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收藏网欢迎您的到来!    
  匡时春拍准备就绪 六月二日亮相京城    3星级
匡时春拍准备就绪 六月二日亮相京城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1182     更新时间:2007/6/6  文章录入:河南收藏
经过半年的筹备,匡时春拍的征集已经结束,拍卖将在6月2日在北京举行。据了解,本次匡时春拍,将设六个专场,拍品1100件,总估价近两亿人民币。其中,瓷器和佛像专场将在去年秋拍基础上更进一步,书画将以三个专场组成,即【大匠之门-齐白石书画篆刻专场】、【文字的力量-中国书法篆刻专场】和【古今绘画专场】,油画专场仍将以当代艺术为重要组成部分。

  瓷器工艺品

  【瓷器工艺品专场】是匡时的优势项目,在2006年的春秋两次拍卖中,匡时的瓷杂专场得到业内的普遍称赞和关注,这次春拍匡时的瓷杂专场仍将以明清官窑瓷器为主,其中,【明清神韵——宫廷艺术珍品】包含粉彩、斗彩、釉里红、单色釉、青花、青花加彩、仿钧釉等品种,十九件一流的御窑瓷器毫无悬念地将引领国内春拍的瓷器拍卖。

  来自明永乐的两件青花瓷器代表本次瓷器专场历史的前溯。《明永乐青花开光缠枝花卉折沿葵口盘》,承袭元青花大盘的形制,堪称明永乐官窑瓷器的佳作。尺寸略小、然而更为精致的《明永乐葡萄纹葵口盘》,形制美观,青花发色深沉,聚釉处泛青,交棱处微泛白,青花料聚集处呈铁褐色,苏泥勃青料典型特征明显,是永乐时期典型作品。

  去年秋拍,匡时雍正御用瓷器单元成绩骄人。今年春拍,匡时又征集到六件雍正官窑佳作,一件粉彩、一件斗彩、三件单色釉、一件仿钧釉的作品,将从多侧面反映雍正官窑的制瓷水平。《清雍正斗彩夔凤八宝纹大盘》,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相同。此盘形体硕大,规整端庄。釉上彩除使用绿、矾红、酱彩外,还使用了当时特有的蓝、紫、黄、珐琅彩料,使画面更加富丽。纹饰绘画精美,釉彩淡雅,是一件雍正斗彩佳器。

  《清雍正粉彩三多果纹墩式碗》,碗内光素,外壁以粉彩绘石榴、荔枝、寿桃折枝花图案,寓意“三多——多子、多福、多寿”之意。底落“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款。该碗无论造型、彩绘技法还是纹饰,都达到空前的高度,堪称粉彩瓷器的代表佳作。

  雍正朝官窑单色釉瓷器的烧制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颜色至精至纯,件件釉质光润清澈,造型、胎质、烧制工艺、施釉方法都十分讲究。清雍正《天蓝釉蒜头瓶》、《豆青双耳六方瓶》,皆以其釉面淡雅柔和,釉色娇嫩,尽显高贵典雅。本次征得的《清雍正仿官釉如意双耳方瓶》更是多有可圈可点之处。该瓶造型仿青铜器,方唇,长方形口,短颈内束,如意双耳,腹下渐敛,长方形足,外罩青灰色仿官釉,釉面带天然大开片。此瓶釉面极为润泽,很好地表现出南宋官窑器釉面的玉质感。底有青花“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明代仿烧的贯耳瓶,造型与之相仿。

  仿钧釉有一《清雍正仿宋钧窑传世笔洗》,通体六瓣菱花式,花口,弧壁,圈足,下承以三云头足。通体施仿宋钧釉。器底施釉,阴刻“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 本次乾隆宫廷陈设瓷器单元有10件拍品估价超过百万人民币。它们既是研究宫廷史的重要文物,也是研究乾隆官窑瓷器发展史的重要物证,十分珍贵。

  收藏界有“一粉彩器顶三青花”之说。本次匡时首推的精品中自然不乏清乾隆粉彩器。

  《清乾隆粉彩花卉开光山水人物海棠形尊》,高47厘米,口径12.5/16厘米,足径12/15厘米。瓶敞口,束颈,颈腹间为台形,长圆腹,圈足外撇,足端宽平。内施松石绿釉。瓶腹四委角金边白地粉彩开光,前后开光绘山水人物,左右开光绘山水图。通体装饰什锦花卉,辅之如意云头纹、回纹、卷草纹。底施松石绿釉,中心留白,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瓶形体硕大,纹饰华丽,制作难度之大体现了当时乾隆御窑制瓷高超的工艺技巧,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宫廷陈设器。 《清乾隆黄地粉彩开光四季花卉双耳瓶》绘牡丹、水仙、月季、荷花,书“大清乾隆年制”矾红篆书款。纹饰丰富,为乾隆宫廷佳作。另有一对《清乾隆松石绿地粉彩如意耳玉壶春瓶》,借鉴斗彩的装饰技法,金彩设定轮廓,以粉彩点缀,更是乾隆粉彩的稀有品种。

