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洞位于禹州市东北隅,颍河岸边
相传张良洞为“汉初三杰”之首张良年轻时读书求学之地
张良洞正门
张良洞石碑
张良洞简介
原名先贤经舍,位于禹州城东颍河东岸。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禹州知州徐明善将张良洞迁此,明、清多次增修,规模较大。现存清代砖券洞室四条,分别为“张良洞、訾仙洞、黄石公洞、老母洞”,自北而南凿于颍河东岸土崖壁上,洞上地面有六角攒尖玻璃瓦顶亭子三座,另保存有清代碑刻两通。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
保护范围:以张良洞北亭子(张良亭)房基为起点,向东、南、北各延伸50米,向西至颍河。张良洞现为许昌市文保单位。
圣踪
正门上联:天下神迹张良洞
正门下联:世上仙境留侯祠
忠臣张良、孝子黄香故里(禹州)石碑
汉高祖(刘邦)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子房是张良的字)石碑。
古树参天
颍河岸边
静谧
颍河是禹州的母亲河
张良洞
张良塑像
张良(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89年),字子房,韩国韩里(今河南省禹州张得)人。秦末汉初杰出的思想政治家、军事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祖上曾在韩国五世为相。秦灭韩后,他立志复韩,变卖家产,结交大力士在博浪沙(今河南新乡原阳)狙击秦始皇,未中,而隐居下邳(今江苏邳县)。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专心苦读。后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属刘邦,成为重要谋士,辅佐刘邦一路攻下咸阳。并说服刘邦,咸阳无犯、鸿门脱险,使其逐步掌控局势。他下邑献谋,借箸阻封,固陵静乱。促使汉军兵围垓下、灭项羽、立太子,为大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刘邦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让其在齐地自择三万户,张良婉拒之,自请为留侯。他淡泊名利,居功不傲。激流勇退,习辟谷之术,随赤松子游,得以善终。张良去世后,谥号文成,被后世尊称为谋圣,圣号:校经主宰天枢上相发主道君天尊。
訾仙洞
黄石公(张良的恩师)洞
黄石公塑像
张良洞古树开枝散叶,张良后裔遍及全球。
张良洞后门,面朝颍河。
遥想当年,张良也许站在这里眺望绿水清波,立志报效韩国。
虽然《史记 留侯世家》记载张良“面如好妇”,也就是说张良男生女貌,是个“大美女”,然而他替天行道,行刺秦始皇,实乃英雄也。就像这棵参天大树,顶天立地,气冠宇宙。
两千多年来,张良被历代帝王、忠臣、文人墨客、庶民百姓所敬仰。
张良不忘初心,功成身退,名垂千古!
附:建设中的张良书院
郑州大学古建设计院设计的张良书院效果图
郑州大学古建设计院设计的张良书院效果图
郑州大学古建设计院设计的张良书院效果图
郑州大学古建设计院设计的张良书院效果图
郑州大学古建设计院设计的张良书院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