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收藏网欢迎您的到来!    
  荣宝秋拍依然坚持精品路线 书画古董专场15日亮相    3星级
荣宝秋拍依然坚持精品路线 书画古董专场15日亮相
作者:henansc  来源:河南收藏网     点击数:1426     更新时间:2009/11/8  文章录入:henansc
 北京荣宝2009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将于11月15日在亚洲大酒店举行,11月12-14日预展三天。本次秋拍将继续遵行精品路线的宗旨,推出中国书画和以“康熙朝”为主题的古董珍玩拍卖。中国书画部分分为名家小品、潞通堂收藏及中国书画三个专题,汇聚了众多近现代和当代名家的精品;古董珍玩部分则作为一个小专题,精心筛选出二十件珍品来满足藏家的需要。

  名家精品 尽显风采

 

黄宾虹《山水》125×33cm

 黄宾虹《山水》

  有评论曰:“有清一代,墨法中力争上游者,当推石涛;至于现代,用墨精到而富有创造的数黄宾虹先生。”这样的高度,应该能让曾经无奈慨叹“50年后识真画”的黄宾虹有所欣慰吧。黄宾虹的作品可以视为文人画正统规范进入尾声的回光返照。他以“集其大成”的态度全力打入文人画的正统规范,经过一系列的蜕变,沿着传统的自身指向不断强化抽象意识,直至创造了独立的东方式的准抽象艺术。

  此幅《山水》是一件构图谨严、内容丰富、节奏明快的山水精品,基本以三段式构图法,描绘了桂林漓江的一段游历心路。画面的纵向构图延长了审美空间:远处是云雾缭绕的山体,中景处山石、树木与亭台楼阁院落井然有序,近景处则延续了山石树木,并有湍湍水流。而如果你有心,就能顺着作者留好的小路去欣赏这些掩映在山间的亭台楼阁院落。桂林记游在黄宾虹创作生涯中具有重要意义,自此以后,他基本上从古人粉本中跳了出来,而以真山水为范本,参以过去多年的“钩古画法”的经验,创作了大量的写生山水。

  黄宾虹在山水中所使用的皴法也有其独到之处。为了使书法原则更直接地运用在山水画中,提高笔墨的内容蕴涵,黄宾虹将书法点画形态的“一波三折”同山水画中皴法形态的“一波三折”相融合,生化出既有书法意味,又有皴法功用的“点画笔触”。黄宾虹的“引书入画”不仅用书法来改变自己的绘画面目,而且着眼于用书法去消解中国传统山水画千百年来所形成的皴法、树法等法式垒块,使“点画笔触”在视觉感受和书法机制的双重统摄下,成为可自由运用的笔墨语汇。

  画中题款提到的“偶桓”,是元四家之一倪瓒的朋友,洪武二十四年(1391)应秀才举为崇安从事,授广西桂林河泊大使,著有《乾坤清气集》、《江雨轩诗集》、《醉吟录》。

  李可染《阳朔一景》

  深厚凝重,博大沉雄,这是李可染山水的精神!在他的山水世界里,有江南春雨的诗意、有漓江山水的胜境、有黄山松云的雄奇、有革命圣地的激情……所有这些,又都处处流露着作者群于写生、精于观察的印迹。位于漓江西岸,风景秀丽的阳朔是李可染甚为喜爱的地方,他曾经游览过多次,也为此创作过多次,比如1959年的《阳朔穿山渡头》、1962年的《素描屏风望阳朔城》、1962年的《阳朔渡头》、1972年的《阳朔》以及达73平尺的《阳朔胜境图》等。此幅《阳朔一景》创作于1963年,与同时期的同题材作品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布局上的新意。群山叠嶂下,山脚的房屋与来往的行人,给山增添了一份亲和力,就在如此细密的地方,房屋、亭台、山门井然有序;十来只小船穿行于山水间,增加了画面的韵律感,而左侧绵延的水面又使画面有了无限的延伸空间。对“黑”与“白”的巧妙运用,是“李家山水”一绝:黑的浓烈与白的透亮,同样是那样的热情,那样的澎湃!

