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听说过有人收藏邮票,有人收藏字画;有人喜欢把玩玉器,有人喜欢把玩古董。然而有人却喜欢收藏把玩在我们看来再普通不过的石头,只怕你没听说过吧?在我市就有这么一个不为常人所知的群体,他们为了寻找、收藏心爱的石头,常常会做出一些不为常人所理解的举动。他们就是目前活跃在我市各地的奇石爱好者,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家园——梅州市观赏石协会。
这些奇石爱好者既有自由职业者,也有机关领导干部;既有30多岁的青年人,也有年过花甲的老年人。记者日前带着“探秘”的心情,走进了这些玩石者们那神秘的世界,既感受了他们在玩石世界里的痴,也感受了他们在玩石世界里的乐。
据市观赏石协会会长傅志强介绍,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市城区一些文艺工作者便开始了早期的玩石,他们大都是基于自身对艺术品的爱好,还没有系统的、有组织的研讨,傅志强便是其中的一位。傅志强当时从事工艺美术工作,职业特点使得他对奇石有了“先天”的敏感性。“我们当时玩得没那么深,只是把它当作生活乐趣的其中一部分。”这种少数文艺工作者把玩石头的状态大约持续到2003年左右。
2003年春季,梅江河兴建水电站时,在工地上操作的勾机从河里勾出了一批无论形状,颜色,质地、纹理等各方面都比较精美的石头,引来了一些市民尤其是工艺爱好者的关注。随着“文化梅州”战略的实施,我市相对有规模的、较成气候的赏石藏石活动应运而生。藏石热的兴起,使石迷们心中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心愿——渴望成立一个地方性的组织以方便大家交流讨论。在此情形下,梅州市观赏石协会的前身——梅江奇石沙龙于2004年顺利成立。成立之初,该组织只有为数尚不多的20几人,但还是坚持不定期召集成员举行心得交流等活动。2005年11月,经市民政局注册登记,由从事赏石艺术活动的有关部门专家和爱好者自愿组成的地方性、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梅州市观赏石协会正式登台亮相,至此,我市的石迷们终于有了一个像样的“家”。该协会的会员固定在每月的最后一天举行学习交流会,研讨各类奇石的特点、收藏价值以及奇石所蕴涵的寓意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活跃于我市的赏石爱好者已有500多人。
寻石:怎一个苦字道尽,怎一个缘字了得!
藏石的第一步,自然是搜集有收藏价值的奇石。为了寻石,石迷们往往要自己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傅会长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道:别人出差时,都是去买特产或游玩当地名胜;而他每次出差,第一件事却是去寻找石馆或者观看当地的石展。
在我市观赏石协会的石迷当中,工作于市直某机关的朱先生可说是资格较老的一位。他爱石成痴,不会放过任何寻找奇石的机会。2005年夏季,朱先生从石友处得来一个信息:福建上杭某处有一批较有收藏价值的石头。寻石心切的他不久便顾不上当时天气的炎热,执着地跟几位石头“发烧友”前去觅石。不料夏季的天有如孩子的脸一般,说变就变。当朱先生到上杭该处刚拾得两袋石头时,突然间雷电交加、风雨大作。此时,朱先生下意识地背起两袋沉甸甸的石头快速往回跑,待他跑到几百米远的避雨处时,已经臂酸腿软,全身都湿透了。过后,他回过头去想想,不禁哑然失笑:自己当时如果扔下石头就跑,怎么都不可能被淋成落汤鸡。“在石头‘发烧友’眼中,石头的价值就是这么不可思议。”傅会长深有感悟地说道。
也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时候。
2003年的一天,谢先生在梅江河上偶尔捡到一块石头,虽然他内心有一种直觉告诉他,这块石头值得收藏,但当他捧着石头仔细、反复地打量之时,却又看不出它有何出奇之处,于是最终还是放弃了它。当天晚上,躺在床上的谢先生失眠了——满脑子都是白天那块石头的样子,为自己扔掉了它而懊恼不已。第二天一下班,谢先生立即跑回河边去寻觅那块被他丢弃的石头,然而当他苦苦寻觅了足足两个多钟后,仍未见那块石头的影子。正当谢先生将要离开河边的时候,他惊喜地发现,那块石头正静静地躺在他的车底下,好像等着他带它回家一样。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谢先生捧着“失而复得”的石头,欣喜若狂。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