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春拍季在人们的期待中迎来开门红,火热的气氛扑面而来。5月16日,以强势阵容奉上春拍盛宴的中国嘉德率先举槌春拍。其中,“翦淞阁 文房清供”专场,以其独有的清雅之趣吸引着众多藏家的关注。

龚心钊(1870~1949) 字怀希,号仲勉、瞻麓,安徽合肥人,寓居上海。19岁中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乃清代最后一任翰林院考官。光绪年间出使英、法等国,清末出使第一任加拿大总领事,是清代著名的外交家。龚心钊平生笃好文物,潜心研究,精品颇多,且不时为了一访文物而往返京沪。他著有《瞻麓斋诗文存》,又编译《五洲古泉考》《莎士比凯撤剧词笺》等书。
如今,龚心钊的收藏大多数已由其后人捐献给上海博物馆。从这些闪耀着藏家余晖并庇荫后世的珍贵文物中,我们见证了一位民初大收藏家对于文物的保护态度及其不凡的审美品位与眼光。目前高龄百岁的龚安英女士(龚心钊女儿)仍安居于上海,墨缘不解,汇观无尽,这批瞻麓斋最后的珍贵收藏,因缘汇聚于翦淞阁,正待焕发出新的典藏生命。


明 甘翫铭 一瓢砚
长14.6cm;宽12cm;高2.8cm 2010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 估价:8万元~12万元

独占鳌头 鎏金珐琅铜笔格
象牙髹黑漆座
此独占鳌头鎏金珐琅铜笔格以拨腊法铸制,铜质宝光璨然,作五岳式,昂然耸峙。此器雕工精致,展现出能工巧匠的卓越才华。鳌鱼鳞甲错落有致,尾翼纹理纤细,海涛纹内饰蓝料珐琅,色彩绚丽,与鎏金仙人鳌鱼相映成辉,整体风格富丽堂皇,具有皇家气象,应是康雍时期御用之器。2010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
估价:48万元~68万元
宋 吉州窑剪纸漏花盏
瞻麓斋旧藏
瞻麓斋制硬木外匣、锦布囊匣
“剪纸漏花”是流行于宋代的剪纸艺术,吉州窑工匠巧妙的将其移植在瓷器上作为装饰,别富情趣。
2010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
估价:12万元~18万元
文玩最是翦淞阁
中国的文房清供可谓渊源流长,多如瀚海。纵览文房清供史,上至帝王,中至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下至普通百姓,无一不对文房清供有着极大的兴趣。这些器件虽小,蕴含的却是千百年来文人骚客对生活的艺术点缀,特别是文人审美的一种精神寄托,使其发展到后来装载的不仅仅是根根湖毫,更是成为了一种知识和修养艺术的载体。
说到“文房清供”,则不能不说翦淞阁及瞻麓斋主人龚心钊。“文房清供”是翦淞阁专业研究项目,20年来持续关注宫廷风尚及文人品位兼备的美学思维。此次,“翦淞阁 文房清供”拍卖专场甄选了翦淞阁重要藏品,大多是流传有绪的经典名作,尤以民初上海鉴赏大家龚心钊旧藏古器珍品为主轴。
龚心钊生平笃好文物,兴趣广泛,早年收藏偏重古泉、玺印,为知名的古钱与古印收藏家。他曾出版一部收藏目录《瞻麓斋古印征》,共有八卷,龚心钊在此书的凡例前,自述其古物收藏爱好之由来:“仆幼喜摩挲古物,每侍严君购金石器,必从旁审其真伪,玩其文字,而于古泉印之类尤为笃嗜……”
此外,龚心钊文物收藏的最大特色,在于其精致考究、古朴典雅的包装。无论是书画或各类文玩精品,外盛以瘿木盒、紫檀盒或红木盒,取精致的织锦包面,用柔软的丝绢为卧囊,盒内贴有多方藏印的印文,并附有亲笔撰写的各式标签、题识的纸笺,盒外又贴有龚氏手书品名的题签。据龚安英女士回忆,龚家长年雇有学有专精的工匠。龚心钊量了尺寸后,便会要求工匠制作各种锦盒、木匣,老先生在旁口述指示,亲自监督。在瞻麓斋的瓷器藏品中,随处可见龚心钊对于巧妙结合对象实用与审美的各式巧思。如此专场中“北宋宋拓九成宫醴泉铭”,此拓本特色浓润不湿,光平如镜,如龚氏所云:“此系驼油焦墨毡包迭拓,故色分浓淡如镜而润,郭氏跋云精光异气诚然”。他先钤印多方于纸上,再剪贴于册页各处,最后还附上自己的照片。
翦淞阁主人仰慕龚心钊之鉴赏品位,适与龚氏嫡传后人相识,20年常相往来,未曾间断,并且研究龚心钊的收藏重点、美学理论、囊匣装帧,颇有心得。其中杨玉璇制白寿山慧可断臂像、田黄冻达摩面壁像乃龚心钊平生真赏,源自冒襄水绘园,尤为难得。
书斋里的文人器玩
龚心钊所藏文人器玩尤为精彩,在此次专场中,除乾隆御制的墨、砚等文房用品外,拍品皆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色。如估价在160万元~260万元的 “清康熙 御制松花石龙马砚”,和估价在80万元~120万元的“清康熙 御制松花石灵芝砚”。
民国二年(1913),康熙帝御赐蒋廷锡之“御制松花石龙马砚”,辗转流入藏砚名家沈石友之手,并留拓于其砚谱《沈氏砚林》中。民国六年(1917)沈石友谢世,藏砚尽为后人散出。昭和三年(1928),日人桥本关雪买下沈石友藏砚,后作为担保品被某银行保管。昭和二十年(1945)桥本关雪过世后,部分浩劫遗物散诸海内外,迄今《沈氏砚林》里的名砚仅留存约58方,砚谱中唯一一方松花石砚避开战火仍留有原貌。“御制松花石灵芝砚”为作长方式,砚堂外围设拦水线一周,高浮雕巧制苍老灵芝池。灵芝面上留有石皮巧作,突显天人合一,并具立体雕塑之意趣。此砚所用石材不惜用料,灵芝之下所削去石料,足可再琢磨一小砚。砚背覆手内,镌刻康熙皇帝御书砚铭,并钤二印:“康熙”、“御铭”,当为清圣祖之“御用”上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龚氏手书的藏记中还有收藏价格的纪录。熟悉书画与收藏史者,一定会马上联想到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的收藏,因为项元汴也有纪录藏品价钱的习惯。这些价格纪录,显示龚氏收藏文物,完全是不惜成本代价,甚至出现包装的工本反而高于文物本身价值的情况。有些则是记录了藏家取得文物或将手中重复的藏品脱手的经过,读来意趣横生。如“乾隆御制 龙行雨施墨”盒中有笺记曰:与此同样一品,乾隆边款六字被磨去,辛巳二月以三百元售与荣宝斋。此品于十年前购自北平,尊古费五十元也。老先生平淡写来,却可想见其得意之情。
文人的雅玩与收藏,无形中展现出自身的知识、修养、气质与品位,可以说是“古玩”雅趣当中,最高级的享受。
<-- 内容结束的辅助按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