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收藏网欢迎您的到来!    
  拍卖公司热衷“制造天价” 媒体应避推波助澜    3星级
拍卖公司热衷“制造天价” 媒体应避推波助澜
作者:henansc  来源:河南收藏网     点击数:1128     更新时间:2011/6/25  文章录入:henansc

  当前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些罕见拍品的高价成交,从2009年秋拍出现破亿成交纪录以来,每逢春秋两季大拍都有成交破亿的拍品,拍卖纪录也是从1亿元到4亿元再到5.5亿元扶摇直上。这些天价纪录引来媒体的围观,大众也来凑热闹,每逢重要拍品都有大批媒体现场伺候,以致有的媒体就以天价说事。借用一句流行的套话:都是高价惹的祸。

      对这种高价行情该怎么看?首先我们会想到谁会如此高价出手?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内地艺术品拍卖刚刚开始,就有人称“罗伯特张”的知名香港收藏家张宗宪,在拍卖会上抢购最重要、报价最高的拍品。这种业内人士叫做“抢帽子”的策略,在手握重金的大买家看来很有效,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红色经典”收藏就是一个实战的范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有相当规模以及足够份量的主题精品收藏。

      而高价行情对于卖家也实在很有吸引力。就拿今年春拍为例,仅香港苏富比就在书画、瓷杂与油画三大板块中分别推出梅云堂专拍、玫茵堂专拍与尤伦斯专拍;北京的中国嘉德则有书画的张学良、张岳军收藏专场、黄花梨家具的“侣明室”专场等,均出自全球知名的重要藏家。这些都反映了当前的高价行情对他们的吸引力。

      在这种高价行情中,买家和卖家有一个正面的循环:新的资金、新的买家不断涌入,重要拍品也不断出现,而新的收藏价值也不断被重新发现。由此,高端收藏家之间完成了高额换手、世代交替,也形成了拍卖业的生态平衡。而中国艺术市场的交易额也从全球第三跃升为全球第一。

      更重要的还是由此带来的财富效应:2009年发动这波行情的大买家确实善于把握大势,他们的“抢帽子”,实在是艺术市场快速上涨行情中的有效策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仅对业内人士,而且对那些掌握庞大规模“热钱”苦苦寻找投资方向的资本玩家,更是具有示范作用。

      毋庸讳言,高价行情对拍卖行是巨大的诱惑。不管是拍卖的规模(包括拍品的数量、拍卖的成交率和总成交量),还是拍卖会上的天价成交,都是那些野心勃勃的拍卖公司十分渴望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拍卖场上明文规定禁止的假拍和拍假,还有买断拍品等,就可能成一纸空文;更有佣金折扣、买家延期付款等潜规则也屡有所闻;至于那些籍籍无名的小拍卖公司在鉴定和拍卖中的旁门左道更是屡见不鲜。

      不过,不应忽略的是,高价行情也有媒体的“功劳”。天价行情总是夺人眼球,媒体更是围观起哄。在众多的媒体报道中,有许多煽情的修辞耸人听闻,或者迎合读者的阴谋论和窥视欲,但其中又有多少事实与冷静观点?在拍卖现场,许多媒体就等着天价成交落槌的那一刻,一旦落槌,尽管拍卖会还在继续,记者们却已离开现场。中国艺术市场在需要规范的同时,亦需要具有基本行业知识和新闻职业操守的媒体人。

 

  • 上一篇文章: 首届北京非遗拍卖会成交500余万元

  • 下一篇文章: 上海拍卖行表态:不刻意追求天价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最新5篇热点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安阳多个考古项目发布...
     开封景龙门遗址发掘工...
     许昌新发现古文化遗址...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最新5篇推荐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安阳妇好墓骨笄
     河南王庄遗址出土的四...
     唐黄釉镇墓兽 引发文...
     
     相 关 文 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本站 |
      豫ICP备07003530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2006-2024 河南收藏网
    Email:henanshoucang@163.com
    地址:河南*郑州*收藏
    未经河南收藏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