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收藏网欢迎您的到来!    
  掐丝珐琅龙纹香亭115万元    3星级
掐丝珐琅龙纹香亭115万元
作者:henansc  来源:河南收藏网     点击数:881     更新时间:2013/4/4  文章录入:henansc

掐丝珐琅龙纹香亭  中国嘉德2013首拍 嘉德四季第33期  115万元成交

中国嘉德2013首拍的谢稚柳《五松图》,345万元成交

图为中国嘉德2013年首拍的陆俨少《江南烟雨图》。 

  今季春拍“征集难”状况更加明显

  对于拍卖行而言,拍品的数量和质量是它的“生命线”。但自从艺术品市场从2011年进入调整期之后,“征集难”的问题开始变得日益突出,今年春拍到来之际情况更加危急,以致有藏家“讥讽”:搞不来“钻石”的拍卖行,现在只能拉来一车“白菜”凑数了。曾经风光无限的拍卖行,是如何陷入“断粮”的窘况之中?它们又该如何突破这个令人尴尬的瓶颈呢?

  文图/记者  金叶

  北京匡时[微博]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董国强[微博]:

  “征集难”是必然结果

  除了调整心态别无他法

  征集难从去年开始就已经是很突出的问题了,今年比去年更难。苏富比[微博]、佳士得[微博]纽约的春拍刚刚结束,从结果来看市场还是不错的。但市场好并不意味着拍卖公司的日子就好过——市场缺少好的作品。我们近现代作品的征集还不错,古代作品的征集却难上加难。

  拍卖行是目前国内和国际接轨比较快的领域,真正有经验的藏家也都清楚:把东西交给拍卖行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这个共识实际上已经形成。所以,如果说藏家对拍卖行的不信任导致了“征集难”,我并不能认同。就算这是个原因,所占的比重也非常小。

  我认为征集难其实是一个规律性的结果,是一个必然会发生的现象。中国的拍卖行在高速发展了20年后,大部分真正的精品已经进入终极买家的手中。它们很难,或者说在相当长时期内,再进入市场。比如台湾的林百里和内地的刘益谦[微博],买了多少好东西,这些东西已经进入他们的私人博物馆,不会再流出来了;还有很多大藏家手里的精品,最终的去向也肯定是捐给博物馆。市场中的好东西必然会越来越少,这是没有办法回避的趋势。

  翻翻今年各大拍卖行的图录,可以看见现在市面上流通的东西,跟15年前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各拍卖行古代书画图录中做封面的、被力推的艺术品,10件里面有8件放在十几年前绝对不会进入精品的行列。2000年,怀素的《食鱼帖》500万都流拍;宋高宗的《养生论》只卖800万。如果它们出现在今天,都可以轻松过亿。但今天你有再多的钱,也见不到这样的好东西了。

  破解这个困局,无论是拍卖行还是买家,除了调整自己的心态之外,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拍卖行要认清的现实是:不能总想征集那些特别重要的、国宝一级的东西。买家需要接受的现实则是:今天这个市场上,你只能买到比过去差得多的东西,而且要用比过去多得多的钱。15年前,你用几百万可以买到赵孟頫甚至苏东坡的一页书札,现在你能买到清代画家一幅比较好的作品已然非常不错——甚至是,如果你今天不把它买下来,几年之后也许要花两千万来买它。古代书画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中最高端、最稳定、买家最忠诚、同时也是炒作成分最小的一个板块,这里的好东西必然是越来越少。

  我们还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也许再过15年,收藏20张王雪涛都能算大收藏家了——就好像在民国,收藏20件乾隆官窑的人可能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说自己在搞收藏,但今天你能有20件乾隆官窑,绝对是可以搞个展览了。

  海外征集这条路也走不通,因为面临一个关税的问题,现在国内的政策并不利于艺术品的回流。所以,有一些拍卖公司开始将拍卖移师香港。

  “征集难”对小拍卖行和大拍卖行的影响都非常大。某种程度上说,大拍卖行的压力会更大。大公司一年的运营成本将近1个亿,每年要拍到10个亿之上才能保证可以赚钱。可以肯定,今年将是非常严峻的一年。

  知名收藏家 朱绍良:

