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收藏网欢迎您的到来!    
  曹操墓学术之争何以变成江湖娱乐    3星级
曹操墓学术之争何以变成江湖娱乐
作者:henansc  来源:河南收藏网     点击数:1244     更新时间:2011/12/11  文章录入:henansc

    核心提示

    12月8日新华社发布消息,河南曹操高陵目前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初评。而4天前,曹操墓争议中的风云人物“闫沛东”刚刚被警方确认为网上逃犯。两条消息,令沉寂一年的曹操墓再次成为焦点。

    在去年的曹操墓争议中,由于“闫沛东”的加入,一场学术之争迅速娱乐化,最后演变成一场江湖娱乐,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学术有争议 围观需理性

    专访曹操高陵考古队队长潘伟斌:

    记者:“闫沛东”事件爆出后,让人们反思很多问题,您认为目前学术环境是否宽松?

    潘伟斌:有的人一直在指责我们缺乏宽松的学术氛围。从“闫沛东”这件事我们得出的结论正好与这样的指责相反,说明了我们的学术环境是相当宽松的。尽管大家对曹操墓提出了那么多的质疑,不管其观点是否正确,相关部门都没有出面进行干预,而是安排组织专家出面做耐心的解释工作,这是正常和理智的方法。

    正常情况下,学术问题提倡大家讨论,而且这种讨论也是限定在自然人之间进行的,但是“闫沛东”却是个例外,他始终深藏不露,这是极为不正常的。他四处说自己隐姓埋名地到处调查,到处躲藏。现在事实证明了他躲藏的真实原因,并不是像他所说的那样是因为揭露了曹操墓的造假,而是自己到处招摇撞骗,犯法所致。他之所以能够成功,其根本原因是他挟持了民意,挟持了部分舆论。

    记者:网络舆论的力量往往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回溯去年“闫沛东”事件,您如何看待网络围观现象?

    潘伟斌:网络普及后,经常出现网络围观现象,这种围观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一些涉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涉及弱势群体的问题,在大家的围观和声援下最后绝大部分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网络舆论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但是有些学术上的热点问题,围观就需要理智。比如曹操墓,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可是围观的结果,生生将它造成了一个社会事件,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记者:关于“闫沛东”事件,应该从中汲取到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潘伟斌:通过这件事,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学术的问题应该用学术的方法来解决。

    大家应该理性地对待问题。常言道术业有专攻,人不是全才,应该尊重有关专家的意见,让大家回归到理性思考上来,你不能让一个农业专家来评价航天项目的好坏。只有这样,只有尊重知识,才能鼓励大家有更大的责任感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我们认为大家都有质疑的权利,但是,却担心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滥用这一权利,总是将自己置于道德制高点上,制造某种混乱。我们不怕学术上的百家争鸣,但是担心有些人无中生有,败坏风气,制造矛盾,诋毁科学的神圣。

    “学者”原是骗子

    12月8日,新华社发布消息,河南省曹操高陵目前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初评。

    相关的又一爆炸性新闻是,12月4日下午,河北邢台公安局桥东分局发布微博,自称拥有曹操墓造假十多项铁证而引起热议的“闫沛东”,真名胡泽军,6年前因冒充记者骗人钱财而被警方列为网上逃犯,目前正在追捕中。

    这两条消息,令暂时沉寂的曹操墓,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2009年12月27日,曹操高陵在河南安阳得到考古确认,但随后部分专家质疑曹操墓真假,争议很快分成“挺曹派”和“倒曹派”两大阵营,双方战论激烈。

    在双方争议白热化之时,“闫沛东”横空出世,大出风头,不时发出惊人论断,一度成为“倒曹派”代表人物。

    12月7日下午,被“闫沛东”爆料“造假”的曹操高陵考古队队长潘伟斌在接受采访时,只是淡淡地表示,“闫沛东”去年的言论,不仅对自己是一种人身攻击,还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但无论如何,“争议让大家更多地关注了考古这项工作”。他同时表示,目前,曹操高陵的考古保护工作正在按照规划有序进行。

    对于“闫沛东”被追捕一事,河南省考古主管部门不予回应。去年9月份,针对闫沛东多次向媒体爆料安阳曹操墓出土石牌出自南阳某地下造假工厂的言论,一直沉默的河南省文物局有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南阳造假一事不存在,有关曹操墓真假的讨论已不在学术讨论之内,作为文物主管部门不便介入。

    相较于官方的沉默与低调,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村委会主任徐焕朝言语激动,表示等警方抓到“闫沛东”后,他们要依法追究其造谣、诽谤的民事责任。

    实际上,早在去年,被“闫沛东”攻击为曹操墓“造假”的潘伟斌、徐焕朝等,已在律师的陪同下,表示要追究“闫沛东”的法律责任。但终因“闫沛东”行踪飘忽不定,只好作罢。

    学术之争成娱乐狂欢

    安阳曹操墓确定,被列入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曹操墓真假之争,成为2010年社会关注焦点。尽管官方及相关学者专家针对质疑给予了详尽的解释,但是,曹操本身的传奇历史以及民间诸多传说,给曹操墓涂满了神秘色彩,真假之辩愈演愈烈。

    “闫沛东”的出现,使得这场争论成了媒体聚焦下的肥皂剧,“闫沛东”隔三差五发表言论和证据,媒体追逐报道一波三折,网络上不少网友兴奋不已推测和猜疑,犹如不断更新的连续剧,将一场本应是学术之争的事件迅速娱乐化,直接演变成一场公众狂欢。一位媒体人悲哀地评价说:“闫沛东”成功地将学术争论列入了娱乐版新闻。

