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收藏网欢迎您的到来!    
  荣宝秋拍 依然坚持精品路线    3星级
荣宝秋拍 依然坚持精品路线
作者:henansc  来源:河南收藏网     点击数:1618     更新时间:2009/11/8  文章录入:henansc
 北京荣宝2009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将于11月15日在亚洲大酒店举行,11月12-14日预展三天。本次秋拍将继续遵行精品路线的宗旨,推出中国书画和以“康熙朝”为主题的古董珍玩拍卖。中国书画部分分为名家小品、潞通堂收藏及中国书画三个专题,汇聚了众多近现代和当代名家的精品;古董珍玩部分则作为一个小专题,精心筛选出二十件珍品来满足藏家的需要。

        名家小品 越品越有味

         本次秋拍特设立名家小品专场,遴选出几十件小幅精品让藏家们来细细品味。如张大千的《赏秋图》《竹林高士》、齐白石的《草虫》、傅抱石的《泛舟图》《风景》、黄胄的《运粮图》、李可染的《爱晚亭》、吴冠中的《山城》等。这些作品均尺幅不大,但绘制精细,构图巧妙。《爱晚亭》是李可染喜爱描绘的题材,此件为同类题材的截景之作,虽没有大尺幅作品的雄奇壮美,但却因小而独有细腻生动、枯润分明、气韵淡雅之感。傅抱石《泛舟图》上部以快笔作松干遒枝,勃勃有生机;下端写湖上轻舟,老者凝神端坐;后立船夫,举臂作撑篙状。画面将更广的空间让给了湖面,并以约30度角的倾斜之势显示了风吹、松动、河流、船行的动感。整幅画面,既有一种空灵之气,又不乏古朴与浑浊。这是傅抱石常绘的题材之一,无论大小尺幅,皆能驾驭自如。张大千的山水总带有一种超然物外的逍遥感,譬如此际上拍的这幅《赏秋图》,平远的山,静静的河,几丛疏林,河岸边以水而生的杂草,桥上慢慢踱行的执杖老者,远处河边的茅草亭以及隐隐的小帆船……这一切,在小小尺幅画里和谐而井然有序的各就其位,默默静守着秋天的萧瑟与宁静。张大千常有意无意将画中人物与自己的性情联系起来,传达出内心的感受。子猷爱竹,那已是传世佳话,张大千以此典故成《竹林高士》一图,纤竹亭亭玉立,青翠欲滴;观者痴痴伫立,神驰意飞,如此美妙的心境体验,自然“不必七贤六逸相呼聚”了,大概张大千是心向往之吧!

        大家精品 尽显风采

 李可染《阳朔一景》54×65cm

在近现代书画里,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黄胄等大家均有精品呈现。黄宾虹的《山水》、李可染的《阳朔一景》、谢稚柳的《讲艺图》、黄秋园的《江山琼楼》、徐悲鸿底稿、范曾补景的《六朝诗意图》等都是颇为难得的佳作。

黄宾虹《山水》125×33cm

 黄宾虹的《山水》是一件构图谨严、内容丰富、节奏明快的山水精品,基本以三段式构图法,描绘了桂林漓江的一段游历心路。画面的纵向构图延长了审美空间:远处是云雾缭绕的山体,中景处山石、树木与亭台楼阁院落井然有序,近景处则延续了山石树木,并有湍湍水流。而如果你有心,就能顺着作者留好的小路去欣赏这些掩映在山间的亭台楼阁院落。桂林记游在黄宾虹创作生涯中具有重要意义,自此以后,他基本上从古人粉本中跳了出来,而以真山水为范本,参以过去多年的“钩古画法”的经验,创作了大量的写生山水。画中题款提到的“偶桓”,是元四家之一倪瓒的朋友,洪武二十四年(1391)应秀才举为崇安从事,授广西桂林河泊大使,著有《乾坤清气集》、《江雨轩诗集》、《醉吟录》。