  乾隆时期的粉彩还盛行轧道工艺,俗称“耙花”,亦称“锦上添花”,工艺复杂,极为精致。匡时此次亦征得一《清乾隆胭脂红轧道粉彩瓶》,艳丽的粉彩釉色及完美的工艺,成为最令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之一。此瓶高24.1厘米,口径7.2厘米,足径8.8厘米。撇口,长颈,扁圆腹,外撇圈足。颈、腹部主体纹饰为缠枝宝相花,辅助如意云头纹、蕉叶纹、回纹。内壁及底施松石绿釉,圈足中心留白,书“大清乾隆年制”矾红篆书款。该瓶的制造过程十分繁复,烧好瓶胎后,工匠先在瓶胎上勾画出细致的花纹,然后再在花卉纹上烧上不同的粉彩色调。此作形躯饱满,除了反映当时皇宫内工匠们的巧夺天工的技巧外,更显露出乾隆皇帝独特的个人眼光和品位。

  古董文玩不仅是乾隆本人审美倾向的体现,也生产出了一系列具有宗教价值的古董珍品。此次征集到一尊《清乾隆黄地粉彩八宝描金花卉纹佛塔》,取藏传佛教的涅盘塔,造型酷似北京白塔寺的白塔,佛塔通体以粉彩和珐琅彩装饰,装饰纹样繁而不乱。宝葫芦顶,十三无相轮呈圆锥形,带状凸起,塔身呈覆钵形,内供奉有一尊无量寿佛。以往大多佛塔造型,塔内佛像皆遗失,此件佛塔内佛像保存完好,十分罕见。本尊佛塔是乾隆御窑烧造的藏传佛教中的典型佛器,是宫内或赏赐蒙、藏庙宇的供物,体现了清代朝廷与藏族上层的亲密关系。

  此次征得的青花器中,《青花釉里红加胭脂红缠枝莲纹赏瓶》是釉里红品种中的不可多得之物。该瓶高38厘米,以双勾笔法,用釉里红勾绘出莲花的轮廓,烧成后再在其上填以胭脂红彩,经二次烧成。胭脂水堆彩较厚,呈胭脂紫,柔丽娇艳,其青花呈色蓝中带翠,雅致宜人,釉里红亮丽夺目,纹饰清晰流畅,绘画工整细腻,青花、釉里红及胭脂紫色彩缤纷,釉上及釉下彩交相辉映,极具美感。赏瓶形制规整,通体绘九层纹饰,品种极为少见。胭脂水釉出现于康熙晚期,引入西洋配釉法,在红釉中加金以低温烧成。此瓶上所施胭脂水堆彩较厚,呈色为纯正的胭脂紫,实为不易。乾隆赏瓶传世品虽时常有见,但如此件以釉下青花、釉里红与釉上胭脂紫彩相结合的品种则非常稀少,历经二百余年此瓶仍保存完好,弥足珍贵。 在清花瓷中,《清乾隆青花海水矾红龙纹大盘》则为此次登场的压轴大戏。此盘属青花加彩品种,为乾隆官窑代表性器物。纹样以青花绘流云海水,用矾红彩画行龙,构成海水云龙纹;盘内心所显示的蓝地白花海水上,有用红彩所绘的正面龙形象;内外壁则分别绘4条行龙,或回首,或前行,龙爪有三爪、五爪之别,龙尾有花尾、尖尾之分。此盘所绘龙纹,笔划严谨,其纹饰也有变化,为宫廷陈设瓷。 玉器方面,两件清乾隆时期的玉器引人瞩目。清乾隆黄玉“英雄”双联瓶,玉材硕大罕匹,色葵黄,通体油润细腻,温厚浓脂。此器取法古人,为双联式,作禽兽“鹰熊”,名曰“英雄瓶”,当为宫廷巧匠迎合乾隆品味所作之仿古重器,弥足珍贵。

  《清乾隆玉仙山楼阁山子》,全器顺应玉料之势作山形,双面高浮雕山水楼阁,景中共计有桥、楼、塔、松、梅等物二十余处,构图虚实相间、疏密有致,于平面上营造无限空间,工艺细致入微,尽显圆熟高超之技艺,非大家而不能为之,实乃乾隆朝不可多得之杰作。

  与宫廷陈设瓷器、玉器相比,竹木牙角也有精彩的表现,以满足喜爱此类收藏的朋友。《清康熙竹雕山水人物诗文笔筒》、《明犀角花卉杯和犀角雕庭院雅聚图杯》各有所长,作于19世纪的犀角雕庭院雅聚图杯,外壁通体雕“庭院人物图”,布景巧妙古雅,一气呵成。作品自上至下分为五层图案,构图繁缛,刻画精密,此杯还配原装红木座,与雕体相得益彰。

