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说成假的17万卖的古画拍出8000多万
曾经的传家之宝,如今只剩下一大堆照片、资料。抱着这堆资料,朱氏兄弟向记者谈起卖画经历时,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那是2009年9月27日,某电视台鉴宝节目的海选现场,兄弟俩带着家传的乾隆御笔《嵩阳汉柏图》和该节目邀请的鉴宝专家刘某不期而遇。
“这幅画是家里传下来的,一直都放在柜子头上,塞在一个纸筒里头,是不是文物咱不知道,真的假的也不清楚。看到电视节目有专家鉴宝,就想请专家们看一看弄个明白。”朱先生说。
抱着画排队、花一百块钱买号、又到一个礼堂久久等待后,兄弟俩见到了接待他们的专家刘某。
朱先生说:“看别人的画,刘某都是给讲评以后都过去了,到我们这儿,他却什么都不讲,只是把画展开,把眼镜摘下来,仔细看来看去,上上下下看了很长时间,然后叫我们从台前到他身后,说晚上到他住的地方再仔细讲这幅画,并把联络方法告诉了我们。”
随后,朱先生与刘某取得联系,刘某邀约他们带着画到自己住宿的酒店见面。兄弟俩如约而至,刘某又拿起画仔细看后说,这画裱过,画里有乾隆的章,是个老东西,但不是他的真迹,因为乾隆是业余的,画不了那么细致、那么好。这种东西在市面上很多,又没有著录章,没啥收藏价值。
朱先生请刘某对这幅画估个价儿,刘某表示因是赝品,值个三五万元,如果要卖的话,可以帮他们找个买家,多卖个三五万。兄弟俩对刘某的话深信不疑,决定把画卖出。
半个多月后,刘某带来了一位姓程的收藏者,约朱氏兄弟在上次的酒店面谈。经过讨价还价和刘某的撮合,兄弟俩最终以17万元的价格把家传的画卖给了程某。
“赝品”能卖出高价,兄弟俩喜不自禁。而后一年,他们吃惊地看到一则新闻,发现17万元售出的那幅《嵩阳汉柏图》,在北京保利公司拍卖会上居然拍出了8736万元的天价。
震惊之余,朱氏兄弟觉得自己受了骗。2011年8月,兄弟俩以贵重收藏品被骗卖为由向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法撤销他们同刘某、程某之间的买卖合同,追回家传的乾隆御笔《嵩阳汉柏图》。
朱先生代理律师、河南英泰律师事务所律师种泉清说,庭审时刘某和程某都没有到庭,程某的代理人在回答法官询问时明确回答,保利拍卖公司8736万元拍卖的这幅画,与程某向朱氏兄弟购买的那幅画是同一幅画,法庭对此也明确认可。
2012年11月,郑州中院合议庭合议认为,此案涉及刑事诈骗,法院驳回民事起诉,并将该案件移送当地公安机关。据悉,目前该案还在移送公安机关程序中。
文物鉴定怎一个“乱”字了得
17万和8736万,价格相差500多倍,朱先生兄弟认为被专家坑了,专家刘某却坚称交易过程合理合法。他说,“你自己是行为能力人,有能力对自己的买卖行为负责。这种事在艺术品市场里有很多,在这个拍卖会上1万块钱买的,下次在那个拍卖会卖1千万,艺术品都是天上一脚地上一脚的。”
朱先生告诉记者,在陆续寻找证据的过程中发现,给他们鉴宝的刘某,假冒了另外一个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履历、证件、任职资格、职务等,而刘某的真实身份不明。被骗的另一个证据是,当时刘某鉴定时说画上的一个闲章,其实就是著录章,事后有人告诉他们,不管东西真假,只要有著录章,拍卖价格就在500万元以上。
律师种泉清总结了这个案件的发展过程,一是鉴宝专家故意低估;二是合伙骗取,以专家身份推荐或者介绍买家低价购买;三是天价拍卖,通过拍卖公司卖出天价,攫取高额利益。
像朱氏兄弟这样的遭遇,在全国各地古玩交易市场时有发生。国家文物出境鉴定河南站站长夏志峰认为,这甚至成了古玩行当的一种常态,俗称“古玩市场不打假”。
