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自2006年12月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以来,已有6个年头,昨日,首次披露发掘情况,并出台了详细的保护规划。
春秋大墓出土“最古创伤药”
蚌埠双墩春秋墓位于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南距淮河约3千米。20世纪70年代,双墩春秋墓的这片土地曾是某雷达部队驻所修筑的防空设施,两座古墓的封土部分遭到了严重破坏。北侧的双墩一号春秋墓曾在2005年6月被盗未遂。为此,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双墩一号春秋墓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
“双墩一号”春秋墓,是新中国建立后,我省发掘历时最长的一座古墓。昨日,记者从文物部门了解到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发掘的“秘闻”。据悉,考古人员对该墓葬中一个陪葬品,进行残留物提取,发现了以往考古发掘中并不常见的黄色块状物,表层为黄色,而内部为浅白色,夹杂着许多绿色颗粒。
经过化学分析,发现该残留物是“蜂蜡和动物油的混合物”,就是我们熟知的“创伤药”,这在考古界可是首次。
证实墓葬主人是钟离国君
据介绍,截止到目前,在该墓葬在墓坑填土中,已发现极其复杂的“放射线形状”、 “土丘与土偶”、 “土偶墙”等遗迹现象。随葬品以大量的铜器、彩绘陶器、石器、玉器为主,其它有少量的几何硬纹陶瓮、陶盆、灰陶钵、小陶罐以及海贝饰件、金箔饰件等。铜器有编钮钟、鼎、罍、簠、豆、盉、匜、盘、甗、勺、盒、刀、锛、镰、车軎、马衔、戟、戈、矛、剑、镞等380多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9件青铜钟和两件青铜簠的内壁,以及一件青铜戟的戈上,均发现有相同的“童麗君柏”铭文,铭文中的“童麗”即钟离,国名。“君”为身份,“柏”为人名。出土铜器铭文显示,该墓葬的主人应是春秋中晚期一位名叫柏的钟离国君。结合文献中关于春秋钟离国的零星记载,该墓葬的具体年代大约在距今2600年左右。此外,双墩二号春秋墓,还是没有进行考古发掘。
规划建设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
由于一号墓较深,且地下水位较高,在发掘时候,为安全考虑,墓壁已用水泥混凝土加固。一号墓现已临时构建围墙,墓坑上建有钢构大棚,边缘设护栏。保护范围为将封土堆边缘向外扩50米的区域。根据发掘成果,划定建筑控制地带,为封土堆向外扩100米区域。并成立了保护小组,日夜值班,对两座古墓葬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保护管理。
此外,该市目前正在规划建设“双墩遗址公园”,内容包括双墩春秋墓、双墩遗址区。将双墩春秋墓、双墩遗址的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及辉煌成就向公众免费开放展览。将双墩遗址公园打造为淮河文化、淮河文明展示陈列的主要窗口之一。
此外,双墩一号墓已在发掘现场附近建设一个陈列馆,全面展示双墩一号墓的文化内涵。
三大疑问待解:
“墓坑土偶”代表传说中的女娲造人?
在双墩一号坑周边约2米范围内,有18个大小不同、馒头状的土丘,直径1.5米~3米不等,土丘里放置着大量土偶。填土层中同样有大量土偶无规律地存在,大部分土偶呈组群状态分布,小范围集中,少数呈分散状态散落在四周。土偶形状为尖顶圆体或方体,体表有明显的绳索痕迹。土偶与淮河流域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有关?
“白土玉璧”是最早的室内装修?
双墩一号墓封土堆下的墓口外有一层厚约0.30米的白土垫层,这些白土垫层呈圆形分布,直径约60米左右。这种纯白色土是沉积淤土渗出来的白色泥浆沉积土。具体形状为大圆套小圆,近似一块玉璧。这层白土垫层能够起到保湿防潮的作用。土坑墓用白泥泥一层,以前从未发现过。考古专家称之为“最早的室内装修”。
“五色泥土”是古代的祭坛?
考古人员在墓葬中发现了黄、灰、黑、红、白等五色颗粒混合土作为封土、填土。这种颗粒混合土并非一地所产,均需异地选择和采运。如果需要深浅不同的颜色,还可以进行人工混合。
据考古专家介绍,历史上出现过用五色土代表四方进行祭祀的情况,但是把五色土混合到一块,这个墓葬是最早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