  《象牙嵌百宝凤凰牡丹图宫扇》是乾隆广州工匠向朝廷进献的寿礼。用厚不足1毫米的象牙丝编织成蒲纹锦地,上嵌牡丹花及凤凰,寓意“富贵吉祥”。扇面中心嵌棕竹柄梁,镶有铜镀金錾蝴蝶纹护顶,柄梁嵌雕玛瑙蝙蝠,二龙戏珠翡翠护托。扇边包镶戴帽框,嵌红宝石珠,画珐琅把柄,并系有三色丝穗。

  此次专拍门类较广,涉及了瓷器、玉器、珐琅器、漆器、竹木牙角等各色拍品,一件件传承有序、制作精良、品种罕见的艺术品代表了明、清工艺水平的高峰技艺。参展200余件拍品,总估价近一亿元人民币,单件过百万元的精品达十七件。与去年秋拍相比,专场质量又有了提升。

  同瓷杂专场一样,匡时依靠专业人才的优势,通过去年秋拍的成功,使佛教文物专场的拍卖开始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在春节前夕就完成了2007春拍佛教文物专场的筹备,这次春拍,匡时的佛教文物专场将奉献一批明清宫廷佛像,给方兴未艾的佛像市场再添热度。

  中国书画

  书画市场尽管失去了两年前狂热的景象,但从今年春天的几场拍卖来看,又逐渐复苏并走出低谷的趋势。今年是人民艺术家齐白石逝世五十周年,匡时精心策划了齐白石书画篆刻专场的拍卖,并以“大匠之门”命名。得到了海内外很多收藏家的支持。一批久未在市场露面的白石精品将把人们带进白石老人的“大匠之门”,让人们从书画印多个方面领略齐白石精湛的艺术成就。其中,为日本友人在日本产的色纸上所作的一组《杂画短笺》充分表现了他惊人的笔墨驾驭能力。虾、蟹、雏鸡、蟋蟀、小鱼,墨分五色,浓淡分明,丝毫不受纸性所囿,充份展现了他千锤百炼而成的精湛笔墨与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传神境地。另一幅《棉花图》五尺大幅,为1949年应时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叶浅予的邀请而创作,齐白石一生画花卉众多,而画棉花却是绝无仅有。画面上,是一簇正在盛开的棉花,白色棉桃采用留白画法,用纯墨画叶,由于黑白对比强烈,作品极具视觉张力。几株绽放的棉花,足以让人感受到丰收的温暖。落款也不同寻常,老笔纷披、字大如拳,几乎占据了画面的一半,如此大胆构图,真是非白石老人不可。而原藏于朵云轩,多次展出并出版的《松龄鹤寿图》,是在四尺整张宣纸上绘制苍松下一只振翅欲舞的仙鹤,造型夸张、传神生动,其时老人已年届九三,天真烂漫、返朴归真的笔墨描绘出老人对生活的美好祈愿,让我们再一次近距离触摸白石老人“最后的辉煌”。 白石老人的人物画是他绘画中“民间味”的又一突出体现。而木匠的经历又使他比其它画家多了很多创作素材,从这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齐白石由“匠”到“艺”的成功转换。《无量寿佛》和《观音大士》两幅作品大约创作于20-30年代,从作品内容上我们可以轻易地找到寺庙中木雕或泥塑神像的痕迹。造型生动传神,而笔墨的凝练和简约让我们隐隐看出齐白石试图从一个民间画师向一位文人画家进化的人生诉求。两件作品一为杨永德先生旧藏,一为台北著名藏家所有,均出版在白石画集中,其珍可见。

  众所周知,白石山水因其作品稀少、风格卓绝为世人所贵。大约六十岁时为日本友人所画《千帆竞渡》无论格式还是画面都十分罕见,这是一件高半尺余,宽约四尺的横幅,画中沧海茫茫、帆影片片,全以水墨写就,不着半点颜色,气韵生动、夺人心魄,观此绝品,唏嘘之余不由得赞叹中国水墨画之伟大,而白石老人仅凭一己之力便将中国近代山水创作推上高峰。看来,李可染说“笔墨,讲得最好的是黄宾虹,实践最好的是齐白石。”绝非学生对老师的过誉之辞。

  师古而不泥古,这是白石老人在各类创作中所遵循的原则,所以,他的书法从六十岁后就已经脱离了各家巢臼而自浇块垒,79岁时所作篆书对联“大和保元气,景行在高山”以秦诏版笔意参以三公山碑,朴拙酣畅、如锥划沙,荡气回肠之势扑面而来。另一幅行书对联,表现出以李北海体势、郑板桥笔意为骨脉的齐家样式。洋洋洒洒,一挥而就,让我们甚至能够想象出白石老人书写时心闲气爽,悠然自得的神情。

