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与刘照剑老师是在郑州巩义书画院认识的。那是2019年夏天,当时,刘老师受巩义市书画院之邀,为广大书画爱好者讲授书法知识。给我的印象是:刘老师虽身处中国书协,但为人很谦和、博学,字好人好。后来,求刘老师题写“道善堂”匾额,刘老师欣然应允。今年出作品集,再次麻烦刘老师题写书名,刘老师认真写好、寄来,大家都夸刘老师写得隽永、秀雅.......
刘照剑,中国文字学会会员、近代汉字研究会会员、中国评协会员,供职于中国书协,现为副研究员,兼任山艺书法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作品曾入选全国展、中青展并获全国第三届青年展优秀奖等,作品特邀参加十二届国展等。论文入选《中国文联第六届当代文艺论坛论文集》《全国第十一届国展作品集文选》《全国第十二届国展文集》《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展论文集》《全国宋代碑刻书法论坛文集》等全国学术论坛文集。多篇文章发表于《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社《小康》《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中国书法》《书法研究》《书法》等报刊。出版有《上海世博会系列图书——论语卷·刘照剑》《刘照剑书法集》等。
简草创作札记
刘照剑
虽喜欢二王书风的俊雅飘逸,但更喜欢竹木上的墨迹所散发出的雄肆之风与质朴之气。其用笔简易率性而为,笔随心走的自然流淌,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刻意安排。其字态的率真随性与用笔结体的简约之美,构筑起中国书法在这一时期独特的美学表现形式。简草书写与文字的关系紧密相连,文字的形体自此由草化行,由行化楷,对文字的形体演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研究简牍对于了解文字形体的演变意义重大。王国维在《简牍简署考》书中说:“书契之用自刻画始,金石也,甲骨也,竹木也,三者不知孰塾为后先,而已竹木之用为最广。”日常书写虽以二王与宋元书风为取法对象,但也会时不时地去品味一下简草的古朴之美。
辛丑年十月廿三日
题刘照剑简草书后
侯开嘉
《流沙坠简》是二十世纪初最重要的著作,鲁迅先生称赞说:“要谈国学,那才是可以算一种研究国学的书。”①此书由侨居日本的罗振玉、王国维考释,1914年京都出版。传入国内后,立即引起了书坛大腕沈曾植、郑孝胥、康有为、梁启超、李瑞清等人的极大关注。当此时也,碑学的走向正处于关键时刻,而《流沙坠简》的出现,令他们惊喜异常,认为“汉人隶书之秘,尽泄于此,篆、隶、草、楷无不相通,学书能悟乎此,其成就之易已无俟详论!”②简牍书法具有碑与帖的二者属性,它的字迹时代远古,自然是碑学家追捧的对象;又因是信手挥洒的墨迹,与帖本相通。这二者兼之的功用,客观上打通了碑帖对立的界限,消解了原来势若水火之势,为碑学家大张旗鼓地学帖排除了心理障碍,使碑帖相通的创作理念成为时代所趋之大势。
简草小品
沈曾植一生攻书,选择章草为突破口,以复兴章草为己任,对此曾作过多方探索与尝试,直到晚年见到《流沙坠简》时,方才豁然大悟,即刻师法汉简隶草,使其章草升华到一个崭新的境界。这令关注他书法的沙孟海感到十分惊讶,认为他“不知怎的,像释子悟道般的,把书法的秘奥一旦豁然贯通了。”③对沈曾植的章草《霎岳楼笔谈》做了这样的评语:“暮年作草,遂尔抑扬尽致,委屈得宜,真如索西征所谓和风吹林,偃草扇树,极缤纷离披之美。有清一代草书,允推后劲!”④
简草小品
二十世纪章草的复兴,沈曾植可谓开山。继之者存王世镗、王遽常、余绍宋、卓君庸、靳志、王薳、罗惇曧、罗惇复、高二适、郑诵先等,洋洋洒洒、蔚为大观。章草取得如此之成就,与《流沙坠简》不无关系!
当进入二十世纪后期,对简牍的发掘、整理、研究又进入新的阶段,特别是当今简牍书法的印刷出版,其精美之程度,真令人艳羡。无疑这会对目前书坛产生积极的影响。我知道,有一批有志青年书家,他们把书法创作的主攻方向指向简牍书法,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我熟悉的刘照剑君便是其中之一。
简草小品
我与他相识多年,每一见面,话题便是讨论书法。他倾慕魏晋二王书风的俊雅飘逸,为学其精髓,探其源流,便追寻到了汉代的简牍书法。其识见便远超了一般只师其迹不师其心者。他认为,汉代竹木上的墨迹,所散发出的雄肆之风与质朴之气,与字态的率真随性,构成了中国书法另一种独特的形态美,令人着迷,他刻苦攻学简牍书法。多年以来,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其创作的简草书法,多次参加中书协举办的展览,在青年展上曾获大奖!
