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七色圣旨引起专家重视 沈阳日报16日讯 自我报刊登《沈阳民间惊现七色康熙圣旨》一文后,立刻引起了辽沈地区文博专家的重视。2月13日下午,沈阳市文物局、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四位专家,专门对这件近3米长的七色圣旨进行认真的观察、研究。 沈阳故宫研究室主任佟悦一边用放大镜观察一边说:这件圣旨很有价值,因为它是目前发现仅存的与沈阳有直接关系的圣旨。从时间上分析,该圣旨应是在清朝政府平定了“三蕃之乱”后为作战有功人员而颁发的。这类圣旨应该同时发一主一副两份,主要的一份奖励盛京防御恩退,以表彰他的战功,另一份就是眼前的这件圣旨,它是康熙二十年颁发给恩退父母的,以表彰他们育儿之功。因此具有历史、文物和研究价值。 佟悦介绍:真正的圣旨并不是全黄色,而有五颜六色,颜色越多,级别越高。多彩圣旨颁发给五品以上官员,有金黄、大红、咖啡、赭石、橘黄等色,锦缎底纹一般有仙鹤、狮子、卷云等图案,绚丽多姿,雍容华贵。发给五品以下官员的圣旨颜色单一,为纯白绫。圣旨均为33厘米宽,长的有5米,短的约3米。眼前这件七色圣旨所采用的布料,是清康熙时“江宁织造府”专供皇宫颁发圣旨而织就的提花锦缎。 圣旨内容先由翰林院撰拟,然后经内阁大学士奏定后,再按品级填发。记者看到眼前这件圣旨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汉文从右向左写,满文从左向右写,两种文字均向圣旨中间延伸,书写结束后,钤上皇帝玉玺。佟悦介绍说:这是清代圣旨的统一书写格式。书写圣旨者是由皇帝从进士中亲自选拔出来的最优秀者的“庶吉士”来承担的。(注:庶吉士为翰林院短期之官职,相当于现在研究生。清代翰林院被称为“储才”之所,是官吏的摇篮。三年后庶吉士经过考试,成绩优良者留翰林院任职或派各地做官。)由于圣旨从拟稿到缮写都是顶尖文化高手,因而圣旨在颇具史料价值的同时,也极具艺术欣赏价值。 辽宁省档案局副局长、研究馆员赵焕林在看了圣旨后也认为,此圣旨与省档案馆里保存的清顺治年间圣旨的书写规范一致,锦缎基本一样,而且在民间能保存得如此完好,相当不容易。 新闻链接 沈阳民间惊现七色康熙圣旨(图) 阎崇年(右)与辽宁省收藏家协会专家在欣赏康熙圣旨 清史专家阎崇年称十分难得 2月7日,我国著名清史专家、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来沈,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竟在沈阳看到了一件民间刚刚发现的康熙圣旨,他兴奋地说:这是他所看到的最好的一件七色康熙圣旨。 康熙圣旨的来历 这件康熙圣旨全长近三米,分黄、红等七色,织锦上还均匀地分布着朵朵祥云图案。从内容上看,这是清康熙二十年(1682)十二月二十四日,皇帝表彰当时盛京一级防御(国家二品大员,陪都最高军事长官)阿克占的母亲阿克占氏,册封她为诰命夫人。圣旨的拥有者是沈阳59岁的张先生,他说:这件圣旨原是他战友家的祖传之物,上世纪七十年代,战友要结婚时特别困难,于是他把自己全部家底1000元钱都借给了战友。战友看张先生喜欢搞收藏,便把这件圣旨送给了他。20多年前,他曾经在北京请故宫博物院专家看过这件圣旨,专家认为是清康熙年间的真品。后来,张先生回到沈阳居住,为防止意外,他便把这件圣旨用牛皮纸包了好多层,压在了箱底再也没有示人。欲将圣旨捐国家到了这道圣旨颁发320多年后的今天,张先生为了再次求证圣旨真伪,将它拿到了辽宁省收藏家协会,于是专家们亲眼目睹到了这件完好的圣旨。正巧著名清史专家阎崇年来沈,于是也请他帮助鉴赏。 能在沈阳民间看到如此珍贵的圣旨,阎崇年十分惊喜,他对此给予了很高评价:如今皇帝诰命大多收藏在中国历史档案馆,流传在民间的极少,这件康熙年间文物价值很高的圣旨,经过这么漫长的时间能够流传并保存如此完整实属难得。省收藏家协会秘书长聂鑫向记者介绍:古人所说母凭子贵,在这件七色圣旨中最能体现出来。圣旨分为三色织锦、五色织锦和七色织锦三种。七色织锦是最为珍贵的一种。聂鑫说:“圣旨”有“诰命”与“诰封”之分。“诰命”是给在世的人的一种荣誉,按官级高低它又分为“诰命”和“敕命”。而“诰封”是追加给已故的人的一种荣誉。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大多是清代圣旨,清代圣旨中又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质量为最好。圣旨上钤盖的玉玺多为满汉合璧,满文在左汉文在右,圣旨多用墨和硃砂分别书写,一般用满文、汉文分别书写,极个别的圣旨会加用第三种文字,如:藏文、蒙古文等。就在记者采访此事时,持有该圣旨的张先生表示:如有可能,他想把这件圣旨捐给沈阳有关文博部门,因为这件圣旨与沈阳的历史有密切的关系,值得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