  齐白石的篆刻被老人自诩为“四绝”之首,从他对儿女的遗嘱中“子孙不得一印与人”之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对自己篆刻作品的珍视。其20年代初--40年代末近三十年中,为海上巨贾陆稚雅所刻的七十多方印章的首次面世,是本次拍卖乃至大陆春拍无庸置疑的亮点。“青草池边处处蛙”中“蛙”字以画入印。情趣陡生。“我之大成”,“梅花手段造化神功”,“与米襄阳同癖于斯”,“浮生无一日不画”等作品刀法犀利、布局险象环生,艺术水平之高,堪称篆刻史上的典范之作。钱君陶先生生前曾多次前往藏家处观摩这批印章,并为之题词“石迹耿千秋”。

  在书画市场盘整期间,书法作品的价格表现让人十分欣喜,匡时顺势举办中国书法专场,这个专场中,不仅将有流传有绪的金代第一书家任询《古柏行》行草书卷、赵孟俯书札六帖手卷、“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的文征明行书诗卷压阵,以及祝枝山草书卷、傅山草书十二条屏、王铎草书卷等一批古代名贤的稀世珍品,更兼清末民国时期书家、学者、政客如赵之谦、吴昌硕、孙文、于右任、蔡锷、秋瑾、徐志摩、郭沫若、弘一、沙孟海、林散之等人的罕见墨宝。琳琅满目,蔚为大观。堪称从古到今书法史的一次大阅兵。

  古今绘画专场中,经邵松年收藏并著录于《古缘萃录》的董其昌仿米山水卷,雾霭迷茫、郁郁苍苍、画幅中更有陈继儒题诗,可谓珍稀。金农无论书法还是绘画都无愧其“扬州八怪”之首的称号,《墨梅》轴原为台北国泰美术馆所藏,出版于《金农画集》《中国古代绘画总合图录》《国泰美术馆藏画》等多种画集。并著录于《扬州八怪现存画目》。以淡润的墨色、苍浑的笔触铺染出梅花的如珠似玉,清纯可爱,是冬心绘画的至精之品。近代绘画中,黄宾虹八十八岁所绘《富春纪游》长卷和九十二岁为熊式一所作《西泠景色》可以看出宾虹绘画已臻化境的“太极笔法”,超凡脱俗、炉火纯青,观者莫不叹服。傅抱石《饮马图》八十年代即有出版,《湘夫人》则是参加过傅抱石诞辰一百周年展览并多次出版的佳作。另外,徐悲鸿《蕉荫觅食》、李可染《观瀑图》等都是难得一见的佳构。

  油画雕塑

  油画雕塑专场,2006年秋拍,匡时油画以后八九版块赢得了市场的热烈反响,今春,匡时油画仍以当代艺术为主线,从后八九版块上溯至星星美展和八五新潮,征选了黄锐、马德升、王克平、严力等多位星星美展参与者作品上拍。后八九版块中,以曾梵志的多幅早期作品为最大亮点,尤其是本场最受瞩目的作品——曾梵志1998年所作《面具》已经引起海内外藏家的浓厚兴趣,到时定会有一番激烈争夺。此外,谷文达、徐冰、王广义、毛旭辉、叶永青等人皆有市场罕见的早期作品上拍,这对侧重艺术史脉络的当代艺术藏家来说是难得机遇。自成立以来,匡时一直坚持在早期油画领域的开拓,此版块也是衡量拍卖公司油画专场专业性和诚信度的试金石。匡时历届所上拍之早期油画作品,务求确真,已经赢得业界好评。此番有徐悲鸿女弟子张蒨英1936年作《自画像》,余本1951年作《帆》,冯法祀1979年作《女人体》等上拍,皆为流传有序,多次出版展出之佳作,识者自会珍视。影像版块中,顾德新、洪磊、韩磊、王宁德、马六明、仓鑫等人作品,皆为市场热门。雕塑版块中,本次上拍作品远超往届,尤其以向京巨制《彩虹》为全场雕塑之冠,可创向京新的成交记录。在年轻的当代艺术家中,尹朝阳三幅作品各具特色,尤其以尹朝阳2004年作200×300的巨作《无题》,在万丈霞光中,作者本人身处云端与毛主席相对而视,在《尹朝阳.乌托邦》和《经过.毛泽东》等多本个人画集中皆有收录,是尹朝阳的名作。继上届尹朝阳《天安门》获88万高价后,本场又征得一幅尹朝阳《天安门》,同场还有章剑及刘峰植以天安门为题材作品,藏家也可借此管中窥豹地看出当代艺术家在面对相同政治题材时的不同表现。 经过半年的筹备,匡时春拍的征集已经结束,拍卖将在6月2日在北京举行。据了解,本次匡时春拍,将设六个专场,拍品1100件,总估价近两亿人民币。其中,瓷器和佛像专场将在去年秋拍基础上更进一步,书画将以三个专场组成,即【大匠之门-齐白石书画篆刻专场】、【文字的力量-中国书法篆刻专场】和【古今绘画专场】,油画专场仍将以当代艺术为重要组成部分。

