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脊龙吻灰塑
屋脊灰塑
灰塑在嵊州又称为堆塑,该工艺的应用由来已久。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嵊州城西出土了一件西晋太康九年(288年)的青瓷堆塑罐,其盘口堆塑了亭阙和人物,亭阙上所呈现之屋脊和屋角高起反翘,舒展飘逸,形式美观。至唐宋时期,灰塑艺术已发展成熟,明清已十分盛行。嵊州灰塑选用上乘的石灰、桐油或骨膏、麻筋等传统材料,将其反复捣固,经打样、选料、制灰、立架、挂壳、批灰、刻划、圆活、上色等工序成型。与砖、石、木雕工艺同时使用,相互辉映,相得益彰,对建筑物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一、创作上形式与意境相结合
传统灰塑艺术大致有浑塑、透塑、镂空塑、剔地塑等手法,往往是各种手法齐开并进。虽不能像其他艺术那样表现出华丽的色彩魅力,但纹样却显露出很强的立体感和丰富的层次感。
在创作设计上,灰塑十分讲究形式美,更注重意境的呈现和表达。如嵊州市城隍庙中的古戏台,于垂脊头上设计的瓦将军“岳飞枪占小梁王”场景中,岳飞单骑战马,身披铠甲,手持历泉枪;小梁王只身前倾,手握大刀,摆开战势。双方怒目对方,两兵相见,似乎一场你死我活的交战正在进行。此场景与戏剧演出专用场所古戏台相呼应,达到了形式和意境两相宜。
二、题材上具象与象征相结合
嵊州灰塑非常注重具象与象征的结合。植物类的梅、兰、竹、菊等;动物类的麒麟、喜鹊、牛、马等;人物类的岳飞、关羽、黄忠、张飞等题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在灰塑艺术中表现得生动自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还有一种是抽象图案,如传说中的飞天、神、佛、火焰、各种几何纹,又如民间常用的福禄寿喜神等。这些构思巧妙,殊含深意的灰塑艺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渴望。
三、功能上实用与艺术相结合
建筑的本质是供人类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利用园林古建实用构造依形而就,巧妙地将自然的“形”与人工的“艺”结合起来,达到既有实用性,又有装饰性的效果。如窗,是用来采光通风的,古时门窗谓之“户牖”,人们把它当做美化的对象。有人用吉祥图符“盘长纹”来美化,其图谱盘曲连接,无休无止,显示绵延不断的连续感,表现世代绵延,福禄承袭,财富源源不断,以及爱情的永恒等含义。
四、形式上结构与审美相结合
园林古建筑中普遍采用木结构,灰塑艺术则借助于木构架的组合和各种造势进行艺术创造。灰塑在建筑物上用于门额窗框、墀头墙顶、屋面瓦脊、檐口挑角、亭台牌坊等处。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给园林古建运用屋顶形式创造艺术形象方面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歇山顶,它有九条屋脊,工匠根据每条脊的位置和构造,灵活地采用各种艺术灰塑。比如于正脊中央安排“三星高照”、“一品当朝”、“千秋万代”等大型主体图案,重点反映主人的建构立意,审美趣向;四条垂脊是为支撑正脊而筑的,它的观赏面在于两侧,主要设计博古、花卉、卷草等粗线条装饰图案,布局较为疏朗,题材简明;戗脊形态如鸟之翅膀,称之为翼角,主要布置草龙、阳花、凤凰等长条形图案,使用这些素材的好处是能任意变形,自由伸展,有利于与弧形屋脊线保持一致,突出灵巧、飞动的一面。
园林古建经过具有独特魅力的灰塑艺术的处理,原本笨重的屋盖变得轻盈灵巧,原本呆板的屋角变得舒展飘逸,原本凝固的建筑变得灵气十足,生机勃勃地表现了 “整体空间美”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