  1962年,李可染曾偕夫人邹佩珠一起来到阳朔写生。当离开阳朔前往广州从化温泉时,李可染由衷慨叹:“阳朔山水,一辈子也画不完!”此件《阳朔一景》落款曰:“阳朔一景。一九六三,可染于从化温泉。”正是这一时期创作的见证。

谢稚柳《讲艺图》32×58cm

 谢稚柳《讲艺图》

  谢稚柳书艺风格可分为三期,第一阶段为20岁到30岁之间,习陈洪绶之风,用笔劲健,结体瘦俊,行气自然流畅,直取老莲风骨神韵,几可乱真;第二阶段为30到50岁之间,因敦煌行拓展人生阅历、书画鉴定开阔艺术眼界,此期虽仍存老莲骨体,但其点画、取势已见唐人书意,用笔俊秀稳健;第三阶段为60到80岁间,此时多作草书,取法张旭《古诗四帖》,挥洒自如,气韵飞动,经常于1972年后款题“稚柳”二字,变作花押之态。

  此件《讲艺图》作于其艺术风格第二阶段的1945年,这是谢稚柳早年少有的人物画作品之一。谢稚柳早年虽学陈洪绶,但习其花木竹石,未作人物画。1942年随张大千敦煌行,潜心对莫高窟、千佛洞、榆林窟和水峡口等处进行考察研究,由于敦煌石窟中以佛画和人物画为主,极大感染了谢氏,遂有了人物画创作,并于1944年开设画展。目前所知其最早一幅人物画是1943年春在敦煌所作。《讲艺图》中,绘有四个人物,左边那位立于画缸侧,正在悉心讲授;右边三位是聆听者,表情神态各异:有执杖忘言的,有捻须颔首的,有背手思索的。三者身后,是一段山水屏风,作者以“画中画”的方式,描绘了一片浑厚华兹的山林,远处的泉水与中景处的茅屋相映成趣,又与屏风前的人物和谐相衬,古意盎然。

  黄秋园《江山琼楼》

  黄秋园在中国书画界被称为“当代陶渊明”,山水花鸟人物无一不精,然还是以山水成就为高,可谓是中国画坛上的山水大家。其山水画由传统入手,开创出个人风味强烈的画风。黄秋园山水画以巨幅为胜,在章法布局上往往顶天立地,整幅落墨,点线密集,不留空白,所谓上不留天,下不留地。其布局满实在现代国画家中无有可匹者,然茂密处透露出浓淡深浅的灵气,故有“天满一星”画家的最高称誉。黄秋园的山水世界里既没有南北之分,也没有文人、院体之别,学石涛而又有自己的面貌,技法集古人之大成,自成语汇;他将传统文人“遥遥居山水,冷眼向横流”的野隐情怀写满在浓重的笔墨烟云中,使画作具有一种现代审美意蕴,可谓是上世纪一名借古以开今的大家。

  此件雪景山水作品与传世优秀的雪景山水比较,在意境缔造和笔墨特色上具有极大的突破。仅山石的皴法而言,黄秋园使用了“秋园溶岩皴”,处处以骨和皴取胜,所作冰雪世界尤感晶莹剔透,冰清玉洁,有如梦幻般的澄澈仙境之美,显示出其卓越的丹青手腕。此作构图繁密有间,有条不紊,显示了其善于驾驭场面的非凡才能。枯林树木则用宋代郭熙树法,用笔尖利劲折,树枝犹如雀爪,毫不凌乱,一丝不苟,精细入微,精工绘制。点景人物参酌了古人吴道子、仇英等人的画法,虽大小如豆,然须眉毕现,栩栩如生。此图在设色的处理上也颇具特色,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冰天雪地,衬托着鲜艳夺目的殿台楼阁更为华丽堂皇。