“古玩行当的奸诈由来已久,”夏志峰说,“自民国以来,古玩行业就存在两种奸诈:把假的说成真的,坑蒙拐骗牟取暴利;把真的说成假的,意在据为己有,目前市场上的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些行家告诉记者,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全是利益使然,因为社会上文物鉴定的收费,是按估价的10%收取的,估价越高,鉴定费自然就越高。另外,有些人和有关拍卖公司、古玩收藏商人联手,将赝品说成是真的,或者将真的说成赝品;更有甚者,直接和盗掘古墓者串通一气,在坑蒙拐骗收藏者的同时,也给国家带来了很大危害。
“伪专家”何时不再满天飞
眼下,古玩、字画等文物藏品,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作为疏通文物收藏渠道的首要环节,鉴定需求也越来越旺。当收藏者怀揣“宝物”,期望自己一夜暴富时,他们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古玩字画真伪难辨,专家真假又由谁来鉴定呢?
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内文物鉴定从业人员大致有三类:一是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文物专家,主要负责博物馆文物征集鉴定工作;二是通过国家文物局鉴定资格认定考试的责任鉴定员,业务范围仅限于文物进出境审核;三是在中国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中国收藏家协会等机构任职,或取得相关机构发放的鉴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
大众传播平台上各类鉴宝活动邀请的嘉宾、专家,多是出自第三类鉴定人员。这类鉴定人员在获取资格证书时,不少人并未经过严格的分类考试、资质审核,鉴定水平良莠不齐,“伪专家”满天飞。
国家文物出境鉴定河南站站长夏志峰说,由于文物鉴定人才奇缺,加上文物鉴定部门的编制短缺太多,文物系统内部的工作都忙不过来,很少有时间为社会提供服务,更满足不了现在的市场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所谓的收藏家协会、鉴赏家协会,甚至有个别人几乎什么都不懂,也能打起大招牌,自封为著名鉴定师、专家,在古玩城摆起地摊为人鉴宝。许多所谓搞鉴定的人本身就是古玩交易的幕后操作人。有些人去鉴定时,他们就将收藏品“备案”,等到另外想收藏的人到他们哪儿咨询,他们就充当中间客,两边通吃。
夏志峰认为,目前文物艺术品鉴定的无序状态,已严重扰乱了正在发育的文物艺术品市场。一方面,国家还没有出台文物艺术品鉴定的管理法规,鉴定没有标准可依,行业资格的管理上也没有明确规定。另一方面,司法、民政、工商、文化等部门多头管理,开一家鉴定工作室和俱乐部从事文物鉴定,只要到工商部门登记或在民政部门注册一个民间团体就可以了,这是目前文物鉴定行业混乱、从业人员五花八门的根源所在,相关法律和政策上的空白亟待弥补。
附:
乾隆御笔《嵩阳汉柏图》被17万贱卖 一年后拍出7800万
半岛都市报
朱云:刘岩说这是幅"老东西",但不是乾隆的真迹,也就三万块钱。我们问他画上所盖的"石渠宝笈所藏"是什么章,他说是收藏人的闲章,没有什么意义
刘岩:他们问这幅画值多少钱,问了很多次,我说这个很复杂。碰巧手头有本书,书上有乾隆的其他作品。有参考价,让他们自己考虑。
