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墓室略大于西汉重臣张安世墓
2012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配合西安市石家街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建设中发掘了一座大型汉代墓葬。
该石家街汉墓位于西安市新城区太华路街道办事处东元西路东段,东距东二环约100米,西距汉长安城东南角约6公里。墓葬形制为斜坡墓道土圹砖、木椁墓,坐北向南,平面呈“甲”字形,由封土、墓道、墓室及陪葬坑组成。
考古发现,该大墓上现存的封土破坏严重,现存封土近椭圆形。墓室为竖穴土圹砖、木椁结构。墓圹东西长30.4米、南北宽24.0米。墓圹东、西、北三面各有四层台阶,每层平台之间以“之”字状的阶梯相连,考古专家推测可能为修复时往上运土的道路。该大墓的椁室砌筑于墓圹底部,外层以条砖砌成砖椁,平面呈东西横长方形,东西长19.3米,南北宽约15.2米,砖椁高约6.3米,底部条砖顺缝平铺两层。椁室经焚烧存留有大量灰烬,并发现有木炭,因此推测砖椁之内原应有木椁,并有积炭。墓室被盗十分严重,仅出土残石磬、残陶俑、俑头及铜钱等。
考古人员说,该墓的墓室竟然略大于西汉重臣张安世,张安世墓是近几年我省发现的西汉重要的列侯墓,他在汉宣帝的11功臣中名列第二,其家族墓位于凤栖原。
发现二:陪葬坑铺设木地板,级别很高
在该大墓的周围,考古人员先后发现3座陪葬坑,其中在墓道内靠近墓室处有东、西两个并列的陪葬坑(编号分别为K1、K2),在墓葬东南约19米处有南北向陪葬坑一处(K1),还有墓上建筑。其中,有2座陪葬坑都是铺设木地板,级别很高。3座陪葬坑虽或被盗或被烧,但仍出土了铜质车马器、铜弩机铜钫、铜壶、铜盆、陶壶、铁剑等器物。
令考古人员最为惊喜的是,在K2出土了大量的裸体陶俑,这些陶俑个个赤身裸体,没有胳膊,身高只有五六十厘米。“陶俑有男有女,当初应该是排列整齐、身穿衣服的陶俑。”考古专家说,陶俑的胳膊是木头的,当时制作好后,工匠们给他们穿好衣服陪葬,后来由于陪葬坑被盗和焚烧,陶俑倒在地上,胳膊、衣服早已腐朽,只剩下了赤身裸体。目前考古人员已提取近300件陶俑。
此外,K2还出土了4具马骨,在陶俑周围还发现有铜镞、铜带钩、铁剑等器物。这些陶俑是不是身披铠甲、手拿铁剑、或者用铜镞做武器的战俑,目前考古人员还在研究中。
推断:大墓至少列侯级
因为该墓没出土能用于断代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器物。最后,依据出土的铜钱特征,考古人员推测该墓应在西汉中晚期。
据考古人员介绍,该墓在墓葬规划及陪葬品使用等方面均为较高的等级,推断至少是列侯级。该墓不仅有墓上建筑,且在墓葬内部及其周围均存在有陪葬坑,在迄今为止长安地区发现的大型汉代墓葬中,除去帝陵之外,只有西安凤栖原张安世家族墓等少数墓有,况且其墓葬为甲字形大墓。
而众多裸体着衣式陶俑的出现,也证明了其级别之高,裸俑在质地、大小及形制上均与汉阳陵陪葬坑出土的裸体男、女陶俑极为相似。有学者认为,这种裸体陶俑主要出土在关中中部,除去在汉长安城西北陶俑作坊遗址有过发现外,仅在汉文帝灞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汉昭帝平陵、汉宣帝杜陵五座帝陵及西安张安世家族墓陪葬坑等高等级贵族墓中发现过。
此外,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灰迹及积炭,综合判断墓室内原应有黄肠题凑或多木箱的木椁结构,并有积炭现象。考古专家介绍,“黄肠题凑”是中国古代墓葬的一种葬式,只有帝王等级别特别高的人才能使用。所谓“黄肠”,即柏木心,因为柏木心是黄色的,因此称之为黄肠。“题凑”即木头按一定方向平铺叠垒。黄肠题凑一方面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护棺木。
谜团一墓主人是谁?难解
有专家说,如此高级别的墓葬,其墓主人一般在史书上都会有记载,是否能查到其墓主人身份,或能发现文字的内容,目前还是个谜。
谜团二“陶俑”里藏着哪些秘密?
考古人员发现不少武器,这些陶俑是不是守护墓主人的战俑,其身份是不是战士,则有待于研究。此外,由于该墓葬周围全是建筑,该大墓还有没有其他陪葬墓或陪葬坑,目前还无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