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收藏网欢迎您的到来!    
  “小拍”成了赝品交易集市     3星级
“小拍”成了赝品交易集市
作者:henansc  来源:河南收藏网     点击数:3684     更新时间:2010/9/19  文章录入:henansc

  “大拍”与“小拍”之别,原指拍卖规模的大小而言,后来更多地体现在拍品质量档次的优劣高下方面。譬如有些“小拍”标的物数量甚至超过“大拍”,然而品质档次较低,成交价普遍不高。由于“小拍”门槛不高,一般投资收藏者更易介入参与。

  近来,笔者翻阅了不少大、小艺术品拍卖会图录,也参观过不少拍品预展,发现一些拍卖机构出于种种考虑,对“大拍”艺术品事先多能组织专家审查把关,赝品泛滥现象相对要低一些。而不少“小拍”状况难以乐观,一些旧赝新仿劣浊不堪,有的简直让人难以入眼。

  一等价钱一等货?

  不久前,笔者与朋友参观一家古玩拍卖行的“小拍”预展,其中有不少署名近现代名家的字画,估价差别较大。譬如标明“徐悲鸿(款)”的骏马立轴,估价3000元;“郑板桥(款)”墨竹中堂,估价4500元;“吴昌硕(款)”篆书对联,估价2000元……有些署名为某大师的作品,居然连“×××(款)”都难得注明,干脆以无底价方式拍卖。预展一圈走下来,对于拍品真伪,笔者心中疑窦丛生。

  随后,朋友在现场向组办方咨询:“这次‘小拍’标的物是否保真拍卖?”

  工作人员相告:“世界各国拍卖会均不保真,全由买家自己看,本公司也不例外。您事先如果看准了,认为合适就竞买,认为不合适就不要举牌。”

  朋友又问:“你们是否按照行规,事先组织专家对这些拍品进行审鉴把关?”

  工作人员回答:“拍品组织专人看过后,才拿到这里来预展的。”

  对古玩收藏圈较为熟悉的朋友再问:“虽然我们水平能力有限,不过看了这里展出的不少拍品,有些似乎‘看不来’,不知贵公司对此有何看法?”

  这位工作人员回复:“请您注意看一下我们给每件拍品标明的估价参考,价格高有高的道理,价格低有低的原因,一等价钱一等货。”

  朋友有些穷追不舍:“如果确实这样的话,你们怎么还敢拿出来拍卖呢?这样做岂不是在砸自家的招牌吗?”

  工作人员有些不耐烦了:“这是我们公司的‘小拍’,而非‘大拍’。您进门时看见上面悬挂的展标吧?不是已经写得很清楚了吗!”随后便不再理睬我们。“小拍”市场状况由此可见一二。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就现代拍卖业而言,每家公司都有其经营宗旨和运作方式,对“小拍”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品牌规模较大的拍卖行一般以春秋“大拍”为主,也兼做季拍、月拍之类的“小拍”。而其他一些中小拍卖行因为拍品来源和客源不足等原因,不得不更多地改以门槛较低的“小拍”为主,试图划分一块市场蛋糕。

  笔者了解到,不少中小拍卖行的人员水平素质有限,为了减少聘请专家鉴定“掌眼”的商业成本,对卖家提供的标的物,事先几乎不搞行家审鉴,自己权当做个“二传手”;有的甚至与不良卖家等沆瀣一气,“托儿”“媒子”“黑槌”等现象时有发生,实在不行就“打一枪换个地方”。即便外请行家鉴定把关,有些专家也是“给多少钱办多少事”,至于挂名、“顾而不问”等现象早已不是什么新闻。

  如在某次“小拍”预展现场,笔者的另一朋友与担任该场拍品鉴定的专家边走边看,不少藏友尾随而行。然而就在一位现代名家绘画前,朋友直言此作有点不靠谱,该专家仔细审视后却一声不吭地抿抿嘴、摇了摇头。尾随而来的藏友们不禁吃惊,因为按照组办方宣传介绍来看,预展拍品都是事先请这些专家看过的。

  根据现行拍卖交易活动相关规定,委托方、中介机构不得明知拍品有瑕疵而视而不见、不明确指出,或有意误导买家。但真正具体执行起来可操作性较差,监管盲区漏洞不少。随着造假者“反鉴定”手段的不断升级,给古玩真伪鉴别带来更多的复杂因素。因此即使出现交易纠纷,拍卖行中有的真“糊涂”、或者装“糊涂”,堂而皇之地打起“擦边球”来,比如事后以“本公司事先已组织专人审查,认为这些拍品没有问题后才拍卖的;拍品真伪难免见仁见智,本公司对此有自己的看法”等话语搪塞。

  鉴于艺术品鉴定真伪困局尚未完全破解,有关部门对由此而来的违规现象很难下手制裁,所造成的市场无序乱象,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在造假专业化和产业化、销售网络遍布的当下,一些“小拍”俨然成了旧赝新仿交易的集散地。

  弄清状况再出手

  相对于证券、房地产等投资市场,艺术品市场迄今出台的监管法规有限,可操作性规章更少。如此缺乏监管,自然要比其他市场显得更为混乱。从拍卖市场结构来看,“小拍”不过是其中的一种存在形式,然而当前交易中的赝品泛滥问题,已严重地影响了市场秩序和诚信声誉。

  早在10多年前,文化古城南京就发生过一起在世书画家到某艺术品“小拍”预展上集体指赝打假的事件轰动了全国,不少藏家至今记忆犹新。笔者还不止一次听到一些国家级鉴定专家忠告:古玩艺术品圈内历来潭深水浑,如今的“故事”不少,但“捡漏”的机率已经变得很小了,民众对此应有足够的清醒认识,谨防得不偿失。

  艺术品投资伴随着高风险。随着今年各大拍卖行“春拍”相继落槌,新的一轮“小拍”活动又将陆续登场。笔者殷切希望艺术品市场能尽早规范完善起来,同时提醒广大收藏爱好者,在参与“小拍”时事先务必弄清所拍对象的基本状况等。譬如拍品真在何处、伪在哪里,为什么好、为何劣?理由依据何在?同类拍品的市场行情变化以及个人的预期心理价位如何?这样才可能有的放矢,坚决不打无准备之战。

 

  • 上一篇文章: 艺术品拍卖中的“真伪”到底是谁的责任?

  • 下一篇文章: 艺术品收藏有捷径 专场拍卖有宝可淘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最新5篇热点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
     唐代 彩绘镇墓俑
     北齐 麒麟镇墓兽
     刘杰当选中国美术家协...
     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大数...
     汉代 绿釉陶牛
     宋代 珍珠地菊花瓷枕...
     
     最新5篇推荐文章
     新石器时代 灰陶器盖...
     夏 灰陶带鋬鬲
     西汉 晚期褐绿釉斗狗...
     汉 复釉陶马
     西汉 复釉陶宰兽俑
     汉 复釉陶博山炉
     西汉晚期 复釉陶骑马...
     
     相 关 文 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广告联系 | 友情链接 | 关于本站 |
      豫ICP备07003530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2006-2008 河南收藏网
    Email:henanshoucang@163.com
    地址:河南*郑州*收藏
    未经河南收藏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