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楷书《周公庙碑》页(选十)
携琴访友图卷清上睿。
青园图卷明沈周
阳羡帖宋苏轼
竹石图轴元刘秉谦
在全国文博界,旅顺博物馆虽然是一座市属博物馆,但无论在藏品数量,还是藏品档次上,都是排在前列的。坐落在旅顺港畔的旅顺博物馆为全国近现代优秀建筑和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馆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花园式博物馆之一。
旅顺博物馆悠久的馆史和曲折的发展历程,奠定了其藏品的基础和特色。经过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和广泛的征集工作,该馆目前全部藏品总计6万余件,分为20个类别,并形成了以青铜器、陶瓷器、书画、大连文物、新疆文物和外国文物为特色,历代艺术精品荟萃、文物类别丰富、不同地域文物特征鲜明的藏品体系。
在旅顺博物馆馆藏的很多珍贵文物背后,有着一些鲜为人知的征集、收藏故事。近日,记者来到旅顺博物馆,和馆长刘广堂聊起了这些有趣的故事。
差点被当作“破烂”的康熙习字帖
如果将清朝的康熙皇帝玄烨称为中国最出色的皇帝之一,一点也不为过。
玄烨以写得一手好字而闻名天下,难得的是,在旅顺博物馆里,收藏有玄烨跋兰亭序、跋曹娥碑、跋不自弃文,以及临王羲之、米芾、苏轼、董其昌等历代书法名家的墨迹22篇、302页,均为康熙皇帝26岁至43岁时的御笔,后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目前公众所见康熙的字,多为他在宫外的一些题字等,而他日常的习字帖很少见。如这幅楷书《周公庙碑》,风格端严飘逸,笔致秀美清丽,柔中有刚。署款为“康熙戊辰孟冬日书”。钤“康熙宸翰”、“稽古右文之章”二印。
那么,这些珍贵的康熙习字帖是如何被旅顺博物馆收藏的呢?原来,这些字帖原为清宫内府庋藏,曾经为罗振玉收藏,罗振玉卒于旅顺后,这些文物渐渐散失流入民间。1991年,旅顺当地的一位居民来到旅顺博物馆,将家中收藏的罗振玉的一些字画卖给了博物馆。第二天,当时任主持工作的副馆长的刘广堂见过这些字画后,请工作人员再次请这位居民来到馆里,问:“您家里还有别的文物吗?”这位居民轻描淡写地说:“再没什么好的了,剩下的都是破烂了。”刘馆长坚持让其把这些“破烂”拿来,“东西送来的时候,确实挺乱的,但是我用手一摸,那绢的手感特别好,细腻、均匀,颜色正,再看上面的字,墨迹绝非普通人家,不仅颜色很深,而且黑中发亮,光泽度好,再仔细一看提款,竟然是康熙的字!当时特别兴奋,这些珍贵的字帖,能从民间收藏到,实属不易。”
曾经被“分身”的沈周《青园图》
在旅顺博物馆收藏的众多字画中,国家一级文物、明代著名画家沈周的《青园图》有着一段非常曲折有趣的收藏故事。原来,这幅流失于民间的名画曾经被庄河一个普通人家收藏,当时家中孩子的舅舅在外行医,一直觊觎这幅名画,但又不好意思张口要。有一天,舅舅又来了,说:“让我借回家看看吧!”这家人家碍于面子,虽然心里一百个不情愿,但还是借了。孰料这位舅舅偷偷对画作了手脚,把画后面的那截子给裁了下去,上面是沈周自题的五言诗一首:“修身以立世,修德以润身……”,并署款“长洲沈周”,钤“启南”、“白石翁”印二方。还画的时候,这家人居然不知道。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被裁下来的这幅字出现在了当时的大连文物商店里,随后,博物馆的人员又找到了画,最终于上个世纪60年代时专程到上海博物馆里将二者合为一体。画面上,三间茅堂和篱笆参差有致,画中人在堂内执卷低吟,堂外景色平远、幽深,整个画面朴实之中见功力。
有意思的是,这幅沈周名画的原作虽然已经回复完整了,但是因为此图曾经为清宫内府庋藏,根据《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著录,画作的后部还应该有后人对该画的点评,等等,这些点评到哪里去了?不得而知。
一批清宫散佚书画的多舛命运
书画作品是旅顺博物馆的馆藏经典,其中,有一批清宫旧藏作品弥足珍贵,包括有众多国家一级文物——苏轼的《阳羡帖》、沈周的《青园图》、文徵明的《老子像》、上睿的《携琴访友图》、张若霭的《五君子图》等,均为《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著录。《阳羡帖》为苏轼书阳羡买田信札的后半部,虽然只有50余字,然字里行间风流胜赏。其书体刚健婀娜,绵里藏针,系苏轼晚年手笔,署款“轼再拜”。清乾隆年间入清宫庋藏,钤清宫宝玺及名家鉴藏印40余方。文徵明的《老子像》以白描手法画老子侧身拱手立像,线条简练生动。其后为文徵明小楷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及老子列传,字体清秀隽永。上睿的《携琴访友图》则以极其纤美的笔触描绘了秀润多姿的江南景色。图中古树茅堂,依山傍水,湖水宁静无波。一捧琴童子跟随主人正迈步桥上,前去造访闲坐梧竹幽居中的知音好友。张若霭的《五君子图》以水墨画松、柏、梅、竹、水仙及剔透的湖石,黑白异质,并以奔腾的湍流加以衬托,更加突出了五君子悠闲自得、孤芳自赏的品性。尤其珍贵的是,画作的引首及卷尾均有乾隆皇帝的御笔题跋,同时钤清宫宝玺十余方。
这些字画是在溥仪退位前,以赏赐给溥杰的名义从故宫中带出来的。随后,这些字画被放置在当时长春“伪皇宫”后的小白楼里,虽有人看守、管理,但中间难免被偷而流失出来。从这些字画后来的保存状态看,可以推断出当时很多小幅的被偷得比较完整,比如张若霭的《五君子图》,因为尺寸仅为纵8.9厘米、横49.5厘米,因此这幅名作保存非常完整,大的则一般都不完整,还有的偷走后把中间的部分取下来,然后卷好又放回去,这样外人一般看不出来,还有的则在偷的过程中被扯坏了……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这些作品逐渐被旅顺博物馆征集上来。如今,这些宝贝和馆里的成千上万件文物一起,带着它们的故事,成为我们这座城市的文化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