  瓷器工艺品

  【瓷器工艺品专场】是匡时的优势项目,在2006年的春秋两次拍卖中,匡时的瓷杂专场得到业内的普遍称赞和关注,这次春拍匡时的瓷杂专场仍将以明清官窑瓷器为主,其中,【明清神韵——宫廷艺术珍品】包含粉彩、斗彩、釉里红、单色釉、青花、青花加彩、仿钧釉等品种,十九件一流的御窑瓷器毫无悬念地将引领国内春拍的瓷器拍卖。

  来自明永乐的两件青花瓷器代表本次瓷器专场历史的前溯。《明永乐青花开光缠枝花卉折沿葵口盘》,承袭元青花大盘的形制,堪称明永乐官窑瓷器的佳作。尺寸略小、然而更为精致的《明永乐葡萄纹葵口盘》,形制美观,青花发色深沉,聚釉处泛青,交棱处微泛白,青花料聚集处呈铁褐色,苏泥勃青料典型特征明显,是永乐时期典型作品。

  去年秋拍,匡时雍正御用瓷器单元成绩骄人。今年春拍,匡时又征集到六件雍正官窑佳作,一件粉彩、一件斗彩、三件单色釉、一件仿钧釉的作品,将从多侧面反映雍正官窑的制瓷水平。《清雍正斗彩夔凤八宝纹大盘》,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相同。此盘形体硕大,规整端庄。釉上彩除使用绿、矾红、酱彩外,还使用了当时特有的蓝、紫、黄、珐琅彩料,使画面更加富丽。纹饰绘画精美,釉彩淡雅,是一件雍正斗彩佳器。

  《清雍正粉彩三多果纹墩式碗》,碗内光素,外壁以粉彩绘石榴、荔枝、寿桃折枝花图案,寓意“三多——多子、多福、多寿”之意。底落“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款。该碗无论造型、彩绘技法还是纹饰,都达到空前的高度,堪称粉彩瓷器的代表佳作。

  雍正朝官窑单色釉瓷器的烧制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颜色至精至纯,件件釉质光润清澈,造型、胎质、烧制工艺、施釉方法都十分讲究。清雍正《天蓝釉蒜头瓶》、《豆青双耳六方瓶》,皆以其釉面淡雅柔和,釉色娇嫩,尽显高贵典雅。本次征得的《清雍正仿官釉如意双耳方瓶》更是多有可圈可点之处。该瓶造型仿青铜器,方唇,长方形口,短颈内束,如意双耳,腹下渐敛,长方形足,外罩青灰色仿官釉,釉面带天然大开片。此瓶釉面极为润泽,很好地表现出南宋官窑器釉面的玉质感。底有青花“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明代仿烧的贯耳瓶,造型与之相仿。

  仿钧釉有一《清雍正仿宋钧窑传世笔洗》,通体六瓣菱花式,花口,弧壁,圈足,下承以三云头足。通体施仿宋钧釉。器底施釉,阴刻“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 本次乾隆宫廷陈设瓷器单元有10件拍品估价超过百万人民币。它们既是研究宫廷史的重要文物,也是研究乾隆官窑瓷器发展史的重要物证,十分珍贵。

  收藏界有“一粉彩器顶三青花”之说。本次匡时首推的精品中自然不乏清乾隆粉彩器。

  《清乾隆粉彩花卉开光山水人物海棠形尊》,高47厘米,口径12.5/16厘米,足径12/15厘米。瓶敞口,束颈,颈腹间为台形,长圆腹,圈足外撇,足端宽平。内施松石绿釉。瓶腹四委角金边白地粉彩开光,前后开光绘山水人物,左右开光绘山水图。通体装饰什锦花卉,辅之如意云头纹、回纹、卷草纹。底施松石绿釉,中心留白,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瓶形体硕大,纹饰华丽,制作难度之大体现了当时乾隆御窑制瓷高超的工艺技巧,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宫廷陈设器。 《清乾隆黄地粉彩开光四季花卉双耳瓶》绘牡丹、水仙、月季、荷花,书“大清乾隆年制”矾红篆书款。纹饰丰富,为乾隆宫廷佳作。另有一对《清乾隆松石绿地粉彩如意耳玉壶春瓶》,借鉴斗彩的装饰技法,金彩设定轮廓,以粉彩点缀,更是乾隆粉彩的稀有品种。

