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窑是我国北方以烧制青瓷为主的著名民间瓷窑,分布于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上店村、立地坡、陈炉镇一带。其创烧于唐代,烧制黑釉、青釉、白釉瓷器,五代末至宋受越窑影响烧造青瓷,宋代青瓷得到很大发展,北宋中期以后为鼎盛时期,以刻花印花装饰为主,尤以刻花的刀锋锋利和线条流畅为宋代同类装饰之冠。
金灭北宋以后,金朝占领了黄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大片地区,和西夏、南宋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现今陕西境内基本上属于金王朝的统治区域。由于连年战争的破坏,北方瓷窑生产受到一定影响,但以烧制生活器皿为主的耀州窑,生产仍然得以持续,并有一定发展。自金代开始,耀州窑出现的一种姜黄釉青瓷渐占上风,同时,属于磁州窑系的白地黑花瓷,白瓷等呈迅速上升之势,这时的器物造型纹饰简单,图案形象刻板,产品质量明显不如宋代,标志着耀州窑系的青釉瓷生产趋于衰落。到了明朝以后,耀州窑的瓷器烧造逐渐衰落直至停烧。
西岳庙文物管理处收藏一件金代耀州窑姜黄釉剔花诗文枕,长38.5、宽16.5、高8.5-10.3厘米。枕由枕面、四壁和枕底构成。枕面和枕底均呈椭圆形,枕面后高前低,中间微凹曲,增加了枕的舒适性。枕面四周一周双线凹弦纹围成边框,框线内正中刻划一首行书七言绝句:“风冻寒江鸟不飞,雪花零落暮云垂,渔衰景句真想尽,急手先书郑谷诗。”韵味十足,对仗工整。诗文两侧边各缀一朵剔花折枝宽瓣花朵,以双线界格与诗文分开。枕体中空,为了防止烧造时胎体胀裂,枕壁正面中间留有一小圆气孔。整个瓷枕除底部露灰白胎外,其余均施姜黄釉。
瓷枕是中国古代瓷器中较为流行的一种造型,始烧于隋代,流行于唐代以后。据说开始时是作为陪葬的冥器,以后又作寝具和诊脉之用。宋金时瓷枕的发展进入繁荣时期,不仅器形较前代有所增大,而且装饰技法也突飞猛进,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纷纷采用,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表现力和艺术性。从大量传世和出土的古代瓷枕来看,当时文化领域许多诗词已较多应用在烧瓷工艺中。但是西岳庙珍藏的这件瓷枕,其诗文笔法较为凌乱、拙扑,笔画僵硬呆板,方折笔较多,而且诗文中的“垂”字下半部和“尽”字的大部分已刻划到边框以外,显然是民间匠人率意而为。诗中提到诗人郑谷,为唐代末期诗人,字守愚,宜春(今江西宜春市)人。僖宗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因以《鹧鸪诗》得名,又称郑鹧鸪。其诗多为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
古代人认为玉、瓷可爽身怡神,因而人们的寝具多用瓷枕。今人都用软枕,因而对古人用硬枕往往觉得不可思议,其实仅是时代风俗不同而已。近年在陕西许多偏僻的农村地区,尚能见许多老一辈人习惯使用一种高而硬的石枕,以岫玉制成,状似元宝,两头翘中间低。据说长期使用可清凉败火,安神镇邪。
西岳庙收藏的这件瓷枕,应是当时民间常用的一种寝具,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使我们得以管窥金代的制瓷工艺和文化民俗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