    2010年1月4日,“闫沛东”进入公众视线。他自称从事三国文化学术研究及魏晋南北朝考古21年,足迹遍布冀豫,在北京一家文化公司工作,与邯郸市临漳县及安阳等业内人士颇为熟悉。并称曹操墓不应在河南出现,而是在河北。

    2010年6月15日,在北京一家报纸的报道中,“闫沛东”首次被冠以“三国文化研究学者”头衔。

    如果说,争议初期“闫沛东”似乎还只是拿出一些不新鲜的观点吸引“观众”。但自去年8月份起,“闫沛东”的一系列反常言行,不但把自己推到了舆论浪尖上,也硬生生把严肃的学术争议演变成了娱乐节目现场直播。

    2010年8月23日“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在苏州召开。会议上,“倒曹”派某代表人物宣布:河北专家闫沛东,手里有安阳曹操墓造假的铁证”。一石激起千层浪,“闫沛东”的“铁证”,吊足人们的胃口。

    然而,“闫沛东”却在2010年8月28日声明:“我连苏州‘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都没有参加,更没有在论坛上说我手里有证明曹操墓造假的‘铁证’。”同时声称只愿意做学术讨论,不想被人利用。

    但蹊跷的是,事隔两天,“闫沛东”突然称自己掌握有“铁证”,并很快公布了一份所谓的“铁证”:称安阳县安丰乡党委书记和文物考古队队长潘伟斌联合造假,安排人在南阳一假文物窝点订制了63块“魏武王常所用石牌”,并埋入墓内。消息一出,全国一片哗然。

    “闫沛东”的反复无常,令人狐疑。去年9月,河北、河南两地媒体开始调查“闫沛东”的真实身份,惊讶地发现,“闫沛东”拥有多个名字,号称的四个头衔全是子虚乌有。最夸张的是,没有人知道真实的“闫沛东”到底什么样。

    然而,面对媒体的调查和揭露,“闫沛东”依然行事高调。被指造假的曹操高陵考古队队长潘伟斌和有关人员曾一度要诉诸法律,“闫沛东”在自己的网易博客上却发文称:我只是神秘的传说,他们永远不知道对手是谁?怎么告?依照法律也根本无法立案。之后连续更新微博,自认“江湖中人”,坚称“所有公开身份全是真的”,并不无预见性地表示“决不放弃公布证据,终结‘曹操墓’的正义立场”,“会死在打假阵地上”……

    如今,话音犹在耳边回响,这位“专家”已经倒下,如此戏剧性变化令人感慨。

    “闫沛东”倒下的背后

    一场原应严肃的学术探讨,如何变成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娱乐事件?

    考古界的一些专家并不太愿过多谈论“闫沛东”,但也表示,“闫沛东”最初也许只是想利用热点问题借力上位,沽名钓誉,为自己日后“策划活动”积累资本。然而,事情的进展改变了闫沛东的初衷。也许,事态的发展也令“闫沛东”意想不到,身不由己。

    有舆论认为,在这场争议中,当前一些学术机构公信力不高,是导致这场争议被娱乐化的关键。正是由于公众对专家们的权威解释不信任,才有了“闫沛东”们滑稽可笑的“埋石碑”假证据。

    争议的相关背景也不容忽视。曹操墓考古确认之际,正值各地争相发展文化旅游业,争抢文化历史名人资源的报道屡见不鲜。曹操的历史生平牵涉到河南、河北、安徽三省,曹操墓惊现河南,相继而来的便有开发利用之利益;再加上曹操的传奇人生,“三国演义”小说、“72疑塚”等传说在民间流传甚久,质疑之声在所难免。

    事实上,有了特定的背景,对曹操墓的关注和争议,注定充满了业余性和文学性。

    由此可见,一场可以预见的走红争论,必定有其极高的利用和炒作价值。一位亲历争论、跑文化战线的资深记者最近表示:“我们大家都应该反思,曹操墓真假之辩,真正的学术意义含量有多少?又有多少所谓的‘学者’和‘有关人士’因此辩论,出名出书又获利!”

    在极其复杂的心态下,围观这场争议剧情的发展,让不少人失去基本的判断。争论白热化之时,考古专家多次呼吁:尊重事实,请以科学的精神进行学术争议。但这种呼吁理智的声音很快被淹没在网络狂热的情绪之中。

    有读者披露,“闫沛东”博客上的照片曾用了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研究所前所长刘庆柱的照片。令人遗憾的是,当时一些媒体也刊登错了这张照片。即便后来有媒体发现并揭露了“闫沛东”的造假身份,依然挡不住传媒对“闫沛东”们的热衷报道,“闫沛东”甚至在某媒体上公开否认身份造假。

    一个有案底的犯罪嫌疑人,理直气壮地出现在公众视线中,并俨然以“专家学者”自居,不得不让人反思:浮躁,才是曹操墓争议娱乐化的土壤。

 

  • 上一篇文章: 抓住“闫沛东”

  • 下一篇文章: 河南:不可移动文物达6万余处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最新5篇热点文章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安阳妇好墓骨笄
     河南王庄遗址出土的四...
     龙山文化 高足灰陶盘...
     新石器时代 灰陶器盖...
     夏 灰陶带鋬鬲
     西汉 晚期褐绿釉斗狗...
     
     最新5篇推荐文章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安阳妇好墓骨笄
     河南王庄遗址出土的四...
     唐黄釉镇墓兽 引发文...
     探秘殷墟博物馆 感受殷...
     
     相 关 文 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本站 |
      豫ICP备07003530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2006-2024 河南收藏网
    Email:henanshoucang@163.com
    地址:河南*郑州*收藏
    未经河南收藏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