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十一月,陆续去参加了几场拍卖会,拍的结果不尽相同,有好有坏,向资深人员请教,答曰:“东西好又便宜当然拍得就好,东西不好当然就拍不出去了。”诚然,任何时候,物美价廉,都是抗拒不了的诱惑,所以说,即使经济不景气,只要拍卖行能征集到好而且便宜的拍品,也会逆市飘红。由此可见,拍品的质量是拍卖行立足的根本。
那什么才是质量高的拍品呢?首先,就是要真,尤其是对于 现当代艺术来说,只有真迹才有价值,其次才是艺术家的名气大小及作品的品相好坏。在11月中旬刚结束的北京2008某秋季拍卖会上笔者看到了一批叶浅予的画作,后偶尔翻叶浅予的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出版),发现画集上有几幅作品与此次秋拍上的叶浅予作品极为相似,遂找来拍卖图录与画集细细比对,发现它们虽然相似,却还是有着细微的差别。这组拍品包括:52号拍品《舞红绸》、53号拍品《快乐的罗索》、54号拍品《夏沙浪山节》、55号拍品《象脚舞》,在《叶浅予画集》中与之对应的作品是《舞红绸》、《快乐的罗索》、《夏河装》、《象脚鼓》。
以在这次拍卖会上的第55号拍品《象脚舞》为例。《象脚舞》与《叶浅予画集》中的《象脚鼓》两幅作品,乍一看竟似一幅画,构图完全一致,如果买家对叶浅予的作品不太熟悉的的话,极易让人产生这是同一幅画的错觉,只有经过仔细比较之后才发现有一些细微的不同之处。比如:两幅画的笔墨有不同之处,如拍品《象脚舞》的用墨比较湿而叶浅予画集中的《象脚鼓》的用墨则凝重一些;从线条上来说 很明显,画中人物的背部线条弧度不同;在颜色方面也有细微的差异,如鼓的底部一为红一为灰;构图细节方面,拍品《象脚舞》中的人物所带头巾打结的地方表现较为简单,而画集中的作品中人物所戴头巾则表现的形象复杂。除此之外,两幅画的款印也各不相同:《象脚舞》的题字为“象脚鼓舞姿 一九八二年浅予写于藻鉴堂”,印为“浅予速写“;《象脚鼓》的题字为“象脚鼓 一九八一年浅予写于藻鉴堂”,印为“浅予”。
其他几幅作品的情况与《象脚舞》相似,都是与《叶浅予画集》中的作品构图完全一致,却在经过仔细比较之后发现在细节上有一些不同之处,至于款题方面,除了两幅《快乐的罗索》款题完全一致外,其余都不同。
笔者在发现这两组作品中的这些问题之后,产生了一丝疑虑: 同样以《象脚舞》与《象脚鼓》这两幅为例,这两幅画可以说是画家以象脚舞为题材进行的同一题材创作,但是就算是同一题材创作,画家会创作两幅构图完全一致,只在细微处有些微差异的作品吗,而且两幅作品的题款及所题位置也极为相似?
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开始大量查找叶浅予先生创作的舞蹈人物画,发现叶浅予先生的确会就某一题材创作很多幅作品,比如延边长鼓、印度装、献哈达、献花舞、内蒙古草原钟碗舞等都是叶先生创作过多幅作品的题材,但在叶浅予同一题材所绘的作品中,笔者从未发现有两幅作品构图完全一致的情况出现,总会有或大或小的差异。以献花舞这个题材为例,笔者在《叶浅予画集》上找到一幅,在某收藏家藏画里也看到一幅,而且这两幅作品是构图比较接近的。但是在这两幅作品中,首先图中舞者的朝向不同,一为左一为右;舞者的衣服以及手托花篮的动作幅度也有所不同,与上文所提到的两幅构图完全一致的象脚舞创作相比,这两幅画区别明显,绝对不会让人认为是同一幅画,看来上文所提到的那两组构图完全一致的作品实在不太符合叶浅予的创作规律。
叶浅予先生的舞蹈人物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深受美术史家的肯定以及收藏家的青睐,这使得叶浅予先生的舞蹈人物画的市场价位颇高,而且在艺术市场上的行情也颇为不错。良好的拍卖记录使叶浅予的舞蹈人物画常常出现在拍卖市场,这些作品水平参差不齐,许多作品真假难辨,使许多买家的态度从一开始的每件必应到逐渐开始谨慎起来。这些年来,拍卖行越做越大,每次拍卖会的拍品越来越多,而买家却越来越谨慎成了现在拍卖的特征,这是拍卖市场的进步还是退步,谁也说不清,但对买家来说,这些年的拍卖经历犹如一堂堂生动的拍卖市场课,每个人都从中学到许多。拍卖市场已今非昔比,但收藏家也愈加成熟,鉴赏水平大大提高,非吴下阿蒙了。联系到当下的经济情况,从国内到国际,各行业都风声鹤唳,经济危机使大家都攥紧了钱包。现在艺术品收藏家的鉴赏水平在逐渐提高,花钱却越来越谨慎,对作品的性价比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了,那些真假难辨、存在疑点的拍品也失去了它的迷惑性,一眼就会被买家否定。所以,拍卖行要看清眼前形势,提高业务水平,更加用诚信来约束自己,不要再心存侥幸,也不用一味哭诉生意不好做。当一种行业发展了20年后,它的进步是必然的。原地踏步,怨天尤人,不会随时代进步而进步的企业,必然会被淘汰的。对于拍卖行来说,拍品的流拍率与企业被社会淘汰的几率是成正比的。顺便提一下那四幅叶浅予拍品的命运,它们都流拍了。
和上面提到的叶浅予作品一样,今年春拍笔者又在北京永乐和北京诚轩两家拍卖公司看到张大千的同一幅书法作品,北京永乐的拍品名称为《书法对联》,而北京诚轩则称之为《行书七言联》,虽然名称不同,但两幅拍品无论是文字内容,还是笔画结构都几乎一致,孰真孰假?最后,北京永乐的张大千《书法对联》以5.6万元成交,而北京诚轩的《行书七言联》则被人以7.28万元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