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收藏网欢迎您的到来!    
  “国瓷”还需国人鉴,顶级“青花”在中国    5星级
“国瓷”还需国人鉴,顶级“青花”在中国
作者:陈卫东  来源:天山网原创     点击数:3581     更新时间:2007/4/15  文章录入:henansc
        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英文中的China指的就是瓷器。世界认识中国也是从它开始,它是全世界范围内“土”与“火”最完美的结合,它不仅创造了人世间的美,由此也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这是我们祖先辛勤劳动与聪明才智的结晶,是对整个人类社会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青花瓷也是我国首创烧制,它蓝白相间,清幽淡雅,晶莹剔透,倍受世人的青睐,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人们把它奉为“国瓷”实不为过分之言。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史上的骄傲,也是当今华夏儿女的自豪。随着近些年来国际艺术品市场对中国古代瓷器的不断追捧,价格不断的攀升,世人对它关注的目光是越来越多,随之而来也引发出诸多的问题,其中,有关“鉴定权”、“发言权”的话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2003年1月17日《人民日报》第8版刊登了一篇标题为《高科技揭开古耀州瓷之谜》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深思。“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冯松林副研究员说,中国古陶瓷享誉世界,但到近现代之后,古陶瓷研究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甚至对国际上的中国古陶瓷,我们都没有鉴定权。他和科技界的同行们有一个理想,就是争取我国在国际上拥有中国陶瓷的鉴定权,……”
    2005年7月12日,随着英国伦敦佳士得拍卖行的一声槌响,一件中国元代青花“鬼谷下山图”瓷罐以约折合人民币2.3亿元的“天价”拍出,在它以无穷的魅力征服和震撼了全世界的那一时刻起,这件被称为世界上最珍贵的中国古代青花瓷再一次定居国外了。我国著名古陶瓷鉴赏家裴光辉先生在质疑其真伪的同时,还说道:“佳士得拍卖中国文物,鉴定专家居然没有一个是中国专家,为什么中国艺术品的真伪要让外国人说了算呢!”
    浏览网络传媒信息,还有这样的说法:“文物鉴定由洋人主持将被实现,我们将失去发言权。”
    如此种种说法,说明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呢?中国的古陶瓷界、学术界、收藏界在向世人发出的是一个怎样的信息呀!是妄自菲薄?还是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而受到冷落?是气愤?不平?或是无可奈何?但不论怎么说,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与我们自身的这个群体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要找出形成这种认识和看法的根源所在,首先必须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检讨。我们不要总是躺倒在祖先创造的古老文明之上“吃老本”,更不要怨天尤人。我们要清醒地认识那些只是“曾经的辉煌”,并不能代表“当今的成就”。我们应当扪心自问,自问我们在国际社会上居于何等地位,自问我们有多少新的研究成果公布于世,也自问我们的鉴赏能力究竟达到了一个怎样的高度,自问我们是否问心无愧。近些年,随着国家的稳定和谐,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内艺术品市场也在日渐火热和繁荣。可是偏偏有些人在如此大好的形势下,却忘了本变了质。在古陶瓷界、收藏界和学术界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原本不该出现的人物和事件,令人差强人意。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内某些专家、学者为了迎合市场而急功近利,丧失了基本的目标,把自身的所学归于市场化、金钱化;由于利欲心的膨胀,使严肃的学术研究、文物鉴定趋于商业化、泡沫化。更有甚者竟参与制假贩假,哄抬物价,指鹿为马,颠倒黑白。这不仅诱使一些收藏爱好者蒙受了原本不该蒙受的损失,也令其收藏观念步入了盲区与死角,同时更加严重地破坏、扰乱和阻碍了国内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发展。中国古陶瓷界、学术界、收藏界中的这种鱼目混珠、混乱不堪的局面,导致了在国际社会上诚信度的下降,信誉的滑坡,研究水平也遭到了质疑。这样一来,我们还怎能在国际上拥有一席之地呢?还怎能拥有对中国古陶瓷的“鉴定权”、“发言权”呢?!不是我们“要让外国人说了算!”而是国际社会不让我们说了算。这是“家丑”,但一定要“外扬”!因为这只是中国古陶瓷界、收藏界、学术界中一小撮害群之马的所作所为,造成了“一条鱼闹得满锅腥”的结果,因此我们一定要清除自身上的这块“肿瘤”,为其“刮骨疗毒”。在我国,绝大多数古陶瓷人仍然是在为这项事业无怨无悔地投入着、不懈的努力着、执着地追求着、忘我的拼搏着,他们时时刻刻地在为此尽职尽责、尽心尽力。要想在国际古陶瓷界占有重要地位,要想拥有对中国古陶瓷的绝对“发言权”、“鉴定权”,我们首先必须具备领先于世界的研究水平,他人懂的我们要懂,他人不懂的我们也要懂;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持有诚信于人和诚信于己的客观务实的态度,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与尊重。