        深厚凝重,博大沉雄,这是李可染山水的精神!在他的山水世界里,有江南春雨的诗意、有漓江山水的胜境、有黄山松云的雄奇、有革命圣地的激情……所有这些,又都处处流露着作者群于写生、精于观察的印迹。位于漓江西岸,风景秀丽的阳朔是李可染甚为喜爱的地方,他曾经游览过多次,也为此创作过多次,比如1959年的《阳朔穿山渡头》、1962年的《素描屏风望阳朔城》、1962年的《阳朔渡头》、1972年的《阳朔》以及达73平尺的《阳朔胜境图》等。此幅《阳朔一景》创作于1963年,与同时期的同题材作品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布局上的新意。群山叠嶂下,山脚的房屋与来往的行人,给山增添了一份亲和力,就在如此细密的地方,房屋、亭台、山门井然有序;十来只小船穿行于山水间,增加了画面的韵律感,而左侧绵延的水面又使画面有了无限的延伸空间。对“黑”与“白”的巧妙运用,是“李家山水”一绝:黑的浓烈与白的透亮,同样是那样的热情,那样的澎湃!1962年,李可染曾偕夫人邹佩珠一起来到阳朔写生。当离开阳朔前往广州从化温泉时,李可染由衷慨叹:“阳朔山水,一辈子也画不完!”此件《阳朔一景》落款曰:“阳朔一景。一九六三,可染于从化温泉。”正是这一时期创作的见证。

谢稚柳《讲艺图》32×58cm

 此际秋拍中谢稚柳的《讲艺图》作于1945年,这是谢稚柳早年少有的人物画作品之一。谢稚柳早年虽学陈洪绶,但习其花木竹石,未作人物画。1942年随张大千敦煌行,潜心对莫高窟、千佛洞、榆林窟和水峡口等处进行考察研究,由于敦煌石窟中以佛画和人物画为主,极大感染了谢氏,遂有了人物画创作,并于1944年开设画展。目前所知其最早一幅人物画是1943年春在敦煌所作。《讲艺图》中,绘有四个人物,左边那位立于画缸侧,正在悉心讲授;右边三位是聆听者,表情神态各异:有执杖忘言的,有捻须颔首的,有背手思索的。三者身后,是一段山水屏风,作者以“画中画”的方式,描绘了一片浑厚华兹的山林,远处的泉水与中景处的茅屋相映成趣,又与屏风前的人物和谐相衬,古意盎然。

        黄秋园在中国书画界被称为“当代陶渊明”,山水花鸟人物无一不精,然还是以山水成就为高,可谓是中国画坛上的山水大家。雪景山水作品《江山琼楼》与传世优秀的雪景山水比较,在意境缔造和笔墨特色上具有极大的突破。仅山石的皴法而言,黄秋园使用了“秋园溶岩皴”,处处以骨和皴取胜,所作冰雪世界尤感晶莹剔透,冰清玉洁,有如梦幻般的澄澈仙境之美,显示出其卓越的丹青手腕。此作构图繁密有间,有条不紊,显示了其善于驾驭场面的非凡才能。

        1929年,徐悲鸿先生根据民间广为流传并已俗语化了的六朝人诗意:“别人骑马咱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一见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余……”,创作了《六朝诗意图》底稿,并据此底稿,先后创作完成了三幅成稿:一件系1934年4月,悲鸿抵达苏联,先后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画展时,由苏方留藏,现存于莫斯科博物院;另一件在1945年12月31徐悲鸿先生同蒋碧薇女士离婚时,按照离婚契约,由沈钧儒、马寿征、吕斯百三人做证,徐给了蒋100幅自画作品,其中一件即是《六朝诗意图》,后又由蒋转让给台湾省国华堂的邱聪龙先生;第三件则为徐悲鸿先生1938年在马来西亚时所作,后被新加坡著名收藏家杨启霖先生重金收藏。三件成稿各有归宿,只有此件白描底稿多年来一直由徐悲鸿先生的夫人廖静文先生珍藏。2006年夏天,廖静文先生邀请当代著名画家范曾先生将其按照原成稿补充完成,并长题于画稿之上,从而使现、当两代艺术大家得以神交于《六朝诗意图》,成就一段千古佳话和一件弥足珍贵的作品。

范曾《卜居图》142.5×365cm

范曾《莫愁女》144×81cm

 当代书画板块,也有不少精品呈现。比如,范曾的《卜居图》,这是作者于1989年精心创作,首次在香港“范曾•宋雨桂•冯大中香港联展”上公开展出,出版于《莽神州赋》画集,一经面世便被名家收藏的精品造像之作。作者以丈二整纸造像,可谓胸有成“像”,如果不是心灵沟通与共鸣,绝无此传神之作。后来虽有丈二巨制,甚至有《陈省身与杨振宁》的传神造像,但往前寻找,尚无巨幅整纸造像记录(以1200万港币成交的《丽人行》画高也仅为80CM),此作堪称屈原最早、最大的标准像。至于画作选景围绕《上善若水》为背景,其后江河滔滔,利万物而不争,其优劣高下,远非观者评说,只是依观者参悟多少罢了。整幅画作线条流畅、痛快淋漓;仿佛刀劈斧切般一气呵成。用墨生动;设色自然传神,润味十足生动的表达了人物感情。

