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后,市、区两级文物部门对文物建筑进行损失排查,24日,北京市文物局通报了调查情况。
自2000年以来,北京市坚持不懈实施文物建筑抢险加固修缮工作,不断完善文物建筑消防、避雷等防护设施,解决了大部分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重大安全隐患,累计投入专项经费15亿元,带动社会投入50多亿元,抢救保护140多处市级以上文保单位,至今实现无重大文物安全责任事故。针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年代久远、部分排水系统不畅等特殊情况,市文物局于2012年6月19日给全市各区县文委、国保单位提前发出《关于加强夏季文物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雷雨季节安全工作,认真检查及时疏通排水设施,防止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在这次强降雨到来之际,又紧急部署各区县文委、各文物保护单位加强值守,一旦出现险情,领导必须到现场指挥,亲自排险。通过上述预防措施,绝大部分文物保护单位经受住了此次特大暴雨的考验,没有出现重大险情。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和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主体结构没有出现较大险情,北京段长城尚未发现大面积坍塌问题,所有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没有因暴雨灾害发生事故。
通报说,特大暴雨之后,部分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出现了一些险情,大葆台、花市火神庙、智化寺等部分文物保护单位院内积水超过1米,个别单位出现了险情,局部受到轻度损坏,但没有发生人员伤亡等严重事故。目前已知房山区周口店遗址发现小面积坍塌,云居寺围墙出现三处坍塌,南岗洼桥被淹,金中都遗址发现局部夯土出现崩塌,海淀区大觉寺无量寿佛殿旁护坡出现坍塌,门头沟区戒台寺等文物保护单位个别建筑出现瓦面、檐头、望板损坏,石景山区法海寺出现屋面漏雨,承恩寺地面出现19平方米塌陷,慈善寺一处护坡出现坍塌。市、区两级文物部门应对突发暴雨灾害,及时采取排水、抢救、围挡等措施,排除险情。
经调查,城区文物建筑受损情况较少。郊区文物建筑受损情况较多,特别是区级以下不可移动文物受到较大损失。其中遭受较大损失的是房山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仅房山区一地初步发现有80余处文物出现险情。截至23日调查统计,全市文物约160处不可移动文物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受损面积约21万平方米,经济损失初步统计约8亿多元。各地区文物部门均立即安排人员赴现场采取措施进行灾后抢险工作,长城所在区县的文物部门已开始对长城险情进行深入巡查,灾后排险加固工作已全面展开。
目前,北京市文物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组织实施灾后文物抢修工作。一是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成立灾后文物修复工作领导小组和抢险工作队,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和抢险指导工作;二是组织全市各区县文物部门进行现场系统排查,深入了解文物受损情况,特别是长城等位置偏远的文物建筑;三是对发现险情的文物保护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开展现场临时排险工作,对滑坡区域采取临时支撑、围挡措施,同时安排文物设计单位制定抢险和修缮方案,确保文物和人员安全;四是专题研究经费保障问题,及时协调有关部门安排文物建筑抢险加固经费。
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此次暴雨对全市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建筑主体结构影响不大,部分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围墙、地面、护坡等出现坍塌险情,全市各地区文物部门已着手进行巡查和抢修,及时排除险情,有关进展情况将及时向社会通报。(京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