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蜀人去了何处一直是学术上的谜团。考古项目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的发现,证实了蜀人南迁的推论?昨日,在蓉举办的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四川)考古成果汇报会上,“蜀人南迁”再次掀起专家讨论。
向家坝水电站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之一,淹没区涉及四川、云南两省,四川境内的淹没区主要为屏山县,考古自2009年开始。考古成果汇报会透露,4年来发现考古遗迹4000多个,文物时间从新石器至明清时期,出土重要文物3万余件,是四川近年来最大的基本建设考古项目。
这次在屏山沙坝墓地、石柱地墓地等文物点发现的这批战国晚期至秦时期墓葬,是典型的巴蜀文化墓葬。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蜀人去向成谜,大部分专家认为,这些文物为研究蜀人南迁的路线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我在发言中特别肯定了‘蜀人南迁’这点,”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林向说,“秦灭蜀后一部分蜀人留在成都平原,一部分则往南迁徙,这在文献《华阳国志》上有记载。”沿着岷江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出土的有关蜀人的文物,年代比成都平原晚,林向推测,是蜀人把蜀文化带到向家坝的原因。另外,在越南出土的玉器牙璋是蜀文化的明显特征,也从侧面证明蜀人南迁。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刘志岩也赞成这个说法,“越南有一个蜀王子。”在越南曾出现一位安阳王,中越史籍中都称呼他为蜀王子。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却持怀疑态度,“现在的文献材料不足以证明蜀人南迁,尤其是蜀王族文化南迁。南迁应该在更南边的位置像云南、越南。另外,现在在越南发现的文物还不够典型,不好说是当地的还是蜀地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马继贤也认为,文献资料不足以支撑蜀人南迁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