  玩收藏得“掐尖儿”  收“白菜”没意义

  拍卖行都在喊征集难,就我的观察,是非常真实的状况。即便是中国嘉德[微博](香港)公司、北京保利(香港)公司和苏富比,打开今年的图录,都看不到什么真正有价值的好东西。数量倒是不少,但弄一火车的白菜,它的价值也不能同一颗钻石等量齐观。玩收藏就得“掐尖儿”。以嘉德为例:溥儒、王雪涛、于右任、关良成为主角,我看也没什么收藏意义。

  我分析原因,主要是大家惜售。中国艺术品的价格在2010年达到了历史最高峰。所有的精品都进入了“亿元俱乐部”。这些东西现在再拿出来看,有些是真好,有些是根本不值那个价钱。前几天纽约苏富比刚刚拍的黄地青花鸠耳尊,非常好的品相,不过300多万美元,合人民币两千多万元,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价格了。要在2010年,我估计它能拍到七八千万不止。所以,2010年高位接盘的藏家,在这个市场调整期,只能观望,只能等待。

  还有一些是真正好的精品。尽管这两年艺术品市场不太好,但古代书画中的精品还是在不断攀升。苏富比刚刚拍了一个王阳明的手卷,估价30万美元,最后拍到190多万美元,张中的一个小鸟,从12万美元拍到120万美元。唐岱山水卷,40万美元起拍,拍到270多万美元,价格很坚挺。但这些真正的好东西,藏家一旦拥有,就不愿意出手了。中外皆如此,国外一些贵族的城堡里,经常能见到毕加索、莫奈的精品之作,那都是好几代人的收藏。而市场上现在流通的毕加索的作品,都以素描为主,凡·高也都是他鼎盛创作期之前的作品。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中,通常也都是一般的东西在倒来倒去。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收到真正的好东西,是要把它收藏起来,沉淀下来的,不会让拍卖行再征集去,尤其是在现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之后,中国的拍卖行业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回款难。拍卖市场上这样的买家不少见:占有欲极强,有钱没钱都敢举牌,举了又不付款。这样的事情多了,自然会打击藏家参与市场的热情和信心。

  如果让我用一个字来形容现在的艺术品市场,那就是个“囧”字。资源就这么多,而且向海外征集这条路还走不通。按照中国的海关法规规定,艺术品要算在奢侈品的范畴内,被征收极高的关税。如果这条法规政策不做一番调整的话,拍卖公司无法借助海外渠道突破征集难这个瓶颈。

  目前的形势对中国的拍卖行而言,的确是非常大的考验。二十年前,中国只有三四家拍卖公司,现在几百家。可是这个市场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且不可再生,越来越少。现在是非常明显的卖方市场。我相信这次很多中小公司会倒闭,对这个行业也是好事。

  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 季涛[微博]:

  “征集难”正是行业优胜劣汰的契机

  所谓的“征集难”,只是几千万、上亿的高端艺术品的“征集难”。它们成本太高,在不景气的市场条件下,卖家肯定不愿出手。而像古代书画这样的艺术品,数量本身就稀少,不便于炒作,是更适合沉淀的东西,基本都被藏家留起来做深度收藏了。艺术品市场在经过2009年、2010年的高潮后,市场有被过度挖掘的倾向。所以目前高端市场呈现出某种程度的枯竭现象也很正常。

  尽管重头的拍品少了,对于有信誉的拍卖公司而言,仍旧可以在中低档拍品上做文章。比如这次中国嘉德,他们这次把拍品的价格定得非常低,徐希的“斗方”水墨画估价才8000元,王明明的水墨画才12万元——大概只是高峰期价格的几分之一,甚至只有十分之一。要不是因为手头上好东西多,他们是不敢定这样的价格的。所以大拍卖公司征集到的拍品数量绝对不成问题。

  前几天我去参加中国嘉德的预展,在停车场停车从来没那么费劲过,人多得超出了我的想象。所以说,艺术品市场还是很有人气的。而收藏群体的增大,必然会令拍品竞争更加激烈。在拍卖场上,买卖双方总是互相博弈。卖家不愿意拿出东西来,造成资源紧缺,买家竞争更加激烈,从而出现价位上涨。这样又进一步刺激卖家出货。这次嘉德四季拍卖成交了2.9亿元,是上一次四季拍卖成交额的2.4倍。从这个意义上说,2013年春拍征集难也许是“黎明前的黑暗”,是处于市场反转前的拐点,缩量之后往往意味着反弹的到来。