而这些并非都是理想中的鸿猷之志,在有些领域我们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2006年9月27日《中国文物报?收藏鉴赏周刊》发表了以《一件“嫁妆瓶”上新发现的“青花料”》为题的文章,同年,首届景德镇元青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元青花研究》(被《EI》收录)中也收录了一篇标题为《普通的嫁妆瓶,绝妙的青花料——一个世界性的新发现》的文章,与此同时国内外二十几家新闻网站、收藏网站、古陶瓷网站也相继转载了这两篇文章。其实,这两篇文章表述的是同一个内容,这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古陶瓷研究人员赵云杰先生耗费五、六年时间和精力的研究成果。文中运用了科学的测试手段和正确的理论依据、公式以及缜密的逻辑思维分辨、解析、论证并认定了中国古陶瓷史上的一个十分重大的发现——一对儿用含砷、钴元素的天然金刚石作为青花呈色颜料的古代青花瓷瓶。这是一篇集对比、发现、探索、研究和结论俱全的具有客观性、严谨性、科学性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中国古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在世界陶瓷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虽然至今为止仍然存在很多未能发现与未能破解的奥秘,但它的博大精深是人所共知的,这也正是吸引全世界范围内诸多爱好者投身于它痴迷于它的主要原因。而今,此种青花钴料的发现与认证,是震惊世界的,不但填补了国内外陶瓷史上的一项空白,而且也为中国古代陶瓷史这部长篇巨著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充分反映出我国的古陶瓷研究并不落后,恰恰在某些领域还远远超出国际水平。没有实践,没有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古陶瓷的鉴定权是建立在对它深入细致的研究基础之上的。
    赵云杰先生的研究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据笔者的了解,这些年,他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的古玩市场,拜访了中国科学院属下的多家科研机构,咨询了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数所高等学府,请教了故宫博物院、各省市博物馆的众多古陶瓷专家和学者,单单探讨性的信件就手写了六、七百封,总计八十余万字。后来,为了能够引起更多的中外古陶瓷专家的高度重视,曾公开“悬赏”人民币1万元至10万元来请人“推翻”他的研究结论。但正确的结论是没有人能够推翻的。赵云杰说:“瓷器在世界,可是瓷学在中国。中国的古陶瓷门类众多,窑口复杂,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发现和探索的空间,这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事情,这是我们广大古陶瓷人的事情。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不要作茧自缚,应当开阔眼界,与时俱进,用事实来证明我们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在更多的领域取得成绩争得在国际上的发言权、鉴定权。”
    最后,再说一说那件“天价”的“鬼谷大罐”吧,它与赵先生发现的这对儿青花瓷瓶又是谁高谁低谁优谁劣呢?笔者毫不掩饰也毫不夸张的用“小巫见大巫”做为对此的评价语。众所周知,元代青花瓷之所以能够有如此之高的经济价值,起主要作用的是它使用了一种比较珍贵和稀少的“进口青料”,而这种青花料的本质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天然水晶、石英类的矿物,如果它缺乏了这个最基本的要素,那么不论是元代或是宋代哪怕是唐代的青花瓷,其价格也会一落千丈。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稀有最珍贵的天然矿物,是王者,是至尊,岂是水晶、石英类矿物可以与之相比的吗?就像一枚镶嵌水晶的戒指与一枚镶嵌钻石的戒指,又怎能同日而语呢?再有,根据“物以稀为贵”的理念标准衡量,类似“鬼谷大罐”的青花瓷有八件之多,而用金刚石作为青花呈色剂的目前全世界只此一对儿。所以我们说,“国瓷”还需国人鉴,顶级“青花”在中国,这是实事求是的说法。
 
(责任编辑: 佟志红 )
  • 上一篇文章: 子刚牌——古玉第一佩

  • 下一篇文章: <<华豫之门>> 新乡鉴宝部分获奖藏品(1)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最新5篇热点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安阳多个考古项目发布...
     开封景龙门遗址发掘工...
     许昌新发现古文化遗址...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最新5篇推荐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安阳妇好墓骨笄
     河南王庄遗址出土的四...
     唐黄釉镇墓兽 引发文...
     
     相 关 文 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本站 |
      豫ICP备07003530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2006-2024 河南收藏网
    Email:henanshoucang@163.com
    地址:河南*郑州*收藏
    未经河南收藏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