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精英》第49期——本期关注 林松年 [2007/7/5]
 我也要评论      注: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游客『甘露』于2008/12/4 8:11:05发表评论:
  • 评分:80分
        在今年《梧州日报》主导的义卖书画赈灾活动中,中国当代著名画家林松年老师一幅作于1958年的《秋趣图》洒金笺画作在活动未开始就被加籍华人甘露先生抢先认购,其后众多参观者获悉后无不引以为憾。另外,中国美术家协会指定其捐献并在北京拍卖的《雪鹰》画作,也参拍者众,以极高价格成交,得到善款全部用于赈灾。林老作为万秀区的中国名人,曾任万秀区人大常委,一向求画者众,而对其生活了解甚少,现把他点滴生活片断摘录下来,以飨读者。 </P><P> <br />    林老成名很早,画路极广,精山水、花鸟、走兽、鱼虫、人物,最著名的要算工笔荔枝画,其状栩栩如生,鲜艳娇红,跃然纸上,几可乱真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堪称中国一绝,至今已享誉中国乃至世界数十年,其众多作品被国家级机关、海外华人、外国友人永久收藏,不少书画还被外事处作为礼品赠送国际贵宾,以增进文化交流。早在1956年,便以一幅逼真精微的《秋菊》入选全国美展。1973年其代表作《南国荔枝红》入选全国美展,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丹荔瑞猿图》被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巨幅国画《远瞻山河壮》被天安门城楼管理委员会收藏;《苍龙直上势凌霄》入选中国美协在广东顺德举办的“中国名家作品展”;《七喜图》被加拿大五瑞堂收藏;《果熟来禽图》被美国蔡楚夫收藏;《晓风残月》被中国台湾新竹爱画会收藏;《得利图》被中国澳门华侨报收藏等。 <br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国荔枝红》2001年9月入选由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百年中国画展”,与吴昌硕、徐悲鸿、齐白石等大师画作荟萃一堂;《丹荔瑞猿图》1992年在人民大会堂展出,在众多名画中排名第七,其时参观者众,一位香港朋友欲出价20万元拿走,被大会堂负责人以该作品属于国家所有并为堂内永久收藏断然拒绝。 </P><P> </P><P>     原以为林老对荔枝情有独钟,按理不会常吃荔枝,交谈却听得他大谈荔枝食经,一年尝啖荔枝过百公斤,什么黑叶荔枝、细核荔枝特点如何,早熟和迟熟荔枝味道如何等,细说起来如数家珍。说起其成名的工笔荔枝画,他告诉我,画工和画境皆源于生活,作画定要先观察入微,胸有成竹才落笔。就比如说荔枝,就有连体、大小、孪生、皮纹粗细之分,而荔枝叶就有大小、长短、新老、正斜、仰俯、转侧之别,细分起来千姿百态,听者无不信服。 <br />     林老最喜欢到处画画写生,原野上、荔枝林里、丛林下常见得他们的身影,早年还曾在乡间卧伏几个晚上观察凌晨时分知蝉脱壳的过程。原来知蝉初脱壳时身子是白色的,从壳中钻出来后才慢慢由白变赤再变黑,并在树上潜伏几分钟才拍翼飞去。于是他顿然大悟,继而创作出画作《晓风》,活现了知蝉在月夜荔枝树上脱壳的情景。林老在叙述时,声情并用,让人听得事情就似发生在当下。我想,正是他对生活观察得如此细致,其作品才会如此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P><P> <br />     林老为人不拘小节、洒脱行事,从以下事情可见一斑: <br /> 1979年林老作为广西工艺美术界梧州唯一代表飞赴北京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期间接受中央领导人接见并合影。由于停留日久,林老胡子满腮、形象淳朴,同行劝他修正仪容,他却说领导人注重的是我们的画功,而不是我们的外表,我洒脱做人、无欲无求,何必如此在乎,说罢就登台接受接见。成名后很多我市乃至自治区级领导人登门造访,林老接访也是不修衣幅,随意打扮,毫无拘束。或许正是林老这种超然,无繁文缛节的刻意处世才令他精神集中于画功上,成为中国当代著名画家。 </P><P> 艺成而下 德成而上 </P><P> 林老一直遵循其老师李寿庵“艺成而下,德成而上”的教诲,严于律己、诲人不倦。他执教数十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绘画技法悉心传授给学生,无论是老年大学、书画兴趣班、专业书画班,都可常见他身影,至今已是桃李满天下,培育出如蔡楚夫、何幼明、管政这样的知名画家。 <br /> 今年林老已八十有一,每天依然笔耕不断、坚持创作写生,其精神足令我等汗颜。在此也祝愿他创作再攀高峰,继续为我们带来深远而有影响力的不朽画作。 <br />

    返回内容页】 【关闭窗口】 【我也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