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收藏网欢迎您的到来!    
  碑贴收藏指南    4星级
碑贴收藏指南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1703     更新时间:2007/4/4  文章录入:河南收藏
                                            

这里所说的碑帖鉴别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质量好坏的分辨,一是真伪的鉴定。下面分别叙述。

                                            

(一)碑帖优劣的分辨

                                            

传统的所谓碑帖,实际上指的是碑和帖的拓片、拓本。这种拓片、拓本的由来,是书家、刻工和拓工等三种人劳动的结晶。也就是说,一个拓片、拓本之中,包含着三种人的技艺。因此,考察碑帖的优劣也必须从这三个方面来着眼。

                                            

首先是看书家书艺的高低。一般地说,历代的碑刻,无论其署名与否,都出于当时当地的书法名手,但同是书法名手,也还有高低品次的区别;就是同一个书家,在不同的创作阶段,其艺术水平也往往不一样。专供学书之用的历代法贴,也都是根据这个原则来选刻的,所以编辑者鉴赏能力的高低,对所刻法帖的优劣起有决定性的作用。碑帖书手技艺的高低,是决定碑帖艺术价值高低的第一要素。因此,辨别碑帖的优劣,首要的是观其书法的好坏。如果书法不属上等,即便摹刻、捶拓得再好,也不能成为最好的碑帖。

                                            

其次,是看镌刻技术的高低。刻工如果精通书艺,使凿操刀的技术又很熟练和高明,那么他所刻出来的字,就不仅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和体现原有笔迹的气韵、风神,使人们能“透过刀锋看笔锋”,观察和领会到书家的原本情采,而且还能纠正书家一时的失误,弥补“笔锋”的某些不足,同时表现出“刀锋”特有的情趣韵味。倘若刻工昧于书道,刀凿的功夫也不甚到家,那么就只能刻出原书迹的骨架而失却点画内在的呼应映带,字的血脉灵气自然也就荡然无存了。刻工之于碑帖,实质上是对原书作的艺术再创造。书手高、刻工良,便相得益彰;反之则不言而喻。历来的好碑帖,无不有赖刻工的精良。考察刻工是否精良,主要视其刀痕有无谬于行笔之理,能否体现出点画的应有情态,以及下刀是否干净利落,等等。

                                            

同样的一块碑刻,拓工的好坏也能决定拓片的优劣。刻帖的拓本也一样。影响拓片、拓本效果的有诸多方面的因素:所用纸张的好坏,敲捶的深浅,刷墨的干湿浓淡,还有在捶拓前对碑版的清洁处理等等,这些方面都颇有经验和技术的讲究。只要某一个方面注意不够、处理失当,就有可能失真而抹煞碑帖的神韵。所以辨别碑帖的优劣,不能忽视拓工的好坏,只有高明的拓工,才能捶拓出上好的拓本。

                                            

当然,一个拓本的好坏,除了拓工的技术之外,还有一条也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新拓和旧拓的区别。一块好碑,历代都有人捶拓,经过干百次的捶拓和自然风化,石面往往会被磨脱去一层,甚至还会有更加严重的残泐缺损,因而越是后拓,字迹就越不清晰。不仅有的字笔划已有损缺,即便是未损缺的字,笔道也呈模糊而不准确的状态,完全失去了笔写的样子,更谈不上什么用笔风格了。因此,同一块碑,旧拓比新拓好,刻帖拓本也是一样。欣赏和收藏碑帖,宜寻旧拓,愈是最早的旧拓,其价值越高。另外还有两点也应注意:一是未经刷裱的比经过刷裱的好,因为拓片一经刷裱,纸地被完全撑开刷平,捶拓时笔划凹陷的地方一经撑开刷平,字的笔道自然变得宽粗而使字体有所失真了。二是整幅的比已经裁割装册的好,这是因为拓片在裁割之后碑刻的整体章法完全被破坏,原本的行款气势不复存在。这如同吃红烧鲤鱼块,虽能品尝到鱼块的美味,却不能见到这鲤鱼在未被宰割前于水中摆尾游翔的丽姿、神韵。所以,未经刷核的整幅精致旧拓,是最可宝贵的。1972年在西安碑林的石块缝中,发现了南宋时整幅的《怀仁集王书圣教序》拓本,不仅是圣教序的流传拓本中迄今所见到的孤本,而且也是所有汉唐碑版中极为罕见的整幅宋拓本。不言而喻,这又是我国的一件稀世珍宝。

                                            

(二)碑帖真伪的鉴定

                                            

