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的私人收藏绚丽多姿,不同背景和身份的人们在黄金时代的上海演绎出收藏的多种风情,恰恰吻合“海纳百川”的精神气质。2009年12月22日在静安希尔顿开始的上海崇源2009年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海上旧梦”专题已经进入第三场,成为沪上拍卖界和文化界的一大品牌。
蔡元培藏品集体现身
1901年,蔡元培奔赴上海,出任南洋公学教习。游离日本之后,又在上海创设爱国女校及爱国学社。晚年的蔡元培依然生活在上海,华山路303号的蔡元培故居,已经正式对公众开放。1937年,日军侵占上海后,移居香港。
作为20世纪初的文化与精神领袖,蔡元培与很多艺术家均有交往并倍加提携。在新文化运动思潮中,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说曾风靡一时,他大量网罗各类英才,刘海粟、林风眠、徐悲鸿等人,后来均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和创作的几位重要开拓者,足见其眼光。
谢公展《玉棠富贵图》135 × 67 cm.jpg
此次拍卖中谢公展作品《玉棠富贵图》,有蔡元培的上款和收藏印章,见证着蔡元培与海上画家的一段交往。在款识中,艺术家写道:“花如能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孑老法正,谢公展”。谢公展善画花鸟虫鱼,尤擅画菊花,有“谢家菊”之称。上大下小的卷石,占据了画面的主要部位,石旁玉兰、牡丹、海棠、水仙以及藤花串串,热闹非凡,洋溢着喜气愉悦的气氛。全图雄劲挺拔,色墨交融,又不失典雅的韵致,体现了谢公展绘画的典型风格。孑老是艺术家对于蔡元培的尊称,图面左下角钤有蔡元培的两方收藏印,更显珍贵。
蔡元培收藏的金石文玩,具有明显的文人特征。此次上拍的汉代铜镜、宋抄手砚等,都是难得之上品。蔡元培的收藏,说明在文化与社会变革期,一个教育家与文化名流的追求,更是他与艺术名家们交往的最佳见证。在西泠印社2007年的拍卖中,曾出现两枚“齐白石刻寿山石蔡元培用印对章”,其印拓在这次拍卖蔡元培所收藏的器物和书画上多次出现。其中的宋代杨慎庵藏抄手砚,为端石淌槽,槽面有阴刻云龙,线条隐细有力,把龙在云中飞动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砚边沿刻回纹。砚台右边刻“阳山王氏家藏”,“有严”印,同时还有原配砚台天地盖。这方古旧沉稳的砚台上还有蔡元培的收藏印章,足见这位文人的品位与格调。
“洋”藏家见证海派收藏
在近代收藏历史上,拉脱维亚人施德之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施德之,原为军人,日俄战争时期随军驻防哈尔滨,退役后来上海开设古董店及施德之药房。
最初的译名斯特之,后来改名为更为中国化的施德之,并以“德翁”自称。正如他自己所说,施德之用三十年的时间致力于中国古董的收集、收藏,乃至制作。1904年,施德之来到中国,后来主要在上海生活。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以“十滴水”大王著称,是个“中国通”,写得一手好书法。
1949年后,施德之后人拟将“施德之”瓷器带出境外,未获有关部门批准。1964年由上海文物商店派人运回碗、盘、花盆、烟壶、瓶、文房等计百余件,1970年又划归上海友谊商店,期间陆续售出。以一个外国人的角度介入中国艺术品的收藏,并开设古董店,是旧上海一道靓丽的风景。他所收藏的瓷器格外细腻精美,甚至还打造出自己的陶瓷“品牌”。在此次推出的“海上旧梦”专场中,施德之旧藏见证着旧上海的一段历史。他珍藏的一款明宣德年间的霁红洗,直口、圆唇、浅沿、扁圆腹、大圈足。外施豇豆红釉,釉色淡稚,隐现绿色苔点。传世豇豆红瓷器,基本无大件产品,以康熙朝的太白尊、柳叶瓶为尊贵,洗则不多见。原配盒里附有一张收藏者施德之用毛笔书写的《大明宣德霁红洗子说》,全文如下:“所谓美人醉者,其色泽譬之美人饮酒微醺而脸发现桃花鲜色而言,霁与醉音相同而可借喻也,此美人醉世俗所称绿衣红裳者,顾名思义殆无其匹者矣,可不宝贵耶,据识者谓此尤物踏破铁鞋无觅处,北京为骨董林立之区,叹求得一见如此洗子者,实难得见,况据而有之者可不视,固拱璧哉。甲寅七月邂逅得之奇缘也,施德之记此。”,并钤印“德之”。
传奇战国青铜戈引出六十多年收藏史
此次拍卖中的战国青铜戈长23厘米, 宽10厘米。前锋作弧形尖削,长胡,上有三穿,长方内,后下角有小缺口,品相完好。内部有铭文8字,为“吉用厥金作庚寅用”,估价30万~40万元。难能可贵的是,放置此戈的锦匣至今保存完好,内囊为嵌入式。据内囊上的四处考据题跋可知,此戈原为民国时期大收藏家吴曼公于1944年在上海购得珍藏,写满了其对于这件青铜戈的考证。
吴曼公以收藏见长,是近代显赫吴家的成员,他的三哥吴瀛,曾参与创建故宫博物院,任常务委员、古物审查专门委员,并担任《故宫书画集》、《故宫周刊》首任主编。解放后被陈毅元帅聘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文物管理委员会古物鉴别委员。吴瀛之子吴祖光为知名的剧作家。
同时在“海上旧梦”专场亮相的东汉建武建初年铭砖砚,以一块长方形古砖制成,只是琢出淌池式砚堂,以为砚用。古砖制作精良,质地坚密,具有耐磨发墨的特性。清中期考据、金石之学极为兴盛,以古砖、古瓦为砚也非常流行。此砖铭文“父定建武之五年母定建初四年终”,的旁又后刻了 “铁研”二字。这件近代藏家、书画家陆惕夫的珍贵收藏,在此次拍卖中,有着20万~30万元的估价。陆惕夫,名龙,字铁夫,江苏苏州人,寓居上海,山水宗“四王”,抗战时期逝世。在民国时期上海艺坛,陆惕夫是较为活跃的一位。他寓居在上海复兴路。在这里,他习诗作画,结朋交友。他一生信佛,与镇江金山寺方丈来往甚密,并与海上画家吴昌硕、王一亭等艺术家互为好友。这件东汉建武建初年铭砖砚,为其钟爱之物,让王冰君刻字“铁砚”,并将自己的斋名取为“铁砚斋”。
在旧上海的十里洋场,吸引着中国传统文人和藏家,吴曼公和陆惕夫们习诗作画,以文会友,延续着中国收藏的命脉。而上海的繁荣与进步,又成为近代名人大家的聚集地,丰富着蔡元培的生活与收藏,更为后人留下翔实的研究资料。施德之是近代上海繁荣与中国文化辉煌的最佳例证,中国艺术品一方面是他聚财之工具,何尝不是其潜心追求之文明?海上旧梦进入第三场,在更加深入地探讨旧上海私人收藏时,辉煌与无奈并存。更为有趣的是,海纳百川的背后,鲜明的收藏特点与传奇的个人经历,都成为繁华风情的注脚。
据悉,此次上海崇源2009年秋拍将于12月22日、23日在静安希尔顿预展,24、25日同地拍卖。此次拍卖以“海派旧梦”、“中国书画”等多个专场的形式,推出1400多件重要拍品,书写沪上秋拍最为重要的一笔。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