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组合
瓷盘M3; 1
M10玉饰
四系罐 M3;7
釉陶砚台M3;5
M6墓葬全景图
2013年7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南郊配合羊头镇住宅小区的基建过程中发掘了18座古墓,其中汉墓7座、唐墓9座、宋墓1座,尤其是发掘的唐墓中有5座出土墓志,墓志纪年明确,内容丰富,为西安地区唐墓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一、汉代墓葬 7座,其中竖穴墓道砖室墓5座,斜坡墓道砖室墓2座。这批汉墓严重盗扰,葬具、葬式多不清楚,其中3座墓葬封门保存较好,为条砖横铺或侧立纵铺。现择保存相对完好的M18作一简要介绍。
M18,坐南向北,由墓道、侧室、主室三部分组成。墓道,平面呈长方形,底部为斜坡状,东西两侧有脚窝,长2.3米、宽0.9米、残深1.8米。墓室,长方形砖室,顶部结构为条砖并列券(楔形砖),四壁砌砖,条砖铺地,长4.米、宽2.4米、残高0.9米。墓室内出土釉陶壶(残)1、陶饼1、小五铢1枚。侧室,位于主室的东侧,长方形土洞结构,条砖铺地,长1.6米、宽1.米、高1.3米。侧室内出土釉陶罐3、陶釜1、陶盆1、釉陶仓5、釉陶樽盖1件。
7座汉墓共出土器物28件(不含铜钱),其中以陶器数量最多,陶质有泥质灰陶和红胎釉陶,器类有鼎、盒、壶等仿铜陶礼器以及罐、仓、灶、釜、甑、盆、樽、饼等日常生活明器。铜器有铜镜、铜钱(五铢),铁器为铁剑,玉石器主要为口琀。
二、唐代墓葬9座,墓葬形制为斜坡墓道土洞墓,坐北朝南,平面呈“刀”形,由斜坡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组成。葬具均为木棺,葬式,仰身直肢葬,头北脚南,封门多不详。这批唐墓也多经盗扰,现择保存相对完好的M6作一简要介绍。
M6,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壁龛、墓室五部分组成。墓道,位于过洞的南端,平面呈长方形,底部为斜坡状,残长1.2米、宽1.1米、残深0.4米。过洞3个,平面呈长方形。长1.4米、宽1.1米、洞高1.7米。天井3个,长方形竖井式结构,长2.1米、宽1.1米,残高3.2米。甬道,平面呈长方形,甬道长2.2米、宽1.1米、残高1.9米。甬道内出土铁锁1、镇墓兽2、天王俑2、墓志1合。壁龛,位于甬道的东西两侧,长方形土洞。东龛宽0.85米、进深1.米、高1.33米,东龛内出土陶磨1、陶灶1、陶鸡1、陶井1、陶猪1。西龛宽0.74米、进深0.7米、高1.26米。墓室,平面略呈方形,穹窿顶结构,东壁略弧,条砖铺地。墓室的西部有纵长方形砖棺床,之上有木棺,骨架两具,仅剩腿骨,可辨头向北。墓室南北3.4米、东西3.36米、残高2.3米。室内饰壁画,保存极差,仅柱子依稀可辨。墓室内出土陶罐8、陶鼓形器2、陶俑13、骑马俑11、陶羊2、银钵1、铜镜1、铜钱、金片1、银釜1、头饰1、玉饰1、贝壳2等。
9座唐墓共出土器物126件(不含铜钱),质地有陶、瓷、铜、银、骨石蚌类。其中陶器有筒腹罐、塔式罐、灯、杯、鼓形器、灶、井、猪、狗、羊、侍女俑、男俑、骑马俑、天王俑、镇墓兽、砖志等,瓷器有盘、四系罐、盒,铜器有铜镜、铜钱(开元通宝)等,银器有钵、釜,骨石蚌器有墓志、骨簪、贝壳、料珠等。
墓志,5合,其中砖志2合,石志3合。M7、M8为砖志,方形,边长30厘米、厚5厘米,志文黑色楷书。M7字迹已经漫漶不清。M8,“唐故富春孙氏墓志铭”,墓主孙氏卒于开成元年(公元836年)。M5,M6、M10为石志。M5,“唐北海王氏长殇女墓志”,墓主北海王氏长女卒于宝历二年(公元826年)。M6“隋故司隶刺史李君墓志之铭”,墓主李祯任曾官至司隶刺史,并出使过新罗国,卒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M10,“隋故玄武县长李君墓志之铭”,墓主李宁与M6李祯为兄弟,卒于武德三年(公元620年)。
三、宋墓 1座,M4竖穴墓道土洞墓,方向170度,全墓由墓道、墓室两部分组成。墓道,位于墓室的南端,平面呈梯形,北宽南窄,在中部东西两壁有二次开挖痕迹。长2.4米、宽0.9-1.12米,残深1.9米。墓室,长方形土洞结构,平面略呈“凸”字形,中间略向北凸出。内有三木棺,葬式为仰身直肢葬,三人合葬,随葬器物铜钱2枚(熙宁元宝)。
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分析,7座汉墓的年代大体相同,基本在西汉中晚期至西汉晚期,9座唐墓中M6、M10的时代为唐代早期,M2、M3、M5、M7、M8、M12、M17的时代为唐中晚期。M6为李祯与裴氏夫合葬,M10为李宁与皇甫氏合葬。李宁与李祯为兄弟,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这四座唐墓志志文共计2700余字,为西安地区唐代墓葬及唐史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刘汉兴 高 博)
(2013年11月8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