  徐悲鸿底稿、范曾补景《六朝诗意图》

  1929年,徐悲鸿先生根据民间广为流传并已俗语化了的六朝人诗意:“别人骑马咱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一见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余……”,创作了《六朝诗意图——知足常乐》底稿,并据此底稿,先后创作完成了三幅成稿:一件系1934年4月,悲鸿抵达苏联,先后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画展时,由苏方留藏,现存于莫斯科博物院;另一件在1945年12月31徐悲鸿先生同蒋碧薇女士离婚时,按照离婚契约,由沈钧儒、马寿征、吕斯百三人做证,徐给了蒋100幅自画作品,其中一件即是《六朝诗意图——知足常乐》,后又由蒋转让给台湾省国华堂的邱聪龙先生;第三件则为徐悲鸿先生1938年在马来西亚时所作,后被新加坡著名收藏家杨启霖先生重金收藏。三件成稿各有归宿,只有此件白描底稿多年来一直由徐悲鸿先生的夫人廖静文先生珍藏。2006年夏天,廖静文先生邀请当代著名画家范曾先生将其按照原成稿补充完成,并长题于画稿之上,从而使现、当两代艺术大家得以神交于《六朝诗意图——知足常乐》,成就一段千古佳话和一件弥足珍贵的作品。

  范曾《卜居图》

  这是一幅范曾先生于1989年精心创作,首次在香港“范曾·宋雨桂·冯大中香港联展”上公开展出,出版于《莽神州赋》画集,一经面世便被名家收藏的精品造像之作。置身画作之前,能切身感受到大师呕心之作的魅力。

  诗言志,画传情。此画为范先生长期研读《楚辞》的感悟,是先生一颗赤子之心怦然而动。《卜居》写屈原被放逐,“三年不得复见”,为此心烦意乱,不知所从,就前去见太卜郑詹尹,请他决疑。屈原先述世道不清、是非善恶颠倒的一连串疑问,然而詹尹表示对这些疑问“龟策诚不能知事”,只好说“用君之心,行君之意”。仿如向观者娓娓而谈:凡行事者,能够做到不违天理、不违圣意、不悖理想、不悖人伦,朝着既定目标无怨无悔勇往直前,或为众生或为大义,都是正确的。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范曾先生慷慨捐款1000万元人民币。不仅如此,范先生将自己10幅作品捐赠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范先生的所有作为,正是对《卜居》的参悟与身体力行!

  《卜居》,显然并非真的问卜决疑之作,只不过以设问为答之语,宣泄作者的愤世嫉俗之意而已。正因《卜居》反映历代文人志士心声,备受后人推崇与关注,特别是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屈原成为一种标志与符号。

  回过头来再赏此作,以丈二整纸造像,可谓胸有成“像”,如果不是心灵沟通与共鸣,绝无此传神之作。后来虽有丈二巨制,甚至有《陈省身与杨振宁》的传神造像,但往前寻找,尚无巨幅整纸造像记录(以1200万港币成交的《丽人行》画高也仅为80CM),此作堪称屈原最早、最大的标准像。至于画作选景围绕《上善若水》为背景,其后江河滔滔,利万物而不争,其优劣高下,远非观者评说,只是依观者参悟多少罢了。

  整幅画作线条流畅、痛快淋漓;仿佛刀劈斧切般一气呵成。用墨生动;设色自然传神,润味十足生动的表达了人物感情。故而,得此画者,必是知音兼有放眼世界的目光。如此精品、巨幅之作,后续市场必将看好。

  我们期待着!

 

  • 上一篇文章: 博物馆级古代书画作品露脸嘉德秋拍

  • 下一篇文章: 诚轩秋拍22日举行 近六百件书画精品现身拍场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最新5篇热点文章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安阳妇好墓骨笄
     河南王庄遗址出土的四...
     龙山文化 高足灰陶盘...
     新石器时代 灰陶器盖...
     新石器时代 灰陶碗
     夏 灰陶带鋬鬲
     
     最新5篇推荐文章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安阳妇好墓骨笄
     河南王庄遗址出土的四...
     唐黄釉镇墓兽 引发文...
     探秘殷墟博物馆 感受殷...
     
     相 关 文 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本站 |
      豫ICP备07003530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2006-2024 河南收藏网
    Email:henanshoucang@163.com
    地址:河南*郑州*收藏
    未经河南收藏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