蝠,折枝桃及万字飘带纹穿插于各组图案间,取“五蝠捧寿”、“万福万寿”之意。外壁白釉地上饰三组折枝花。外底红彩书“同治年制”四字楷书款。
    此粉彩盘饰以黄、蓝、绿、粉、金等色彩,盘内花纹密布,盘外纹饰疏朗。其纹饰轮廓均用金彩勾勒,色彩富丽堂皇,充分显示出宫廷特色。

红地描金喜字碗,清同治,高7.2cm,口径10.5cm,足径3.9cm

    碗撇口,深腹,圈足。通体红釉描金。口沿内外及腹部近足处饰描金回纹,内外壁和足墙饰描金彩“囍”字,内底心描金团寿字纹。足底书矾红彩“燕喜同和”四字楷书款。
    同治时期生产的“囍”字瓷器是同治皇帝的大婚用器,其中以海碗、大碗、中碗、汤碗、怀碗、黄酒碗、酒杯、羹匙、大中小盘、碟等餐具为主。这批大婚瓷器是同治七年(1868年)江西巡抚景福在景德镇为宫廷烧造的,共计120桶,计7,294件。

黄地开光粉彩三阳开泰纹碗,口径15.2cm,故宫旧藏

    此碗内壁以青花为饰,绘松、竹、梅、灵芝等图样。内底心于青花双圈内绘山水背景,以三只神态各异的羊为图案中心,寓意“三阳开泰”。碗外壁施黄釉,上饰折枝桃花,并以开光留白的方式,在三个圆形空间内分绘三羊,与碗内心的三羊相呼应。
    碗底以青花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字体楷中带行,表现出光绪朝御窑瓷器款识的特征。

粉彩龙凤纹碗,清光绪,高6cm,口径13.9cm,足径5.4cm

    碗口微撇,弧腹,圈足。碗内光素。外壁以粉彩装饰,有红、粉、蓝、黄、翠绿和金彩等多种色彩,缤纷艳丽。近口沿处的黄釉地上绘蝙蝠、桃和“卍”字,外腹饰龙凤戏珠纹,间以祥云纹,龙凤图案的笔触较为呆板,近底处饰变形莲瓣一周。外底署红彩“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
    此碗为典型的清宫用瓷器。

 

  • 上一篇文章: 国宝陶瓷(清)(上)

  • 下一篇文章: 粉彩也叫“软彩”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最新5篇热点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
     宋代 三彩狮枕
     汉代 谷纹玉剑璏
     汉代 七乳五灵纹铜镜...
     新石器时代 七孔骨笛...
     商代 饕餮纹鼎
     春秋 黄夫人壶
     
     最新5篇推荐文章
     唐 三彩盘
     唐 三彩杯
     唐 三彩罐
     唐 三彩碗
     唐 彩绘陶武士俑
     唐 彩绘陶马
     唐 彩绘陶马
     
     相 关 文 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广告联系 | 友情链接 | 关于本站 |
      豫ICP备07003530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2006-2008 河南收藏网
    Email:henanshoucang@163.com
    地址:河南*郑州*收藏
    未经河南收藏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