简草小品
照剑君与一般学简牍书法的青年书家有不同之处,在于不仅书写简牍书法,而且还要研究简牍书法。他认为简牍文字对于汉字形体的演变意义重大,因而写了多篇研究论文发表。近日,其文字学专著《正俗匡谬——书法中的文字问题研究》一书即将正式出版。
噫,书法创作能以学术为背景,有学识作支撑,其踪必远,其攀必高,前景未可限量也!照剑君勉之。
辛丑年十月廿三日
急就于三亚系日斋
① 鲁迅:《热风·不懂的音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年版。
② 《明清书法论文选》,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 年,第943 页。
③ 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载《沙孟海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
年,第52 页。
④ 马宗霍:《书林藻鉴》,文物出版社,1984 年5 月第1 版,第244 页。
刘照剑简草《放翁诗钞》册
刘照剑“简草”呫言
李庶民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考古学上有称为“四大发现”者,即:一、殷墟甲骨文字;二、敦煌及西域各处之汉晋木简; 三、敦煌千佛洞之六朝及唐人写本书卷;四、内阁大库之元明以来书籍档册。而其中的简牍、写本对书坛影响最大。
简牍书法自1901年陆续出土以来,到1930年由罗振玉、王国维在日本出版《流沙坠简》,简牍墨迹书法引起世人、尤其是书法界的广泛关注。一些敏感的书家从简牍墨迹中的隶书、草隶、章草、行书、小草等丰富的书体表现中和古朴而又真率的韵味表现中受到启发,纳入到个人的师法取资与个性创作中来,先后出现了沈曾植、王世镗、王蘧常、郑诵先、邓散木、来楚生、钱君匋、商承祚、沙曼翁、孙其峰等一批或以简牍滋养已有的风格,或以简牍书法专擅的成功书家,在书坛别开生面。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49年至今的几十年间,全国各地出土了自战国至秦汉魏晋不同时代的大量简牍、文书,遂使竹木简牍、帛书、纸质文书的研究成为一门显学。时至今日,古代简牍帛纸书法已经有了一个庞大的实物存在。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来已有70多批次竹木简牍、帛书、纸质文书被发现。仅1996年从湖南长沙走马楼古井中出土的三国吴简就有十几万枚,逾三百万字的墨迹遗存,这么多重大的发现从史料内容到书法面貌,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清人郑孝胥说:“自流沙墜简出,书法之秘尽泄,使有人发明标举,俾学者皆可循之以得径辙,则学书之复古,可操券而待也。其文隶最多,楷次之,草又次之,然细勘之,楷即隶也,草亦隶也。”(《明清书法论文选》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2月出版第944页)当今书坛取资古代简牍帛纸书法、借古开今的书家亦大有人在,而京华刘照剑是其中姣姣者! 何以言此? 盖大多数书家以摹拟简牍帛纸书法形制、技巧为能事,而刘照剑则能深入简牍帛纸书法的文字沿革与书风嬗变堂奥,以其思之睿、研之深、察之精、体之笃、践之远,于取资中独辟蹊径、别开生面,故能高出侪辈,独领风骚。
简牍帛纸书法是一个广泛的文字遗存,包括篆书、古隶、隶书、章草、小草、楷体等,从中显示了汉字书法从篆到隶到草到楷的字体与书体的全息沿变,就书法而言,其根本特征即字形由纵势变成了横(方)势,变成任意多变形;塑造文字的点线由篆书的仿形、准仿形变成了归纳后的部件化;用笔由在载质上的平动变为提按,甚至有绞转的技巧动作出现。这些丰富的书法遗存为后人的学习与创作提供了多样的选择,刘照剑则以简牍草书为自己取资的对象,发明标举,操券而待——他称之为“简草”。
