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钮錞于在三峡博物馆展出
造型奇异的鸟形尊
新石器时代太阳崇拜的人形石刻
“哇!爸爸快看,好酷的老虎啊。”10月31日,6岁的李劲夫在三峡博物馆目不转睛地盯着战国军乐器虎钮錞于,竖起了大拇指。长江三峡文物抢救保护成果展作为第四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的重要活动,自10月29日开展以来,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捧。
本次展览共有12家文博单位参展,展陈面积1200平方米,展品714件(套),其中文物573件(套),辅助展品141件(套),照片282幅、图表14张。文物涵盖了各时期的不同种类,军乐器、牙齿、青铜剑、捕鱼器等不一而足。独具匠心的展场设置了“科学规划与组织”、“地下文物保护”、“地面文物保护”、“科技手段运用”、“博物馆建设”、“情系峡江”六大部分。
从兵书宝剑峡古人悬棺中发掘的巴人“神弓”,出土于涪陵小田溪墓群、造型奇异的鸟形尊,新石器时代太阳崇拜的人形石刻……据三峡区域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彭学斌介绍,此次成果展从今年4月开始筹备,参展的文物是从湖北顺江而上,沿着宜昌、巫山等地的博物馆、库房,反复寻觅而得。
在云阳博物馆的“寻宝”过程中,险些还错过一件珍宝。“当时在库房的角落看到一个很不起眼的树干,锈迹斑斑,原本没当回事。但仔细端详几番,发现它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魅力。”彭学斌回忆,经过对它进行精心修复,其表面的有害铜锈和污垢去除后,底部居然渐渐浮现出一尊全身刻满纹饰的人象,更奇妙的是它的背后还有一对栩栩如生的翅膀,“这就是传说中的汉代‘羽人’。”
“就三峡文物保护所取得的巨量成果而言,这里展示的只是沧海一粟。”彭学斌表示,本次展览是首次向市民展示三峡文物保护工作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今后还将进一步保护、研究三峡库区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