陷入风波中的乾隆御笔《嵩阳汉柏图》。(资料图片)
近日,国内艺术品鉴定市场又出了一场风波。2009年,郑州市民朱云以17万元卖出的传家宝乾隆御笔画《嵩阳汉柏图》,在2010年被拍卖出7800万元的高价 ,算上佣金,成交价达到了8736万元。近500多倍的落差,让朱云觉得自己钻进了鉴宝专家刘岩的圈套,遂将对方推上被告席。交易过程中,是原告认为的专家和买家演双簧,还是被告辩称的公平交易?至今没有明朗的说法。通过这场风波又一次折射出的鉴定困局,如何破解依然引人深思。
17万卖了“传家宝”
朱云今年66岁,家住郑州市惠济区。他几年前卖掉的《嵩阳汉柏图》是从外祖父手里传下来的。据其介绍,因为不知道画的真假,家人一直把它装在盒子里,扔在柜子顶上 ,平时没人去动它。在电视上看了两期河南电视台的鉴宝节目“华豫之门”后,朱云和弟弟决定到让专家给鉴定一下。
2009年9月底,兄弟俩带着画来到节目的海选现场,交了100元报名费,要了一个号,排队等专家鉴宝。朱云称,负责古书画类的鉴定专家刘岩看到这幅画后,“特意摘下眼镜仔细看了看”,表示晚上可以到他住的宾馆讲讲画,并留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当天晚上 ,朱云二人找到“华豫之门”为鉴宝专家安排的郑州市花园路路口的快捷酒店。在房间里,刘岩仔细看了看画说,这是幅“老东西”,但不是乾隆的真迹,市面上这种类型的画很多,没有收藏价值。随后,刘岩拿出一本《北京明珠双龙2009年首届书画精品拍卖会》,指着上面的另一幅乾隆的画,说尺寸更大一些,也才5万元~8万元。
“所以他说,我们手里的这幅也就3万块钱。我们问他画上所盖的‘石渠宝笈所藏’是什么章,他说是收藏人的闲章,没有什么意义。”朱云称,当时刘岩表示还能找个人来买这幅画,对方对其很信任,届时可以帮着多卖三五万块钱。
朱云介绍,2009年10月21日上午,刘岩再次电话联系他,说买画的人已经到了,让他带着画到上次那家酒店来。“在进电梯时,想着多卖点儿,我们打算好了要价18万。”朱云称,在房间里他见到了从北京过来的买主程功。对于18万元的价格,程功认为要高了。经刘岩从中斡旋,双方最终以17万元的价格成交。
一年后8736万成交
此后,双方再也没有联系。直到2011年5月,朱云突然从电视上注意到,《嵩阳汉柏图》在 2010年12月4日举行的北京保利5周年秋拍中国古代书画夜场上 ,拍卖到7800万元的高价。算上佣金,成交价达到了8736万元。
是不是自己被骗了?2011年6月下旬,他和弟弟到北京找到刘岩,表示“有事要谈一下”。双方在一个咖啡馆里见面。对于上述疑问,刘岩并没有给出一个让朱云信服的解释,双方不欢而散。
随后,朱云来到北京保利国际拍卖公司,买了当时拍卖会的竞拍书《咀英澄华——清代宫廷典藏中国古代书画夜场》。在书中,朱云这才知道了乾隆御笔画《嵩阳汉柏图》的价值。故宫[微博]博物院书画部的书画鉴定专家杨丹霞在书里写道,乾隆不止一次绘制《嵩阳汉柏图》,见于《石渠宝笈》著录和实物的共有四幅,其中一件已佚,两件藏于故宫博物院。通过查阅资料,朱云发现自己卖出的那幅画上所盖的“石渠宝笈所藏”,正是清代皇家的收藏章。
“2005年秋季拍卖会,中贸圣佳人公司推出的五件经‘石渠宝笈’著录过的书面,成交价都超过500万元。但在宾馆里时问他‘石渠宝笈所藏’是什么章,刘岩却说是闲章。”朱云认为,自己那幅画的价格远不止17万元,鉴定专家刘岩和买主程功以欺骗方式的购画,导致自己产生重大误解,最终交易显失公平。”
就此,2011年9月,朱云兄弟二人诉至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请求法院撤销买卖合同,判定刘岩、程功二被告向其赔偿损失8719万元。
专家买家“演双簧”?