        何家英的中国人物画让人有清新脱俗、浪漫静谧的感觉。正值妙龄的少女是何家英百画不厌的题材,而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也是多角度的。《女孩》创作于2005年,充溢着何氏人物画的浪漫和抒情。在一抹淡淡远山的背景下,遒劲的松枝静静陪伴着托腮沉思的女孩;女孩清丽莹洁,在静默中蕴含着单纯,纯情与至美在画面内外化为诗境;小草丛生于石头间,在静默中透着几分生机。整幅作品刻画具微,布置谨严,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佳作。画面左边题:“日暮消烦暑,凭高一解颜。松阴当户乱,溪水隔林还。疏竹笼新月,轻烟淡远山。霄分群籁寂,心共野云闲。”这应是作者很是偏爱的诗句,在他另外几件精彩的作品里也有同样的题诗。

王晖《毛主席》227×104cm

 所谓“红色题材”,主要是指1949年至1976年间,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一批反映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作品,它们带有特殊年代的印记。比如,在构图上,突出领袖和英雄人物;在造型上,舞台化倾向明显;在色彩运用上,“红、光、亮”是其典型的特征。“红色题材”作为那个时期的艺术产物,见证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的状态,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荣宝本年度秋拍将推出一个“火红年代”小专题,以红色经典作品来庆贺祖国六十年华诞,有王晖的《五个里程碑》,魏紫熙的《海韵》《读书》《迎春》,周怀民的《井冈山》,周元亮的《丰收图》,王康乐等人合作的《人民公社好》等。王晖的《五个里程碑》无疑是“红色题材”类作品中的永恒经典。

        水粉画《五个里程碑》创作于“文革”初期。由于当时人们将中共“一大”上海会址、井冈山、遵义会议会址、宝塔山、天安门分别视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创建红色根据地、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形象象征,习惯称为“五个里程碑”。这幅画因此而得名。1967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两侧大宣传牌上新张贴了两幅由王晖创作的巨幅纸绘宣传画,其中一幅就是《五个里程碑》。当毛泽东主席和首都50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欢度国庆之夜时,所有的人都看到了这两幅作品。1967年11月,经北京市革委会主任吴德亲自审定,在天安门广场西侧高9米、长22米的大宣传牌上进行《五个里程碑》的油画放大复制,由王晖执笔。1969年初,为向中共“九大”献礼,北京市毛主席著作出版办公室决定出版《五个里程碑》宣传画,并将画题定为《大海航行*舵手 干革命*毛泽东思想》,印数达60万套。“九大”开幕期间,此画贴遍全国各地,各大报刊相继发表,各地纷纷复制,国外出版也多有转载,使其影响达到了顶点,成为当时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宣传画。

        高燕《苦菜花》连环画原稿经典呈现

        在近现代中国连坛,有“南顾北刘”、“南雷北燕”之说:“南顾北刘”是指顾炳鑫与刘继卣,“南雷北燕”则是指南宁的雷德祖和北京的高燕。他们都是连环画坛的掌门人物,以他们为代表的许多优秀连环画家的作品,曾经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成为他们心底里最为遥远而美好的记忆。

        一生锲而不舍地勤奋耕耘于连环画园地的高燕,不啻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多产妙手,尤其是他塑造的外国题材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为美术界和广大读者一致认可。他在连环画《茶花女》、《灰姑娘》、《项链》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令人叹服。1960年天津美术出版社推出的《苦菜花》堪称是高燕先生前期的力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在《苦菜花》中,高燕的画风也更臻成熟,特别是在明暗处理方面,效果十分突出。这部作品影响很大,进一步奠定了高燕在连环画界的地位。《苦菜花》是著名作家冯德英的“三花”主题作品——《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之一,描写了山东农村英勇斗争的人们,经历了长期艰苦的斗争,最终赢得胜利的故事。在作品中着重刻画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有着善良的品德和坚强不屈的英雄性格。

