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收藏网欢迎您的到来!    
  浙江良渚官井头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3星级
浙江良渚官井头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作者:henansc  来源:河南收藏网     点击数:1397     更新时间:2013/9/11  文章录入:henansc

 

    2012年3月—2013年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良渚文化村“七贤郡”房产项目,对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官井头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揭露面积6600平方米,清理崧泽—良渚文化墓葬106座,良渚文化成组石砌遗迹1处、建筑基址7处、灰坑22个、灰沟2条,出土各类史前文物1200多件。此外还清理了战国灰坑4个、战国灰沟2条、汉代窑址1处、宋代砖室墓5座。
 
    官井头遗址位于良渚遗址群东南侧大雄山丘陵的太璞山南麓,南距东西大道约100米。2012年初经勘探发现遗址,分布面积1万余平方米。考古发掘表明,官井头遗址是继石马兜遗址、张家墩遗址之后,在大雄山丘陵发现的又一处重要史前文化遗址。
 
    官井头遗址的主体是一处崧泽—良渚文化墓地,其规模在良渚文化中心区首屈一指。墓地以自然冲沟为界分为东、西两片墓区,西区的墓葬较密集,多数呈环形分布,似围绕一个中心排列;东区的墓葬较为分散,大体上能看出东西斜向成排分布。东、西两区均有若干建筑遗迹坐落于墓群之中,墓葬几乎没有打破它们,周围也没有生活遗迹,推断这些遗迹可能是墓地的祭祀遗存。
 
    墓葬头向大多朝北,这与以往所见大多朝南的葬俗有明显差异。墓坑长1.6—3.7米、宽0.4—1.5米;随葬品最多者达58件,最少的仅2件。墓坑较大的墓葬或能辨别葬具痕迹,随葬品数量较多,玉器种类较齐全,规格明显高于窄小的墓葬,表明氏族墓地内存在着较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尊卑差异。
 
    已清理的100多座崧泽—良渚文化墓葬共计随葬品1100多件,其中玉器近700件、陶器近400件、石器60多件。玉器器形有璧、琮、琮式管、璜、玦、圆牌饰、梳背、镯、锥形饰、龙首饰、纺轮、坠、管、珠、隧孔珠等;陶器以鼎、豆、罐为基本组合,偶见盆、纺轮、甑、澄滤器、杯等;石器有钺、纺轮、锛、镞四种器类。以墓坑最大的M64为例,该墓随葬品共55件,玉器占48件,分别为镯6件、璜2件、梳背1件、玦9件、圆牌饰3件、纺轮1件、锥形饰1件、管24枚、隧孔珠1颗。其余皆为陶器,除鼎2件,豆、罐、盆、缸、澄滤器均各1件。
 
    发掘所见最早的墓葬年代在崧泽文化晚期,最晚的墓葬年代在良渚文化末期,表明官井头遗址的延续时间很长。但从保存情况来看,多数墓葬属于良渚文化早期,而且这些墓葬的玉器普遍数量较多、玉质较好。崧泽文化墓葬的玉器极少,部分崧泽与良渚文化过渡阶段的墓葬也有少量玉器出土。个别良渚中晚期墓葬出土的玉器则受沁较深,“鸡骨白”现象较严重。
 
    在良渚早期墓葬中,以往所见的该阶段玉器器种几乎都有发现,成组的玉器也较多见,尤其是个别墓葬还出现了镂空兽面牌饰、弧形兽首玉璜、龙首饰梳背等新颖玉器造型。
 
    位于遗址西部的大型成组石砌遗迹,是良渚文化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该遗迹以一个石砌水池为中心,水池呈西南—东北向的椭圆形,池壁的石磡保存良好,池底则不铺石块。水池北壁连接着一大片铺石面,两米开外见一口方形石构水井。井壁的北、东、南三面用整块的石板砌护,西壁则以石块垒砌。石砌水池的西南部有口子与石砌排水沟相通,排水沟另一端遭破坏不详。水池开口直径3.6—7米、深1.5米;井口边长0.9米、深1.3米;石砌排水沟宽约2米、残长18米。由于水井、水池、排水沟的地势依次降低,水质也从水井、水池、排水沟渐次降低,这样的布局非常科学,在当时应是一处先进的大型生活设施。
 
    根据地层、遗迹和墓葬的开口层位,官井头遗址的形成过程和聚落布局初步可作如下推论:遗址地处很厚的冲积坡地上,中部原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冲沟,由于北部山地雨水的常年冲刷,冲沟两边形成了大面积的砂砾漫滩。崧泽文化后期,有一部分先民来到了这里生产生活,死后就葬在冲沟的东南面。稍后的崧泽和良渚文化交汇之际,先民们开始在冲沟两边的漫滩上埋设墓葬。后来逐渐兴旺,出现了贵族成员,于是在漫滩上堆土建起较规范的墓地,氏族成员虽然不论贵贱都可埋在那里,但中部最好的位置要留给最有权势的人。随着岁月的流逝,墓地经过了新一轮堆扩,又有一批人埋在墓地上。良渚文化中期以后,墓地西区的西边出现了一个含水井、水池和排水沟的石砌生活设施,之后在这组石砌设施的西边逐渐形成了很厚的生活堆积,它们的深度超过了石砌遗迹的底部,因此无法断定石砌遗迹西边是否原来也是墓地的一部分。
 
    官井头遗址发掘期间,考古队在其东面的山麓地带又发现了两处史前遗址,还确认了曾作试掘的张家墩遗址的分布范围和文化内涵。从张家墩的马家浜—良渚文化遗存,到石马兜的崧泽文化墓地,再到官井头遗址的崧泽—良渚文化墓地,大雄山丘陵向阳山麓地带的连片文化遗存,已然有着连续的文化传承。现在看来,在良渚遗址群周边,马家浜至良渚文化早期的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大雄山丘陵,因此可以说,包括官井头遗址在内的大雄山丘陵文化带,是良渚遗址群形成和壮大的重要发祥地。由于大雄山丘陵同时也有良渚中晚期的文化遗存,这片区域显然也应是良渚遗址群的一部分。官井头遗址的发掘,对研究良渚遗址群的分布格局和发展脉络,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赵   晔)
 
  • 上一篇文章: 甘肃发现宋“熙宁”二年券砖

  • 下一篇文章: 苏州昆山发现良渚文化高台墓地、祭坛与聚落遗址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最新5篇热点文章
     新石器时代 灰陶器盖...
     夏 灰陶带鋬鬲
     西汉 晚期褐绿釉斗狗...
     西汉 褐釉陶卧牛俑
     汉 复釉陶马
     西汉 复釉陶宰兽俑
     汉 复釉陶博山炉
     
     最新5篇推荐文章
     唐黄釉镇墓兽 引发文...
     探秘殷墟博物馆 感受殷...
     新石器时代 灰陶器盖...
     夏 灰陶带鋬鬲
     西汉 晚期褐绿釉斗狗...
     汉 复釉陶马
     西汉 复釉陶宰兽俑
     
     相 关 文 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本站 |
      豫ICP备07003530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2006-2024 河南收藏网
    Email:henanshoucang@163.com
    地址:河南*郑州*收藏
    未经河南收藏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