“人家是大专家,我们对古画又没有什么研究。在我们去宾馆前提前准备了一本参考书给我们看,说没有什么收藏价值,又说能帮我们找个买主多卖些钱,我们也觉得是个好事。半个月后真把买主带来了,他还在两个价格中间协商。”12月25日,面对本报记者,朱云坚持认为,鉴宝专家刘岩和买主程功导演了一出“双簧”,使他上当受骗。
2012年4月,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此案的法官等分别对两被告进行了询问。询问笔录显示,刘岩和程功的父亲比较熟悉,因为对方也搞投资收藏。对于起诉书上的“以欺骗方式的购画”等内容,被推上被告席的刘岩和程功都予以否认。
为何会在宾馆里向朱云兄弟俩“讲画”?刘岩的解释是,“当时活动人有1000多人,3000来件东西,每件物品的鉴定不能超过1分钟。我的意思是,回头再细说。有天晚上,他果真去我的宾馆了。因为我们住的宾馆是公开的。并没有说过起诉书上的话。”
“他们问这幅画值多少钱,问了很多次,我说这个很复杂。碰巧手头有本书,书上有乾隆的其他作品。有参考价,让他们自己考虑。我印象中是他们先问我的。不是我主动介绍的。”刘岩称他并不清楚程功和朱云的交易过程,“当时程功也在我们这个楼上住,也是做华豫之门的节目。当时我的房间里还有很多人。至于他们之间是怎么谈的,我就不清楚了”。
而此案的另一名被告程功在回答法官询问时,和刘岩的说法大致相同。程功称,当时他在郑州以送宝人的身份参加“华豫之门”节目,所以和刘岩住在同一个宾馆。“后来原告给我打了电话说,手里有幅画,问我有没有兴趣。我听了 20万的价格后,不准备买。他就从我房间走了。做完节目他又来了一次。我觉得是个好东西,就和我父亲沟通了下,以17万的价格成交了。”
委托人自己拍回去了?
也是在今年4月接受法官询问时,程功表示,在以17万元的价格买到《嵩阳汉柏图》后不久,他参加了一场拍卖会,和旁边的人聊天,后来有人感兴趣,就把《嵩阳汉柏图》卖了。交易地点就在程功家里,买家一共买了四五幅画,是打包一起买的,总共将近100万元。
刘岩则称,他是在接受朱云兄弟俩的电话后,才知道拍了7800万元。“但同样的画有好几张,是不是程功买的这张画我不清楚。我说可以帮着问问。我又问了拍卖公司,拍卖公司说委托人自己拍回去了。”
在没有诉至法院之前,朱云曾与刘岩做过多次沟通。朱云向法院提供的录音资料则显示,2011年6月,朱云联系上刘岩讨要说法时,刘岩在电话中告诉他,“我问他(程功父亲)了……我说弄了很多钱?他说不是。第一是公司的运作,交了相当一部分钱,做了一个账……他说百分之一百没卖掉,花了比较多钱做了账,这是核心机密,不能跟人家说。”
为了证明画并没有被拍卖出去,刘岩还接受了朱云的建议,向朱云提供的邮箱里发了三封《嵩阳汉柏图》的照片,并在图片一侧注明了拍摄日期是2011年6月24日。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委托人是指委托拍卖人拍卖物品或者财产权利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委托人不得参与竞买,也不得委托他人代为竞买。
“内部人操作是操作,但这幅画的价值也是在那儿的。”原告朱云的代理律师韩旭东告诉记者,上述材料也说明画还在程功手里,原告故要求其把画退回来。
鉴定师资料造假?
