皿方罍
近日,“皿方罍”的成功洽购,成为艺术品市场热点新闻。笼罩在“皿方罍”身上的神秘面纱也慢慢被揭开了。
“皿方罍”属商代晚期青铜酒器,体形壮硕,以云雷纹为底纹,以兽面纹为主纹,空隙处填夔龙纹,富丽堂皇;四角和四面中间共饰八条粗大扉棱,在主纹和扉棱上再饰云纹,器体有铭文“皿作父己尊彝”六字,故名“皿方罍”,但器盖铭文为“皿天全作父己尊彝”八字,多“天全”二字。所以,湖南省博物馆在赴美洽购皿方罍之前,特地制作了罍盖的3D打印模型。据报道,3月18日试用“罍盖”,“盖上去后,天衣无缝。”“断定皿方罍盖、身是否同属一器,关键看器物的大小、颜色、胎的厚度以及纹饰风格是否一致。而皿方罍盖、身的这几点完全一致。”
“皿天罍”的身世可谓坎坷。据传曾是汉文帝爱子梁孝王刘武所藏,后不知所终。两千多年后的1922年,在湖南省桃源县漆家河因暴雨冲刷而在山间沟边重见天日,后被一农民秘藏,并最初以400块银元卖出了一位商人,随后由于种种原因,器身和罍盖身首异处。获得方罍器身的洛克菲勒曾欲以20万块银元购买方罍盖未果。洛克菲勒在获得器身之后,由于一直没有机会配上罍盖,于是将其出让,并流传到卢芹斋、姚昌复、包尔禄等多位20世纪初重要古董商及藏家之手。1952年周磐交待了皿方罍出土和流传经过,并主动献出方罍盖由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保存;1956年,方罍盖移交给湖南省博物馆保存至今。
1961年,日本古董商浅野梅吉经手“皿方罍”,其子浅野刚将其著录于《中国金石陶瓷图鉴》。虽然浅野先生曾在英国购得一春秋时代的方形器盖,但盖的大小、纹饰、颜色均与原罍身不同,因而在有关的图录中可以看到带有盖子的“皿方罍”,但并不是原配。
上世纪90年代初,时为上海博物馆馆长的马承源去日本收藏家新田栋一家作客,在一个角落里看到了一件青铜器,只有器身而没有器盖。读了铭文后,他告诉新田栋一,湖南省博物馆有一件铭文差不多的青铜盖。1993年6月下旬,应新田栋一邀请,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熊传薪与青铜器研究专家高至喜、陈建明前往日本,见到了该青铜器。细看,发现两者纹饰一样,铭文相近,尺寸也基本吻合,基本确定是同一件器物。
据熊传薪回忆:“当时新田栋一已经八十多岁,仍然精神矍铄。”,原本希望新田栋一把器物捐赠出来,被他拒绝,反而提出以一个同时期的青铜盖外加50万美元,换湖南省博物馆的罍盖。双方互不相让,最终不了了之。
之后新田栋一于2001年将“皿方罍”交由佳士得拍卖,当时上海博物馆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闻讯后,联合筹集一笔巨款前往美国参加竞买,期望能使这件身首异处的中国青铜瑰宝完整合一。不料,一位法国买主竟以高出中方近四成的价格将其竞拍而得,成交价达到了924.6万美元,创下了当时中国青铜器拍卖纪录。
直至2013年11月,湖南省著名收藏家谭国斌在香港佳士得秋拍预展时,见到了“皿方罍”器身,并得知此罍将于2014年3月在纽约拍卖。于是,他回到湖南后立即把这一信息告诉了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陈建明。然而,湖南省博物馆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洽购。谭国斌转而联系企业出资把皿方罍买回湖南。今年春节后,有企业表达了出资的意愿,政府部门亦赞成企业购买。3月初,省委宣传部召集文物部门、博物馆、出资企业召开了一次协调会。会上,确定了两套洽购方案:先洽购,不成再拍卖。
后来,湖南省博物馆洽购消息泄露,上海藏家刘益谦致电谭国斌,表示一旦洽购不成要拍卖,价格超出湖南预期,他委托谭国斌举牌,一定要拍下来,以免皿方罍再次流落国外。
好在经过一番沟通,得到了卖家的谅解,双方圆满达成协议,“皿方罍”终将回归故里,盖身合一。
陈建明表示,这次洽购得到了来自各方的支持,是多个单位和部门及企业家、收藏家、热心人士通力合作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