  乾隆时期的粉彩还盛行轧道工艺,俗称“耙花”,亦称“锦上添花”,工艺复杂,极为精致。匡时此次亦征得一《清乾隆胭脂红轧道粉彩瓶》,艳丽的粉彩釉色及完美的工艺,成为最令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之一。此瓶高24.1厘米,口径7.2厘米,足径8.8厘米。撇口,长颈,扁圆腹,外撇圈足。颈、腹部主体纹饰为缠枝宝相花,辅助如意云头纹、蕉叶纹、回纹。内壁及底施松石绿釉,圈足中心留白,书“大清乾隆年制”矾红篆书款。该瓶的制造过程十分繁复,烧好瓶胎后,工匠先在瓶胎上勾画出细致的花纹,然后再在花卉纹上烧上不同的粉彩色调。此作形躯饱满,除了反映当时皇宫内工匠们的巧夺天工的技巧外,更显露出乾隆皇帝独特的个人眼光和品位。

  古董文玩不仅是乾隆本人审美倾向的体现,也生产出了一系列具有宗教价值的古董珍品。此次征集到一尊《清乾隆黄地粉彩八宝描金花卉纹佛塔》,取藏传佛教的涅盘塔,造型酷似北京白塔寺的白塔,佛塔通体以粉彩和珐琅彩装饰,装饰纹样繁而不乱。宝葫芦顶,十三无相轮呈圆锥形,带状凸起,塔身呈覆钵形,内供奉有一尊无量寿佛。以往大多佛塔造型,塔内佛像皆遗失,此件佛塔内佛像保存完好,十分罕见。本尊佛塔是乾隆御窑烧造的藏传佛教中的典型佛器,是宫内或赏赐蒙、藏庙宇的供物,体现了清代朝廷与藏族上层的亲密关系。

  此次征得的青花器中,《青花釉里红加胭脂红缠枝莲纹赏瓶》是釉里红品种中的不可多得之物。该瓶高38厘米,以双勾笔法,用釉里红勾绘出莲花的轮廓,烧成后再在其上填以胭脂红彩,经二次烧成。胭脂水堆彩较厚,呈胭脂紫,柔丽娇艳,其青花呈色蓝中带翠,雅致宜人,釉里红亮丽夺目,纹饰清晰流畅,绘画工整细腻,青花、釉里红及胭脂紫色彩缤纷,釉上及釉下彩交相辉映,极具美感。赏瓶形制规整,通体绘九层纹饰,品种极为少见。胭脂水釉出现于康熙晚期,引入西洋配釉法,在红釉中加金以低温烧成。此瓶上所施胭脂水堆彩较厚,呈色为纯正的胭脂紫,实为不易。乾隆赏瓶传世品虽时常有见,但如此件以釉下青花、釉里红与釉上胭脂紫彩相结合的品种则非常稀少,历经二百余年此瓶仍保存完好,弥足珍贵。 在清花瓷中,《清乾隆青花海水矾红龙纹大盘》则为此次登场的压轴大戏。此盘属青花加彩品种,为乾隆官窑代表性器物。纹样以青花绘流云海水,用矾红彩画行龙,构成海水云龙纹;盘内心所显示的蓝地白花海水上,有用红彩所绘的正面龙形象;内外壁则分别绘4条行龙,或回首,或前行,龙爪有三爪、五爪之别,龙尾有花尾、尖尾之分。此盘所绘龙纹,笔划严谨,其纹饰也有变化,为宫廷陈设瓷。 玉器方面,两件清乾隆时期的玉器引人瞩目。清乾隆黄玉“英雄”双联瓶,玉材硕大罕匹,色葵黄,通体油润细腻,温厚浓脂。此器取法古人,为双联式,作禽兽“鹰熊”,名曰“英雄瓶”,当为宫廷巧匠迎合乾隆品味所作之仿古重器,弥足珍贵。

  《清乾隆玉仙山楼阁山子》,全器顺应玉料之势作山形,双面高浮雕山水楼阁,景中共计有桥、楼、塔、松、梅等物二十余处,构图虚实相间、疏密有致,于平面上营造无限空间,工艺细致入微,尽显圆熟高超之技艺,非大家而不能为之,实乃乾隆朝不可多得之杰作。

  与宫廷陈设瓷器、玉器相比,竹木牙角也有精彩的表现,以满足喜爱此类收藏的朋友。《清康熙竹雕山水人物诗文笔筒》、《明犀角花卉杯和犀角雕庭院雅聚图杯》各有所长,作于19世纪的犀角雕庭院雅聚图杯,外壁通体雕“庭院人物图”,布景巧妙古雅,一气呵成。作品自上至下分为五层图案,构图繁缛,刻画精密,此杯还配原装红木座,与雕体相得益彰。

  《象牙嵌百宝凤凰牡丹图宫扇》是乾隆广州工匠向朝廷进献的寿礼。用厚不足1毫米的象牙丝编织成蒲纹锦地,上嵌牡丹花及凤凰,寓意“富贵吉祥”。扇面中心嵌棕竹柄梁,镶有铜镀金錾蝴蝶纹护顶,柄梁嵌雕玛瑙蝙蝠,二龙戏珠翡翠护托。扇边包镶戴帽框,嵌红宝石珠,画珐琅把柄,并系有三色丝穗。

