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携其捐赠的北齐佛首造像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1996年被盗,2016年正式回家,北齐佛首的回归之路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公众的极大关注。
在追索流失文物时,发展中国家虽然面临着多种困境,但在国际法的支撑下,在与国际社会和政府间合作的基础上,已有不少文物通过各种方式辗转“回家”。
将文物退还捐赠人再返还
许多国家立法规定,作为国有财产的文物收藏不可转让。这一法律给发展中国家文物追索工作带来困难。不过,在中法多年协商之下,去年法国采用了将文物先退还捐赠人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难题。
2015年7月,32件大堡子山遗址流失金饰片在时隔20多年后终于回归故土,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甘肃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为推动流失文物回归,中国政府和广大公众一直在努力。10余年来,我国持续开展大堡子山遗址抢救性清理发掘和早期秦文化研究工作,并启动了“中国流失海外文物调查项目”,对大堡子山流失文物进行专题调查。此外,还建立了出土、收缴文物与境外流失文物科技检测比对数据库,运用文化交流、博物馆展览等手段,推进文物追索工作。
两国接洽之初,国家文物局向法国文物和文化部门致函,法国反应积极。2010年,国家文物局向法国政府提出促成文物返还,法国再次积极回应。2014年,国家文物局再次明确向法国方面提出希望促成文物回归。这一次,法国和中国组成了联合专家组,实地前往大堡子山搜集证据和调研。
通过金属成分相关分析确定,收藏在法国吉美博物馆的金器确是从大堡子山流失出去的。确定之后,归还又成为问题。根据法国相关规定,国有财产是不可转让的。法国政府决定,将收藏于吉美博物馆的金饰品退还给捐赠人,由捐赠人将4件金饰片通过中国驻法大使馆无偿归还给中国。与此同时,法国收藏家克里斯蒂安也将另外28件金饰品直接送到我国国家文物局。
这批文物的回归,是中法两国首次通过协商合作促成流失文物回归的成功案例,也是中法两国共同致力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合作成果。
充分运用国际法
2015年5月,一尊上世纪70年代遭窃的古代哈努曼雕像从美国运抵柬埔寨首都金边波成东国际机场,正式回归柬埔寨。此前,这尊雕像在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展出了33年。
这尊公元10世纪的雕像原来在柬北部柏威夏省的贡开庙中,于上世纪70年代柬埔寨内战期间遭窃。柬埔寨政府表示,“在我们掌握确凿证据,证明该雕像系上世纪70年代柬内战期间被人从贡开庙中盗取之后,我们和(美国)博物馆方面进行了数月谈判。”此次追索得以成功,柬美两国2003年签署的关于保护文化遗产的双边条约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前,柬埔寨曾于2013年和2014年从私人收藏者和美国博物馆手中成功追回5尊失窃的古代石像。柬埔寨政府表示,外交和司法努力是追索流失文物的关键。这些古代石像均是上世纪柬埔寨战乱期间被劫掠到国外的。柬埔寨政府经过不懈努力,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美国政府的帮助下,终于使这些文物回归祖国。
国际法的充分运用、有关国家政府间的紧密合作以及确凿的证据是成功追索失窃文物的关键因素。柬埔寨的文化遗产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的保护。该公约是打击文化财产非法转移的重要法律规定,也是柬埔寨要求归还那些石像的依据。柬美两国2003年签署的关于保护文化遗产的双边条约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协议为两国密切合作、追回失窃石像铺平了道路。
加强国际合作及政府间合作
2015年4月,法国和美国向埃及归还了共计380件流散海外的被盗文物,涉及从古埃及中王国时期到希腊罗马时期的各类器物,其中包括了一个可追溯至公元前644年至公元前111年间的希腊罗马式埃及石棺。这是埃及积极寻求通过国际合作方式追索走私文物的又一辉煌成果。
这个希腊罗马式石棺是在美国移民海关执法局的协助下,历经5年调查,于2009年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一个国际性走私集团隐藏的一个车库中被调查人员找到的。此外,从法国追回的那批文物就属于非注册文物,它们能够顺利回家得益于埃及和法国方面以备忘录或协议为基础进行的合作。
埃及定期向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刑警组织提供被盗文物的“红色名单”,相关国家一旦发现这些流失文物将协助埃及追回文物。经过30多年的发展,埃及已经形成由文物部下属的文物追索局、外交部下属的文化关系司、埃及驻外使领馆组成的完整文物追索体系。特别是最近10余年来,埃及政府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以及政府间合作使得被盗和非法交易的文物失而复得。仅2014年,埃及就从海外追回约300件走私文物。
埃及文物追索局的主要工作,就是追查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埃及文物。文物追索局严密监视全世界40家主要经营文物的网站,一旦发现有埃及文物参与拍卖、展览等,会立即联系拥有该文物的机构或个人,要求其出示该文物的合法文件。与此同时,埃及分布在世界各国的使领馆也是追查流失文物的前哨战,密切关注驻在国涉及埃及文物的拍卖和转让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