  我认为目前的“征集难”对大拍卖公司影响不大,但小拍卖行可能会面临一场惨烈的优胜劣汰。这次春拍过后,小拍卖行的数量会进一步减少,流失率也许会在20%以上。但这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征集难,市场必然要压缩,这可以成为行业优胜劣汰的契机,让拍卖企业重新思考企业定位、拍品定位,也是企业间互相联合、取长补短以及兼并重组的好时机。

  上海商学院副教授 窦莉梅:

  中小拍卖行得开辟新战场

  艺术品在中国市场上的转手率远高于国外。在西方,好的艺术品至少会在藏家手中沉淀二三十年,如何征集高档艺术品一直是个难题。相形之下,我们国内的艺术品市场并不成熟,很多藏家是抱着投资、投机的心态参与其中,使得拍卖市场表现比较动荡,艺术品换手率高。前几年行情好的时候,拍卖行征集高精尖的艺术品是比较容易的。但最近这段时期,全球艺术品市场拍卖成交额大幅度下滑,宏观经济环境陷入衰退,至今尚未恢复元气。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藏家如果将艺术品送拍,价格很有可能会低于预期,这是现在收藏市场惜售之风弥漫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社会政治的因素。我曾经做过关于玉石收藏的市场调研,得出的结论是目前在中国藏家和买家中,主要有两种群体构成:一是巨富,二是权贵,购买和收藏艺术品的目的太复杂,真正的有闲阶层并没有培养起来。而现在国家关于反腐倡廉的政策三令五申,使得相当一部分买家保持低调。手里拥有好东西的人也不愿意在这个风头上追逐变现,这也在客观上增加了拍卖行征集藏品的难度。

  从海外征集艺术品,目前有高关税这个障碍。而且我认为,即便放松限制和监管,“征集难”的局面也并不会因此改善,甚至会更加严重。中国进口和出口各占全球艺术品市场的10%以下,而英美两国之和占据60%以上。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更多地是一个国家市场,而不是一个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如果放开限制和监管,在国外完善的交易规则、拍卖服务和成熟的信任机制吸引下,我相信会有更多的艺术品流向国际市场。

  从短期来看,今年春拍的情况可能会稍好一些,关键要看下半年的秋拍,如果到时仍旧征集困难,那情况就比较严重了。征集难这个问题,最大程度上还得依靠艺术品市场的回温才能得到缓解。我其实并不太相信艺术品真的在国内藏家手中“沉淀”下来的说法,因为我始终认为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离成熟还很远,咱们的藏家大都没有达到这个境界。行情一旦转好,对于大多数中国藏家而言都是非常大的诱惑。

  艺术品市场“断粮”,对于中小拍卖行的影响会更大。经过多年发展,大拍卖行毕竟已经培育出比较成熟的买方和卖方市场,中小拍卖行会越来越难以突破这层壁垒,接下来不如开辟自己崭新的疆域,培育出属于自己的买方和卖方市场。比如,可以多做一些中端价位的新兴板块艺术品市场开发,价格不要太高,针对中产阶级的消费,而不是投资;或者将战略部署的眼光放得再长远一些,在市场的冰冻期,挖掘、培育一些尚未出名的年轻艺术家。当然,这在操作上并不容易,并且还有一定风险。但无论如何,我相信拍卖市场走向精细化将会是未来的趋势。

 

  • 上一篇文章: 北宋 定窑刻莲花纹盌

  • 下一篇文章: 明成化 青花团夔龙卧足碗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最新5篇热点文章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安阳妇好墓骨笄
     河南王庄遗址出土的四...
     龙山文化 高足灰陶盘...
     新石器时代 灰陶器盖...
     新石器时代 灰陶碗
     夏 灰陶带鋬鬲
     
     最新5篇推荐文章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安阳妇好墓骨笄
     河南王庄遗址出土的四...
     唐黄釉镇墓兽 引发文...
     探秘殷墟博物馆 感受殷...
     
     相 关 文 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本站 |
      豫ICP备07003530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2006-2024 河南收藏网
    Email:henanshoucang@163.com
    地址:河南*郑州*收藏
    未经河南收藏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