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中,一个造型独特的伏听俑引人注目。这个俑从穿着上看像是文官,他侧耳趴在地上,像是在聆听什么。
据介绍,这尊泥塑伏听俑出土于阿斯塔那古墓,距今1400-1600年间,是唐代时期的文物。这尊伏听俑为何会出现在古墓中,他究竟在干什么?考古学者目前还未找到确切答案。有人猜测,这种五体投地的行为是对先人行孝的方式,将长期伏在地上的俑像随葬,拜行大礼,表达的是对先人的感恩之情;也有人说,古人相信人死后灵魂到另一世界仍享受着生活礼遇,包括下级对上级、卑者对尊者的膜拜,这尊俑其实是当时社会等级观念在葬俗中的反映。
自治区博物馆研究馆员阿迪力·阿布力孜认为,伏听俑与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天王俑、镇墓兽一样,是防止妖魔鬼怪侵扰墓主人的保护神。在中国古代汉族习俗里,认为人作古后埋于地下,会有妖魔鬼魅来滋扰侵害。所以,古人制作了许多代表天曹神仙及地府官吏的“盟器神”随葬,用以驱妖逐魔,镇墓辟邪。这尊伏听俑有可能是在倾听“地府”的动静,随时做好护卫墓主的准备。
"变形金刚"木头造
据自治区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大约在1400年前,吐鲁番古人就已经会运用科学技术制造“变形金刚”了,而且制作技艺以及审美观一点也不逊于今天的高科技。
古人制造的这尊“变形金刚”名叫彩绘天王踏鬼木俑,它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206号张雄夫妇合葬墓。
这尊“变形金刚”高86厘米,由一个彩绘天王和一个素面小鬼组成。天王全身施彩,头上没有戴战盔,而是将发髻梳到顶部,形成一种装饰。小鬼除了头绘小红帽外,面部用墨线描绘出五官,全身裸露出木质本色。在天王右脚底有一个圆柱形榫头,恰好置入小鬼腹部的卯眼中。
据介绍,这尊“金刚”是用30余块大小不等的木块雕琢后粘合而成,木块可以自如拆卸,连牙齿这样细小的部位都可以随时装卸,非常精巧。
在服饰上,这尊“金刚”还融合了中原和西域的文化特点。彩绘天王虽然是着一身中原武将的服饰,但裤腿和袖口的花纹却是西域特色。
木质信封做工巧
乍一看,这个木质信封像两片木板对合在一起,木板中央凿有方形泥封坑和三道绳索的沟槽,古人用细毛绳先沿着这三道沟槽捆绑好,再在正面和背面的封泥坑中粘附泥封,就将木质信封的内容封闭起来了。
据介绍,这几个木质信封出土于尼雅遗址,信封密闭的内容则是最早在印度西北部和今巴基斯坦一带使用的佉卢文,佉卢文在公元前后新疆和田地区使用过。公元4世纪中叶随着贵霜王朝的灭亡,佉卢文随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