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末年/建文年间 剔红雕漆“四季花卉”竹节颈瓶
王沂东(1955年生) 闹房
香港苏富比[微博]将于4月3-8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展览厅五)举办2013年春季拍卖会,呈献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中国书画、当代亚洲艺术、二十世纪中国艺术、现当代东南亚艺术、珠宝、钟表及洋酒。部分拍品将于3月份在雅加达(1-2日) 、上海(6-7日 )、北京(9-10日)、成都(12-13日)、新加坡 (16-17日)、曼谷(19-20日)及台北(23-24日)巡回展览;而所有拍品将于4月3-7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公开展出。
中国书画
今春香港苏富比将呈献逾三百帧近现代名家杰构,总估价逾1.3亿港币。当中包括张大千、齐白石、黄宾虹、吴昌硕、林风眠等画家于创作生涯中不同时期之精品,从未于市场面世,如私人收藏之张大千工笔仕女《蕃姬醉舞图》、泼墨泼彩《乔木芳晖》,及冯叶收藏之林风眠《火烧赤壁》等。亦有不少源自名家收藏,如著名诗人、书法家曾克端教授旧藏之张大千及溥儒作品以及民国政坛名人刘纪文旧藏书画。同时推出一系列清末民初书画家之书法及扇画,包括来自钱镜塘“数青草堂”及香港收藏界名宿梁劲予之藏品。又适逢苏富比在港四十周年之庆,过往在拍卖中备受瞩目之多帧杰构,将于是次春拍重现,包括丁衍庸传世巨制之《白鹤高飞正待时》及陶冷月《水仙》通景四屏。
《竹林七贤》乃缶老写与日籍好友白石六三郎,“鹿叟”即其号。本幅写于1915年,正值吴昌硕创作鼎盛之期,也是为鹿叟动笔最勤之时。他以“竹林七贤”之故实为题,构图却非七贤活动于竹林之情状,图中却见高山重峦,奔流湍急,人物散见于画中高低不同的位置,聚散有序,互生呼应,但以琅玕穿插为背景,复凑成七人之数,正切合取题之旨,可见经营之妙。
齐白石《松鹰》来源于王森然旧藏。齐白石与王森然乃忘年之交。王森然(1895-1984年),河北定县人。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和画家。他在1940年发表《齐白石先生评传》,推介白石之艺术。其撰写的《回忆齐白石先生》更成为研究白石学者经常引用的文章。
傅抱石《韶山》原属法国私人收藏,1967年得于北京文物商店。据当年发票,日期为“一九六七年十月二十八日”,上钤“琉璃厂东街六十一号北京市文物商店字画门市部”经销章,售价人民币1000元。作品保存60年代北京装裱样式,13年前自法京回流香港易手后,方重付装池。1965年,傅抱石因手疾及健康状况欠佳,创作数量锐减。9月下旬,应上海市委邀请为上海国际机场绘制大画,遂赴沪数天商讨此事。28日返宁,翌日病逝。从时间推断本幅约写成于9月初至中旬间,属画家逝世前少数作品之一。
大千先生晚岁以乔木高士为题材之人物画多以“乔木芳晖”或“神木老人”名之。所谓“神木”,当指台湾自然奇景之阿里山千年老树。画中老人立于树下,仰首高瞻参天矗立之古木,脸容描绘有若画家自我写照,颇类自画像;人树皆遐龄倚持,不无寄寓自寿之意。至于画家晚年之泼墨泼彩技法运用娴熟自如,已臻浑然天成、不受物象拘限之境地,故取唐代文学家司空图的经典诗论著作《诗品》之“超诣”诗句移题于上,题曰“乔木芳晖”,则具自许之意。而所谓“得言外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此作写来满意之情。
二十世纪中国艺术
《闹房》为王沂东1998年回家乡沂蒙山过春节时所构思的作品,亦是他首次以婚嫁题材创作的大型群组画,画中气氛之热烈、民风之醇厚,尽显他对于乡间生活的深入观察,以及细腻超凡的写实技巧。作品描绘的是大喜之日的重头戏——闹洞房,王沂东以聚焦、强化式的光线安排,透过画中心四枝蜡烛的光,引领我们看向一对羞赧的新人主角与围在一旁前来祝贺看戏的老老少少。画中19个人物,实际上皆有其人,为王沂东老家的亲戚,艺术家赋予他们19种喜庆、愉快的表情,在塑造个体个性之余,更兼顾人物彼此的交流与整体的平衡,主客烘托得宜。《闹房》自1998年完成以来,随即被纳入重要私人收藏,未曾于市场露面,其后续系列作品之二《闹房NO.2─吉祥烟》在2008年苏富比秋拍中以1298万港币(含佣金)成交,于当时创下艺术家作品长达两年的最高纪录。
