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柳林县杨家坪村发现一件珍贵的远古石臼。据当时在场的人们回忆说,出土时里面还有几把石斧。
这件石臼质地为白石砂岩,呈圆台状,通高63厘米,上底直径60厘米,臼窝口径40厘米,深40厘米;下底直径50厘米。做工粗糙,没有任何纹饰,从出土时臼里同时出土的几件石斧可知,其年代久远,至少也有7000年的历史,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农产品加工工具——杵臼类。
杵臼是人们最早加工谷物的工具之一。方法是用木棍直接捶打谷穗使之脱粒,而后才发展为舂打。因此最早的杵就是一根粗木棍,最早的臼就是在地上挖一个圆形的坑,将谷物倒进坑中进行舂打,《易·系辞下》:“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说文解字》:“古者雍父初作舂。”《世本·作篇》:“雍父作臼杵,舂也。”宋衷注曰:“雍父,黄帝臣也。”说明杵臼发明于原始社会末期的黄帝时代。实际上杵臼的历史可能更古老些。
从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使用杵臼的情况看,最早的杵臼是所谓地臼,即在地上挖一个坑,铺上兽皮或麻布,倒进谷物用木棍舂打。稍后发展为木臼,即在砍下大树以后的树桩上挖一个圆坑,倒进粮食用木杵舂打,称之为树臼。进一步用砍下的一段树干制作木臼,可以移动,便于使用。最后才使用石头制作的石臼。
从考古资料看,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山东省滕县北辛遗址都发现距今7000年左右的木杵和石杵,但未发现臼,推测当时可能是使用地臼或者是陶臼,安徽省定远县侯家寨遗址曾发现7000年前的石臼,杨家坪石臼的出土进一步说明石臼的历史也非常古老。本着对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的宗旨,当地对石臼进行了妥善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