  此次专拍门类较广,涉及了瓷器、玉器、珐琅器、漆器、竹木牙角等各色拍品,一件件传承有序、制作精良、品种罕见的艺术品代表了明、清工艺水平的高峰技艺。参展200余件拍品,总估价近一亿元人民币,单件过百万元的精品达十七件。与去年秋拍相比,专场质量又有了提升。

  同瓷杂专场一样,匡时依靠专业人才的优势,通过去年秋拍的成功,使佛教文物专场的拍卖开始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在春节前夕就完成了2007春拍佛教文物专场的筹备,这次春拍,匡时的佛教文物专场将奉献一批明清宫廷佛像,给方兴未艾的佛像市场再添热度。

  中国书画

  书画市场尽管失去了两年前狂热的景象,但从今年春天的几场拍卖来看,又逐渐复苏并走出低谷的趋势。今年是人民艺术家齐白石逝世五十周年,匡时精心策划了齐白石书画篆刻专场的拍卖,并以“大匠之门”命名。得到了海内外很多收藏家的支持。一批久未在市场露面的白石精品将把人们带进白石老人的“大匠之门”,让人们从书画印多个方面领略齐白石精湛的艺术成就。其中,为日本友人在日本产的色纸上所作的一组《杂画短笺》充分表现了他惊人的笔墨驾驭能力。虾、蟹、雏鸡、蟋蟀、小鱼,墨分五色,浓淡分明,丝毫不受纸性所囿,充份展现了他千锤百炼而成的精湛笔墨与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传神境地。另一幅《棉花图》五尺大幅,为1949年应时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叶浅予的邀请而创作,齐白石一生画花卉众多,而画棉花却是绝无仅有。画面上,是一簇正在盛开的棉花,白色棉桃采用留白画法,用纯墨画叶,由于黑白对比强烈,作品极具视觉张力。几株绽放的棉花,足以让人感受到丰收的温暖。落款也不同寻常,老笔纷披、字大如拳,几乎占据了画面的一半,如此大胆构图,真是非白石老人不可。而原藏于朵云轩,多次展出并出版的《松龄鹤寿图》,是在四尺整张宣纸上绘制苍松下一只振翅欲舞的仙鹤,造型夸张、传神生动,其时老人已年届九三,天真烂漫、返朴归真的笔墨描绘出老人对生活的美好祈愿,让我们再一次近距离触摸白石老人“最后的辉煌”。 白石老人的人物画是他绘画中“民间味”的又一突出体现。而木匠的经历又使他比其它画家多了很多创作素材,从这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齐白石由“匠”到“艺”的成功转换。《无量寿佛》和《观音大士》两幅作品大约创作于20-30年代,从作品内容上我们可以轻易地找到寺庙中木雕或泥塑神像的痕迹。造型生动传神,而笔墨的凝练和简约让我们隐隐看出齐白石试图从一个民间画师向一位文人画家进化的人生诉求。两件作品一为杨永德先生旧藏,一为台北著名藏家所有,均出版在白石画集中,其珍可见。

  众所周知,白石山水因其作品稀少、风格卓绝为世人所贵。大约六十岁时为日本友人所画《千帆竞渡》无论格式还是画面都十分罕见,这是一件高半尺余,宽约四尺的横幅,画中沧海茫茫、帆影片片,全以水墨写就,不着半点颜色,气韵生动、夺人心魄,观此绝品,唏嘘之余不由得赞叹中国水墨画之伟大,而白石老人仅凭一己之力便将中国近代山水创作推上高峰。看来,李可染说“笔墨,讲得最好的是黄宾虹,实践最好的是齐白石。”绝非学生对老师的过誉之辞。

  师古而不泥古,这是白石老人在各类创作中所遵循的原则,所以,他的书法从六十岁后就已经脱离了各家巢臼而自浇块垒,79岁时所作篆书对联“大和保元气,景行在高山”以秦诏版笔意参以三公山碑,朴拙酣畅、如锥划沙,荡气回肠之势扑面而来。另一幅行书对联,表现出以李北海体势、郑板桥笔意为骨脉的齐家样式。洋洋洒洒,一挥而就,让我们甚至能够想象出白石老人书写时心闲气爽,悠然自得的神情。

  齐白石的篆刻被老人自诩为“四绝”之首,从他对儿女的遗嘱中“子孙不得一印与人”之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对自己篆刻作品的珍视。其20年代初--40年代末近三十年中,为海上巨贾陆稚雅所刻的七十多方印章的首次面世,是本次拍卖乃至大陆春拍无庸置疑的亮点。“青草池边处处蛙”中“蛙”字以画入印。情趣陡生。“我之大成”,“梅花手段造化神功”,“与米襄阳同癖于斯”,“浮生无一日不画”等作品刀法犀利、布局险象环生,艺术水平之高,堪称篆刻史上的典范之作。钱君陶先生生前曾多次前往藏家处观摩这批印章,并为之题词“石迹耿千秋”。

