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诗意 131×66.5cm 中国美术馆提供
山林苍翠,一溪瀑布奔泻而下,形成深潭流水,笼罩在雾气之中,恍如仙境;山涧之中,屋舍数间,树木环绕,远山叠嶂。
走进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厅,中国美术馆和台湾长流美术馆共同主办的“江山万里——张大千艺术展”如火如荼。迎面的青绿山水画《谷口人家》前停满驻足观看的人。这青绿泼彩渲染的画面,墨色浑厚华滋,层次分明;章法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勾皴笔法雄健有力,遒劲隽秀,令人叹为观止。
“大千”世界诸多传奇
执笔《谷口人家》时,画家张大千已经八十二岁了,居于台北居所“摩耶精舍”。他在画面题上金末元初诗人房皞的诗句:“谷口人家十二三,家家窗户得晴岚。千章云木秀而野,一脉流泉清且甘。”寥寥几句,寄予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张大千的人生是传奇式的。”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介绍,“他人生的三个阶段又是很明显的,1949年以前在大陆,1949年以后,主要是在巴西、北美地区生活,晚年回到台湾,回到自己的祖国。”此次展览包含了张大千从绘画到书法、从大的中堂到小的尺幅包括扇面等不同的类型,在时间序列上涵盖了画家从早年到晚年的作品。
张大千原名张正权,号大千,1899年生于四川内江,1983年逝世于台北。没有人能忽略这位现代美术史上的通才和奇才。
他半生漂泊海外,在西装革履的人群中始终长髯飘逸,马褂加身;他什么都画,从山水到人物、仕女、花鸟、草虫,包括哈巴狗,身边周围的一切,他都感兴趣;他从临摹仿古到独创泼墨泼彩画法,开创新的艺术风格,成为20世纪山水画变革之路上成功探索的典范。
他一生经历奇特,年少时被土匪绑架,因为一手好字,被迫当了一百天的土匪师爷;短暂地当过和尚,“大千”即是他出家的法号;青年时客居上海,摹仿石涛、八大山人等,落笔乱真,名声大噪,精妙仿真的笔法也让他获得褒贬不一的声誉;在敦煌还少为人知之时,乱世赴沙漠,面壁临摹让他艺术造诣精进。
张大千为人潇洒倜傥,交友广泛,与叶浅予、赵无极、关山月、谢稚柳、梅兰芳等都交往甚密,也在所到之处乃至海外各地留下很多风流逸事。并且,他游历海外,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作品赴欧展出时,徐悲鸿先生就曾赞其画“实令欧人神往”“为国人脸上增色”。20世纪50年代,张大千与西方现代艺术先锋毕加索交友会晤、互赠画作,轰动一时,被后人津津乐道。
作为一次新春雅集,展览包含了张大千的《仿石谿山水》《仿八大山人笔意》等早期作品,《空行母像》等敦煌时期作品,《山水行舟图》《雪景楼阁图》《林霭清秋》等山水以及多幅画荷精品,从中可以管窥画家的艺术之路。
江山万里情越海峡
谈到举办这次展览的契机,台湾长流美术馆馆长黄承志称之为“两岸合作的一个成功典范”——此次展览源于去年在台湾长流美术馆举办了一个同名的张大千艺术展,范迪安馆长了解了这个情况以后,觉得“两岸都共同期待的,中国艺术家、华人艺术家中有荣耀的艺术家,张大千算是特别有价值的一个”,所以,双方美术馆通过精心合作,才使得这个展览能够和北京乃至全国的观众见面。“这可以说是两岸美术交流、艺术交流的一个新的事件。”范迪安馆长说。
张大千远离故土多年,乡恋之情久而愈深。他曾慨叹“看山还是故乡青”。晚年有人辗转从成都带给他一包泥土,他捧土百感交集,老泪纵横。他在海外创作讴颂祖国山川的作品,难以计数,如1968年所作《长江万里图》,万里江山,收于一卷,节奏跌宕,激情满纸,为极难得的巨制。诗词印章中,亦时常可见“平生结梦青城宅”“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尘蜡苔痕梦里情”等语句,充满离愁别绪。
张大千的作品深得藏家喜好,经常在艺术市场拍得高价。此次将台湾收藏作品运到大陆展出,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也是一次艰难的过程。泼彩、工笔、重彩作品色彩较重,一些藏家担心卷折、运输、布展中的损伤,还有藏家对藏品有特殊的珍爱,部分作品未能从台北带到北京来展出。中国美术馆和长流美术馆都表示,以后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张大千的艺术展不是办一次,而是可以不断地做,海峡两岸,包括海内海外、多家机构和多位热心人士可以共同合作,把展览深入做下去。
在展厅右侧,一幅《江山万里图》静静地面对着来来往往的人流。“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开阔的画意,向人们展示着笔墨点染间的艺术功力,也仿佛在诉说着画家眷恋故土和家国的情怀。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3月3日。
<--/enp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