作为中国写实画派灵魂人物,艾轩素以独具风格的西藏系列享誉画坛,该系列作品,一般多是单人肖像,如《人在远方》这样的双人肖像极为罕有。《人在远方》出自大陆川镇歌手陈小涛的名曲,歌手以雄浑的歌声道尽乡愁,曲调中的磅礡大气,可与艾轩此画中的冻原情韵相呼应。在此画中,艾轩刻画了一对地处冰原的藏族男女,两人初看或为情侣,但画中蕴染着一片浓浓的伤感,女孩倚在围栏上张着大眼望着看画的观者,男子侧身以对,画中人的视线并无交会,而女主角的表情与眼眸中的疑惑、无助、无耐、焦虑、盼望,耐人寻味。在背景处,艾轩以其经典的蓝灰色笔调,层层经营出厚实的冰原,让此情此景更显凄婉。透过此画,艾轩暗喻了现实不可知的未来和命运,言说着一种生命最为寂寥的孤独,抒情意欲浓厚,美致动人。
《纨扇仕女》浸染浓厚的东方风情,追溯诗礼传家的教化传统,而女子手执的团扇亦有古风,令人联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陈逸飞透过人物衣着与配饰的安排,完美塑造了画中人典雅的气质,并让她增添一分俏皮的灵气。作品寓载温柔敦厚的东方文化,在传统写实之外,陈逸飞更以其经典的朦胧化与光斑片片的独特个人笔法,成功营造浪漫氛围,让观者仿佛徘徊于现实与梦幻之间,亦使画中仕女流露跨越古今的美感,堪称其仕女系列一代佳作。
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
张永珍博士雅藏“清康熙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图碗”,巧绘莲塘风光,底书蓝料“康熙御制”款,图样独特,未见有相类碗器著录于册。从宫外御窑厂的拉坯修胎,到宫中御作坊的绘图敷色,先后二次入窑烧成,工巧精致,一丝不苟。康熙年间,画珐琅彩艺自西方传入,技术繁复,以不透明彩料于瓷胎上巧绘图案,隙地填色,对比鲜明。此碗虽属雏例,制于清宫试烧初期,却已尽展珐琅彩之美。此碗乃张博士兄长、著名鉴藏家兼骨董商张宗宪的旧藏,1983年曾售于香港苏富比十周年拍卖。阔别卅载,适逢如今四十周年,重聚于斯,可谓合宜不过,预计成交价将超过8000万港币。
今春苏富比还将呈献“水松石山房雅藏”的第五部分,其中文房佳品包括清康熙尚均款田黄“坐狮观音”山子。据录,周彬雕作中,独此品取田黄为材,尤为珍贵。山子底有题识,记清时名臣刘墉(1719-1805年),获门士潘生赠此石,纪年乙卯(1795年)。专场还有清17/18世纪汤组制黄杨木雕“喜上眉梢”图笔筒。汤组,字又綦,工书画,喜雕刻。此笔筒以树干为形,巧饰瘿瘤苍古,诚黄杨木雕中之神品佳作。雅蓄另见吴之璠制竹雕“踏雪寻梅”图笔筒。吴之璠,活跃于清康熙年间,擅竹刻,尤以其“薄地阳文”浅浮雕见称。
本季“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瑰宝萃聚,其中御制珍瓷包括清乾隆年款粉彩皮球花纹罐一对、嘉靖年款五彩鱼藻纹大罐以及元至明初的青花雅瓷。工艺精品则有极为珍罕的15世纪剔红雕漆“四季花卉”竹节颈瓶、17世纪紫檀嵌玉石“松鹿同寿”图长方盖盒,还有各朝玉器,上追殷商,下逮满清,琳琅满目。15世纪剔红雕漆“四季花卉”竹节颈瓶流丽大方,工细柔润,同朝罕见,可谓剔红雕漆精品,且别具历史意义,尤为珍贵。明初漆瓶可谓凤毛麟角,极为稀有。台北故宫[微博]博物院存一瓶,但纹饰与此迥然不同。伦敦大英博物馆另藏一例,饰与本品相近,亦即与明朝赠送日本国之记录有所吻合,是以长久以来学者引用史料与该器作对比讨论。然大英博物馆藏瓶足圈外饰回纹(有别于本品的钱形纹),且器底永乐年款部分被遮盖,另书宣德年款,可见该瓶并非上述外送之物。由于雕漆制作需时,永乐元年赐赠日本国之瓶,必须始制于洪武或建文年间。
“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五”也将同时呈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