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收藏网欢迎您的到来!    
  龙门石窟洞窟墙壁内首次发现石刻造像     3星级
龙门石窟洞窟墙壁内首次发现石刻造像
作者:henansc  来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点击数:116     更新时间:2025/5/7  文章录入:henansc


来自龙门石窟研究院的最新消息,为配合龙门石窟东山擂鼓台南洞加固维修保护工程,考古人员对擂鼓台南洞前壁(西墙)内的填充物进行清理时,出土了较多精美遗物,并发现石刻造像和建筑构件80余件,这是龙门石窟首次在古代维修工程的墙壁内发现造像。

石刻造像为什么会被放置在洞窟的墙壁内?何时被放进去的?有什么用途?一个个谜团牵动着考古工作者的心。



洞窟前壁墙内填充的遗物  龙门石窟研究院供图

龙门石窟东山擂鼓台南洞前壁(西墙)由石块、青砖垒砌而成,宽约1.3米。在墙的内部填土中,发现有遗物填充,经逐层清理出土有砖、陶质遗物100余件,其中编号的石造像残件80余件、门砧石1对、陶质脊兽残件数件。以洞窟窟门为界,门南侧夹墙中出土遗物56件,北侧夹墙中出土遗物28件,初步观察多数造像残件可以拼对修复。经清理,这些遗物逐层摆放,垒砌于墙内。



本次出土遗物以石刻造像为主,有佛头、菩萨像残件、头部残件、花纹残件、莲座残件、造像脚部残件和1对门砧石(门墩)等。其中一件圆雕佛头,头像保存完整,高38厘米、宽22厘米、厚19厘米,头顶有高肉髻,肉髻和发髻表面饰品字形水涡纹,头两侧和后部发纹雕刻波浪状起伏,面相丰满圆润,长眉细目,眼睑微启,直鼻,鼻尖稍残,双唇饱满,曲线柔和,神态恬静祥和,下颌圆润,颌下有内凹弧线,整个头像雕刻精美,具有鲜明的龙门盛唐造像风格,判断时代为7世纪末-8世纪初。


考古人员对佛头进行初步清理 龙门石窟研究院供图

出土的几件造像残件,均圆雕像,体量较大,其中1尊佛像残件高76、宽55、厚28厘米。1件菩萨半身像高55厘米、宽39、厚22厘米;1件菩萨脚及莲座残件高45、宽54、厚34厘米,均为头部以下的身体部分。另外还有一些造像为擂鼓台南洞墙壁上坍塌的结跏趺坐像残件,个别还残留有彩绘痕迹。门墩石长54厘米、宽29厘米、高31.5厘米,中部有槽孔。


考古人员对洞窟前壁墙内的填充遗物进行清理  龙门石窟研究院供图

根据洞窟在早期的坍塌、前壁和窟顶前部垒砌的青砖、前壁内的出土物、2008年擂鼓台区窟前遗址考古发掘以及结合历史文献记载的古代地震史等推断,前壁墙内填埋造像应该在明代中晚期,其目的主要是古代在修复加固洞窟前壁的时候填充于墙内,节省砖石等用料。造像来源,可能为石窟中塌落的残块和该区域在唐宋时期为香山寺别院并存留、散落有部分圆雕造像。而出土的完整佛头,填埋较深,上部有山石料礓等堆积,非夹墙内出土,推断为晚唐-宋时期即已塌落掩埋于此。

此次配合保护工程的考古清理,是龙门石窟考古工作中一次石刻造像的集中出土,也是首次在古代维修工程的墙壁内发现造像。这些造像数量多、体量较大、造像精美。本次考古发现,对研究龙门石窟唐代造像艺术、擂鼓台区的历史沿革、古代维修加固历史和地震史、经济社会状况,以及深化石窟保护研究等有重要价值。


  • 上一篇文章: 漯河出土的战国时期青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最新5篇热点文章
     龙门石窟洞窟墙壁内首...
     南阳八里桥夏代遗址出...
     饶介《草书韩愈柳宗元...
     《张暐妻许日光墓志》...
     2025年国家文物局公布...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安阳多个考古项目发布...
     
     最新5篇推荐文章
     龙门石窟洞窟墙壁内首...
     漯河出土的战国时期青...
     南阳八里桥夏代遗址出...
     《张暐妻许日光墓志》...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相 关 文 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本站 |
      豫ICP备07003530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2006-2024 河南收藏网
    Email:henanshoucang@163.com
    地址:河南*郑州*收藏
    未经河南收藏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