        连环画,作为一种中国文化传统的承载书体,以其独特的阅读方式和创造过程成为近百年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它的魅力亦可与中国京剧比肩,堪称“国粹艺术”。连环画原稿的价值也正在被市场所认可,近年来时有优秀作品创出高价,如程十发绘画的40开册页《召树屯和喃婼娜》在嘉德2005秋拍会上以1100万元成交;陈少梅绘画的《湖南老共产党员孔十爹》2007年拍出68.32万元,到了2008年拍出了414.4万元,今年6月再次现身拍场,又以561万元成交。北京荣宝2008年秋拍推出的连环画原稿拍卖专题,以一些名家短篇连环画作品为主,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和拍卖成绩。这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连环画原稿不再仅仅屈居在书画的一个阴暗角落,而是站在了有着镁光灯的艺术舞台上,接受着人们欣赏的目光,也接受着越来越与历史和艺术价值相符的市场价值的考量。荣宝本次秋拍,连环画原稿除了《苦菜花》之外,还有叶毓中的《山海经》、唐勇力的《一枝梅传奇》、冯远的《战争恶魔》、王学明的《三断奇案》等。

        “康熙朝”古董珍玩专题

清康熙 釉下三彩周穆王八骏图纹大缸

 荣宝本次秋拍以“康熙朝”为主题推出了20件康熙时期的精品,如清康熙“釉下三彩高浮雕周穆王八骏图纹大缸”,此件拍品尺寸硕大,造型沉稳,胎体厚重,釉面莹润。以青花、豆青、釉里红等发色,高浮雕刻,展现八骏之英姿飒爽,人物之神情自若。通景生机盎然,气势磅礴。在目前所知道的资料中,包括各博物馆馆藏,如此大尺寸的康熙釉下三彩缸,甚为罕见,即便如故宫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以及西方以收藏中国十七世纪瓷器著称全球之巴特勒(Butler)家族之收藏,似亦缺此类大缸之藏!此缸原为美国宾夕法尼亚之私人旧藏,2008年由佳士得义拍,善款捐予美国匹兹堡之卡内基艺术博物馆购置基金会(The Acquisition Fund Carnegie Museum of Art)。再如清康熙“铜胎掐丝珐琅高足贡碗”。

清康熙 铜胎掐丝珐琅高足贡碗

清初内廷武英殿设立了“珐琅作”,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与“造办处”合作,制造各种御用器物,珐琅作是其中之一。康熙年间制造的掐丝珐琅器,风格各异,品种多样,技术精湛,工艺水平极高。此件高足贡碗上为碗形,下为竹节形柄, 铜胎,弧壁葵口,深腹,高足,碗内掐丝填黄釉团寿纹,周围一圈蝠纹围绕,器身内外满饰转枝番莲纹,通体以蓝色珐琅为地,用红、黄、白、绿、紫等几种基本颜色的珐琅作图案装饰,图案纹样线条清晰,寓意福寿绵长。底款为“奇玉宝鼎之珍”六字双行吉言赞颂款,刻款深俊有力。镀金光亮肥厚。尺寸硕大。而这样大型的的珐琅制品的制造难度极大。口径61.5 cm的康熙掐丝珐琅高足贡碗,国内仅见,当为康熙传世珐琅制品中之珍品。

清初  随形田黄石摆件

 清初的“随形田黄石摆件”也颇为难得。此田黄石色呈栗子黄,与首博所藏田黄石相近。石质脂润,包浆温厚,萝卜丝纹清晰可见,间以红筋格,为田黄石典型特征。经权威专家鉴定为清初文人之赏玩佳物。体形硕大,重达649克,颇为难得罕见。

 

  • 上一篇文章: 傅抱石扛鼎之作:《袁安卧雪图》将亮相西泠

  • 下一篇文章: 天津文物09年秋季竞买专场收槌 总成交超亿元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最新5篇热点文章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安阳妇好墓骨笄
     河南王庄遗址出土的四...
     龙山文化 高足灰陶盘...
     新石器时代 灰陶器盖...
     新石器时代 灰陶碗
     夏 灰陶带鋬鬲
     
     最新5篇推荐文章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安阳妇好墓骨笄
     河南王庄遗址出土的四...
     唐黄釉镇墓兽 引发文...
     探秘殷墟博物馆 感受殷...
     
     相 关 文 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本站 |
      豫ICP备07003530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2006-2024 河南收藏网
    Email:henanshoucang@163.com
    地址:河南*郑州*收藏
    未经河南收藏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