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河北邢台市公安局桥东分局爆出一条惊人消息:去年自称拥有曹操墓造假的10多项铁证而一夜之间蹿红网络的“闫沛东”,真实姓名为胡泽军,其实是一名网上逃犯。2005年,他因冒充记者骗人钱财而被邢台警方列为网上逃犯,目前仍在追捕中。看罢这则消息,联想到去年炒作“闫沛东”的某些网络和媒体同人,格外痛心。曹操墓的真假,本应是一个严肃的学术话题,但在去年的那场争执中,那么多的人,包括有的专家和一些媒体,跟随一个骗子“起哄”造势,不能不让人反思!
“闫沛东”是因少数媒体猛烈曝光而狂飙直上的,“闫沛东”其时正是抓住一种围观唱反调的心理,来为自己搏上位,而少数媒体也通过为其造势争取眼球。须知,“闫沛东”这个人的真实性从头到脚值得怀疑。从一开始,“闫沛东”就显得有些不靠谱。他或只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或见面了也故意闪烁其词,似乎玩媒体于股掌之间。如果此时一些记者坚持新闻界前辈传承的“面对面、眼对眼”的采访方式,总能发现“闫沛东”的心虚之处,总能在其闪烁其词中发现破绽。当时“闫沛东”对外宣称的第一身份是 “河北籍学者”,这是个什么头衔?遗憾的是,个别媒体让本已打上疑问号的“闫沛东”频频出镜。也有少数媒体经过深入采访后否定了“闫沛东”的几种身份,可惜没有进一步深究。
“闫沛东”当时的一些言行,前言不搭后语,漏洞百出,但着实蒙蔽了一些媒体人士。这里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追逐热点,明知其有诈,故意装糊涂,让其当枪使,美其名曰“只要你敢说我就敢写”,这样做,讲严重点就是糊弄受众。而另一种情况则是,让“闫沛东”在网络荧屏和版面露脸的人缺乏基本的辨识能力,是上了“闫沛东”的当。无论出于哪种情况,都严重损害了新闻公信力。
就像会计不能做假账是一种基本的职业要求一样,新闻远离虚假也是一种起码的职业规范。当下,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牢记新闻真实性的底线,治理新闻界的浮躁和虚假毒瘤,当是深中肯綮。“闫沛东”如今原形毕露,正像当年的“周老虎”一样,又一次给我们新闻人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