从打定主意给自己讨说法后,朱云兄弟俩就开始四处搜集关于刘岩的资料。让他们意外的是,从网上搜到了两个同名同姓的鉴定师。两人虽然长相不同,但简历却有不少雷同的内容。
在北京“博圣名轩”网站的“专家鉴定”一栏里,关于刘岩的个人简介:又名刘忠红,汉族,1960年2月9日出生,党员,清华大学文博高级研究生。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研究学院艺委会委员。国内多家知名拍卖公司顾问,河南卫视《华豫之门》鉴宝栏目客座书画鉴定专家。
“我不会上网,2009年让刘岩鉴定完古画后,家里的年轻人上网搜了搜刘岩的资料,一看名头这么多。我们也就觉得专家说的话很可信了。”朱云称,随后又搜到了广东东莞一名同样叫“刘岩”的鉴定专家,两者资料经历、身份内容重合。
朱云主动联系上了东莞的刘岩(下称刘岩B),得知北京的刘岩(下称刘岩A)的出生年月以及“清华大学文博高级研究生”“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等身份都是“源自”刘岩B。另外,刘岩B还专门出具了一份个人资料被盗用的材料。其中写道,2009年开始,刘岩A盗用北京文博苑鉴定专家刘岩(刘忠红)的个人简历、证书和职业证件在各大网站和媒体对自己进行宣传。为此,刘岩B曾致电刘岩A让其撤销各宣传媒体的资料盗用宣传。此后半年时间,各网站及媒体停止了对刘岩A的相关报道。
但2009年下半年,刘岩A又继续盗用刘岩B的个人资料。为此,南宁历藏艺品有限公司也发出网络通知让其停止盗用行为。同时,还咨询了刘岩A任职的“北京古博玺艺术品鉴定中心”关于网上登载的刘岩A相关介绍与刘岩B资料相同一事。该中心称,个人资料系由其本人提供,该中心只是按照其提供的资料进行宣传。
对于这一问题,刘岩A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自己原籍北京,现已移居香港,其影响力是靠业内的口碑树立起来的。但他自己并不会上网,不知道网上那些东西是谁发的。
艺术品鉴定困局难解
2012年8月,郑州市中院开庭审理此案,被告一方不同意调解。同年11月,由于认为案情复杂,并结合朱云兄弟二人的申请,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法院下达民事裁定书,驳回朱云兄弟二人的起诉,将案件移交到郑州市公安局处理。最新消息是,郑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以此案并不属于经济犯罪案件范围为由,已将其重新发回法院。
“正在协调此事,如果公安部门不接受,可以重新起诉。”此案的主审法官赵玉章告诉记者。尽管看上去案件已经陷入僵局,但朱云依然坚定继续“维权”。他向记者表示,会有一些新的证据提交。
“无论画拍卖到什么价格,已经与之没有关系了。主要还是他心理落差太大,才过来诬告刘老师。”12月27日下午,刘岩的辩护律师孔德义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不排除后期会追究朱云侵犯刘岩名誉权的责任。而刘岩在电话里也表示:“法院、公安都驳回,说明我们这边也是有证据的。清者自清,浊者自浊,随便诬陷他人也会犯罪。”
目前,当事人各执一词,何时能有定论依旧是一个未知数。近年来,藏家和鉴定师对簿公堂的案例并不鲜见,这场风波又一次将艺术品鉴定和收藏业的公信力推至风口浪尖。
“客观上说,古画被拍卖之后,已经进入另一个程序了。里面如何运作,成交价8736万是不是画的真实价格都很难说。”山东省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苏义才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内书画鉴定主要有专家鉴定、家属鉴定、画家本人鉴定三种形式。在现在的艺术品市场,画家本人、家属、鉴定专家都不能100%全信。目前没有一部法律法规制约鉴定专家,主要还依赖于鉴定专家的职业道德,而专家鉴定出现问题后缺乏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这使得艺术品鉴定陷入一个困局。
<--/enp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