碑帖由刻石(木)捶拓而来,作伪的方法较为简单,所以历来伪制的碑帖时有所见。比如世传凉州刺史郭云墓志、女子苏玉华墓志、黄叶和尚墓志,皆题为欧阳询书。然考之史实,既无其人,也无其事,只因为欧书著名,后人便伪托假造。又比如宋刻丛帖中的《绛帖》、《潭帖》,以其真美,历来为世人所重,但其原拓早已罕传于世,后世好利之徒遂行伪造,现在所能见到的完帐《绛帖》、《潭帖》,皆是废品。

                                            

由于碑帖的作伪方法简单容易,如果摹刻的人又是高手,则真伪的鉴别极其困难,即便是见识广博、经验丰富的行家,也不敢说有十分的把握。当年唐代有个叫萧诚的人,伪作古帖拿给当时的大书法家李邕看,说:“这是王右军(羲之)的书法。”李邕欣然说:“这是真迹啊!萧诚把实情告诉他。李邕再看,说:“果然缺少精神。”以李邕的才识尚且难辨时人的伪作,若是一般的人要辨别千年古帖的真伪,定会更难。在历史上,有真的碑帖问世,便常有伪作随之而生,真伪并行的时间越久远,就越不易辨识。当然,难于鉴别并不等于不能鉴别,真伪之间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只要有真品的存在,可供作比较分析,碑帖的真伪也还是能够鉴别的。

                                            

根据前人的经验,碑帖的鉴别主要是从各代拓本的用纸、用墨及其有关的现象来作考察。古代拓帖的用纸、用墨有南北之别。北纸厚,纸纹横,质地松,不甚受墨;北墨多用松烟制作,色青而淡,不和油蜡。所以北拓色淡而纹皱。南纸纸纹竖,质地较为细密;墨用油烟和蜡。所以南拓色纯黑,且表面有浮光。腰帖多用油烟和蜡拓,间或也有效仿松烟墨拓的,色似青浅,但拓时敲捶入石太深,致使字有边痕,用墨深浅也不均匀,浓处如乌云生雨,浅者若白虹跨天,缺乏应有的雅趣。再者古帖受核多次,历年久远,用墨浓的象生漆一般坚实,常有一种难于比拟的异香发于纸墨之外。如果用手揩抹帖上的墨色,丝毫无染,并且纸面光彩如研。效法南拓的赝帖,虽墨色纯黑颇为近似,但若用手揩抹,则满指皆黑。真正的古帖,表面必有旧意,因为多经前人摩弄,积久而自然形成的结果。‘又由于古纸坚厚,表面的旧色不易透入内里,所以古帖的面色虽旧而背色却常新,形成表里新旧的明显反差。而赝帖大率用川扇纸、竹纸捶拓,纸用挂灰炉烟沥和水染成古色,表里皆被涅透,两面的色泽一样,并无新旧之别。

                                            

以上所说的是从纸墨入手来进行比较鉴别,都是外在的因素。碑帖的鉴别还应该从内在的因素来考察,这就是从碑帖文字的书法特点风格和刻工、拓工的技艺高下及其特征来进行比较研究,推敲真伪的研丑异同。对于高手的废品来说,这内在诸因素的考察尤为重要。而要精于此,必须对历代的真品了如指掌,对与其有关的各个方面的知识深谙于胸,并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才能深知个中三昧,找出真伪间的细微差别,作出正确的判断。当然,对于后世专为牟利而作伪的碑帖,情况并不如此复杂,因为这些赝品多出于粗制滥造,其用纸如何,用墨怎样,概不深究,至于文字的摩刻更无神韵可言。面对这样的废品,稍有常识的人,是一眼就能识别出来的。

                                        
  • 上一篇文章: 投资书画以培养眼光为重

  • 下一篇文章: 认识国画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最新5篇热点文章
     安阳妇好墓骨笄
     河南王庄遗址出土的四...
     新石器时代 灰陶器盖...
     夏 灰陶带鋬鬲
     西汉 晚期褐绿釉斗狗...
     西汉 褐釉陶卧牛俑
     汉 复釉陶马
     
     最新5篇推荐文章
     安阳妇好墓骨笄
     河南王庄遗址出土的四...
     唐黄釉镇墓兽 引发文...
     探秘殷墟博物馆 感受殷...
     新石器时代 灰陶器盖...
     夏 灰陶带鋬鬲
     西汉 晚期褐绿釉斗狗...
     
     相 关 文 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本站 |
      豫ICP备07003530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2006-2024 河南收藏网
    Email:henanshoucang@163.com
    地址:河南*郑州*收藏
    未经河南收藏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