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5月24日,米字旗在刘公岛升起。
1904年,山东巡抚周馥到访威海卫。
甲午一役,古老昏迈的清王朝在西方列强面前丧尽了颜面,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因此役而成为流水落花。从此,西方列强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流蚕食这块砧上鱼肉,中国陷入瓜分豆剖之境。
老牌帝国英吉利为维护其在华利益,相中了威海的区位优势和海运之便,决定不惜利用一切手段租占威海卫。英国驻华公使窦乐纳多次跑到总理衙门催逼中方表态,并以武力相威胁。最终,中方屈从于压力,原则上同意了英国的租借要求。
与此同时,英国政府与德国和日本达成协议,获得了它们对英租威海的支持和默认。毕竟,山东当时是德国的势力范围,而威海则在日本的占领下。
在获得清王朝全部甲午赔款后,日本人带着满意的心情撤离威海。英国人迫不及待地把舰队开到刘公岛,1898年5月24日,英军“水仙花”号指挥官耐皮尔率领海军陆战队士兵登上刘公岛。英方接收专员金霍尔和清方办理威海卫事宜委员严道洪等来到仪式现场,金霍尔宣读占领宣言后,英国国旗在乐队的歌声中冉冉升起,随后,仪式在一片“女王万岁”的狂呼中收场。这一天是英王维多利亚的生日,英国人用这种方式给女王献上了最珍贵的礼物。从此,威海卫笼罩在米字旗下长达三十二年。
这个庆祝仪式的场面被英方以胜利者的姿态拍摄了下来(见下图)。照片上的人物只能见到背影,看不见表情神态,但可以想见,此时中英官兵的心情应该大为不同。肩负着保疆卫国重任的清朝官兵亲眼看着主权丧失而无能为力,内心的耻辱和痛苦应是不言而喻的,而英帝国的官兵则必定充满胜利者的喜悦,因为他们成了这块土地新的主人。照片的显眼位置是迎风飘扬的米字旗,仿佛在炫耀着英吉利的国威,张扬着殖民者的高傲与尊贵,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象征清王朝主权、荣誉和尊严的中国龙旗也在飘着,据说这是英国胜利者做出的高姿态,允许失败者的国旗再飘三天。
为了使占领显得名正言顺,1898年7月1日,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订租威海卫专条》,规定中国政府将“威海卫及附近水面租与英国……租期应按照俄国驻守旅顺之期相同”。
1904年,山东巡抚周馥到访刘公岛(见右图)。这张照片是时任山东巡抚周馥访问威海卫时与威海卫行政长官骆克哈特的合影。居中的是骆克哈特,其右是周馥。
1904年周馥到访威海卫的目的,目前缺乏详细的资料加以披露。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他此前访问胶澳的动机加以推测。1902年12月,周馥作为第一位中国高级官员访问德国统治下的胶澳租借地,令胶澳总督特鲁泊深感意外。在完成访问之后,周馥在给军机处的一封信里谈到,他到胶澳的目的是试图亲眼看一看当地的境况,了解德国对租借地的发展规划。在访胶期间,周馥曾对特鲁泊说:“即使青岛已被租借给德国,但它仍属于山东地盘。”余凯思在《1897至1914年中国与德国的相互作用》一文中认为,当时的“山东当局自认为与居住在青岛的中国民众存在着一种家长制关系,它继续想为他们承担起关怀照顾的义务。”因此,周馥对威海卫的访问大概是抱有类似的心态,了解殖民占领下的威海社会现状,学习借鉴殖民者理政的成功经验,并借机加强威海卫与山东当局的关系。
除此之外,周馥对威海卫还有着特殊的情结。作为李鸿章的重要助手,周馥对北洋海军的建立耗费了大量的心血。他认为威海卫和大连湾两处为北洋海军停泊军舰的要口,建议在这两地设防,被李鸿章所采纳。在筹建过程中,他多次奔走于威海卫、旅顺等地督察船坞和炮台工程,劳怨不辞。甲午一战,北洋海军折戟刘公岛,威海卫从此落入外人之手。不知此时故地重游的周馥,心中会作何感想。
除周馥外,山东历任地方政府都很看重威海卫这个“国中之国”,杨士骧、袁树勋和孙宝琦等山东巡抚也曾造访过威海卫,英国驻威海卫大臣骆克哈特也多次到济南访问。在周馥威海之行前的1903年,骆克哈特带领随员,乘船经小清河到山东济南,山东方面给予了高规格的接待。关于此行的情况,张军勇先生在《1903:骆克哈特的山东内地之行》一文中有详细介绍。英管时代的威海卫当局曾幻想借助山东之力改善威海的发展环境,山东方面也想借助威海牵制青岛的德国势力,因此双方互访不断。高层间的这种互动,融洽了山东省府同威海卫的关系。骆克哈特的重大施政措施均得到山东当局的支持,几任山东巡抚也成了骆克哈特的朋友,末任巡抚孙宝琦甚至连自己在辛亥革命中的无奈也写信告诉骆克哈特。
在威海卫的殖民史上,骆克哈特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1879年来到香港,从此在中国任职达四十多年之久。1895年升任辅政司,地位仅次于香港总督。1902年5月作为首任文职行政长官被派往威海,从此开始了十九年的执政历程。骆克哈特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极为痴迷,有“洋儒生”的美称。在威海,骆克哈特采取以华治华的政策,尊重旧有的社会体制、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生产生活方式,获得了当地百姓的广泛认可,被誉为“德被东亚”。
由于受英国对威政策定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威海没有获得英国政府大量的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加上以骆克哈特为代表的洋儒们推行的保守统治,因此米字旗下的威海日益走上一条既不同于中国内地,也不同于其他通商口岸的奇特发展道路,成为游离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主流之外的一个怪胎,被西方舆论称为“大英帝国的灰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