简牍草书从体势上可分四类:一、平画横势,如西汉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居延甲渠候官五凤二年名籍简、武威仪礼甲种本简、甘谷汉简等;二、平画纵势;如秦简《效律》、西汉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等;三、斜画横势,如云梦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秦简《编年记简》、始建国木牍等;四、斜画纵势,如秦简《封诊式》、西汉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一号汉墓《遣策》、武威医药木牍等。刘照剑的简草书法取资于斜画纵势一类,而以东汉简书中的章草、小草类为主,并参以魏、晋写本的体势与用笔。
汉简除了文字意义上的结构特征之外,与其所用工具材料、书写姿势关系甚大。古人写简牍时跪坐在地上,右手斜执笔,左手斜执简牍,悬肘书写。竹简很窄(木简稍宽一些),大都不超过1厘米。有的仅0.5厘米,毛笔也较为细小,大都是硬毫,弹性较强。在这种书写条件下,一是毛笔运动的范围不大,基本上是肘腕不动,以指运笔,加之魏晋之前皆属单钩系统的拇、食、中指三指执笔,所以笔法中的偏侧用笔较多。毛笔笔毫短而硬,竹简质地密实光硬,故汉简书法大都呈现出笔力劲健痛快,点线富有弹性的效果,这些都为隶书的线条波势及其装饰性肥笔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东汉简书用笔娴熟老练,起笔或侧入见灵动;或筑锋见凝练,行笔从容而训服,提按平动,错综变化;收笔轻松而含蓄,间以一拓直下或重捺雁尾强化线形对比,调整视觉愉悦。转折方圆间用,方而柔韧,圆而劲挺。墨色清晰洁净,加之点线的粘结点多松动,更见用笔洒脱精能,落落大方。用笔、结字颇见行草意趣,连绵、映帶、省并、简化随机生发,运用娴熟,略无滞碍。刘照剑的简草书法用笔简洁而不单调;起、收率意而不轻忽;行笔迅疾而不失厚重;转多于折而见爽劲沉著。
东汉简书结字多见横画平行排叠,中宮凝聚,重心稍高,轴线垂正,体貌见端严庄重,又因其字的支点多错落,故见静中寓动,整肃中见活泼。章法则字与字或结密,或疏朗而略无一定,由于载体材料的限制,字轴线与行轴线多垂直重叠。刘照剑的简草书法结字茂密,时见点线粘并,字轴线多垂正;章法多取平阙式,字与字的密结与大片空白形成大疏大密的对比。白蕉有题画诗,大意是:当知密中密,更解疏中疏。不密又不疏,白开水一壶。宋人姜夔《续书谱》:“书以疏欲风神,密欲老气。……当疏不疏,反成寒气;当密不密,必至凋疏。”刘照剑的简草书法结字外轮廓多取小草任意多边形,与字轴线和行轴线的垂直形成動静对比。疏密、動静对比的巧妙运用,使简牍帛纸书法的纸上书写顿显生动活泼,笔情墨韵得以彰显。
前面说过,同样取资简牍帛纸书法,而刘照剑所以能高出侪辈,在于其深研简牍帛纸书法的文字沿革与书风嬗变堂奥,非徒于古迹作脱墼模形。李学勤在《简帛书籍的发现及其影响》一文中说:“这些年新发现的简帛书籍,性质范围非常广泛,对中国历史文化各个方面的探讨,无疑都会有所促进。我认为,一系列重大发现首先直接涉及的是古文字学、文献学、学术史这样一些学科。……这对于下一世纪有关学科的发展,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阐扬,将有很大裨益。”(《文物》1999年第10 期)简牍帛纸文件的发现于近现代古文字学、文献学、历史学、学术史等影响深远,简牍墨迹也不仅仅是古人的书写遗存,其中的文化、艺术内涵也非仅仅临摹到形似而后快。就书法而言,在其时代背景与用途等决定着其字体、书体乃至书写技巧,从而影响到其书风。其书写时要在尽量保证文字清晰的前题下去追求快捷、省简,书写者娴熟的技巧与随机应变的书写过程等使得简牍书法在其风格上趋于真率流畅,不拘一格。在书写技法上则表现为用笔的自然从容、锋芒尽显,提按明快、转折劲迅。汉简在结字上可见由篆到隶到草的体势变化,又往往借竹木的纵长顺势发挥,每有出人意料的形势。其中的“简”——“简、连、省、变”之“简”,而非“简牍”之以“简”,正是汉字体变的关钮,刘照剑在深研简牍帛纸书法的文字沿革与书风嬗变堂奥中,由“简”切入,发明标举,收获颇丰,时有论文刊发于专业报刊,其《正俗匡谬——书法中的文字问题研究》即将出版,我们翘首企足,拭目以待。
刘照剑题写书名
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