  在书画市场盘整期间,书法作品的价格表现让人十分欣喜,匡时顺势举办中国书法专场,这个专场中,不仅将有流传有绪的金代第一书家任询《古柏行》行草书卷、赵孟俯书札六帖手卷、“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的文征明行书诗卷压阵,以及祝枝山草书卷、傅山草书十二条屏、王铎草书卷等一批古代名贤的稀世珍品,更兼清末民国时期书家、学者、政客如赵之谦、吴昌硕、孙文、于右任、蔡锷、秋瑾、徐志摩、郭沫若、弘一、沙孟海、林散之等人的罕见墨宝。琳琅满目,蔚为大观。堪称从古到今书法史的一次大阅兵。

  古今绘画专场中,经邵松年收藏并著录于《古缘萃录》的董其昌仿米山水卷,雾霭迷茫、郁郁苍苍、画幅中更有陈继儒题诗,可谓珍稀。金农无论书法还是绘画都无愧其“扬州八怪”之首的称号,《墨梅》轴原为台北国泰美术馆所藏,出版于《金农画集》《中国古代绘画总合图录》《国泰美术馆藏画》等多种画集。并著录于《扬州八怪现存画目》。以淡润的墨色、苍浑的笔触铺染出梅花的如珠似玉,清纯可爱,是冬心绘画的至精之品。近代绘画中,黄宾虹八十八岁所绘《富春纪游》长卷和九十二岁为熊式一所作《西泠景色》可以看出宾虹绘画已臻化境的“太极笔法”,超凡脱俗、炉火纯青,观者莫不叹服。傅抱石《饮马图》八十年代即有出版,《湘夫人》则是参加过傅抱石诞辰一百周年展览并多次出版的佳作。另外,徐悲鸿《蕉荫觅食》、李可染《观瀑图》等都是难得一见的佳构。

  油画雕塑

  油画雕塑专场,2006年秋拍,匡时油画以后八九版块赢得了市场的热烈反响,今春,匡时油画仍以当代艺术为主线,从后八九版块上溯至星星美展和八五新潮,征选了黄锐、马德升、王克平、严力等多位星星美展参与者作品上拍。后八九版块中,以曾梵志的多幅早期作品为最大亮点,尤其是本场最受瞩目的作品——曾梵志1998年所作《面具》已经引起海内外藏家的浓厚兴趣,到时定会有一番激烈争夺。此外,谷文达、徐冰、王广义、毛旭辉、叶永青等人皆有市场罕见的早期作品上拍,这对侧重艺术史脉络的当代艺术藏家来说是难得机遇。自成立以来,匡时一直坚持在早期油画领域的开拓,此版块也是衡量拍卖公司油画专场专业性和诚信度的试金石。匡时历届所上拍之早期油画作品,务求确真,已经赢得业界好评。此番有徐悲鸿女弟子张蒨英1936年作《自画像》,余本1951年作《帆》,冯法祀1979年作《女人体》等上拍,皆为流传有序,多次出版展出之佳作,识者自会珍视。影像版块中,顾德新、洪磊、韩磊、王宁德、马六明、仓鑫等人作品,皆为市场热门。雕塑版块中,本次上拍作品远超往届,尤其以向京巨制《彩虹》为全场雕塑之冠,可创向京新的成交记录。在年轻的当代艺术家中,尹朝阳三幅作品各具特色,尤其以尹朝阳2004年作200×300的巨作《无题》,在万丈霞光中,作者本人身处云端与毛主席相对而视,在《尹朝阳.乌托邦》和《经过.毛泽东》等多本个人画集中皆有收录,是尹朝阳的名作。继上届尹朝阳《天安门》获88万高价后,本场又征得一幅尹朝阳《天安门》,同场还有章剑及刘峰植以天安门为题材作品,藏家也可借此管中窥豹地看出当代艺术家在面对相同政治题材时的不同表现。

  • 上一篇文章: 上海博古斋首场拍卖会于7月开槌

  • 下一篇文章: 地摊青年与创意躁狂症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最新5篇热点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安阳多个考古项目发布...
     开封景龙门遗址发掘工...
     许昌新发现古文化遗址...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最新5篇推荐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安阳妇好墓骨笄
     河南王庄遗址出土的四...
     唐黄釉镇墓兽 引发文...
     
     相 关 文 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本站 |
      豫ICP备07003530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2006-2024 河南收藏网
    Email:henanshoucang@163.com
    地址:河南*郑州*收藏
    未经河南收藏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