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收藏网欢迎您的到来!    
  孫 文《花得東風一夜開》    3星级
孫 文《花得東風一夜開》
作者:henansc  来源:河南收藏网     点击数:1150     更新时间:2012/6/30  文章录入:henansc

孫 文(1866 ~ 1925) 為吳稚暉書匾 花得東風一夜開
絹本、水墨紙本 手卷 書法:30.5×111cm 繪畫:30.5×135cm 跋文:30.5×138.5cm
說明: 1. 吳稚暉上款。書于1911 年武昌起義大捷之後。
2. 唐雲因題補畫一段並題簽條,謝稚柳題跋。題跋上款人為張澍聲,京劇名票,
與海上畫家多有往來,尤與唐雲交善。

  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捷報傳來後,孫中山先生決意從美國前往倫敦作外交努力,“乃以此時吾當盡力於革命事業者,不在疆場之上,而在樽俎之間,所得效力為更大也。故決意先從外交方面致力,俟此問題解決而後回國。……吾之外交關鍵,可以舉足輕重為我成敗存亡所系者,厥為英國”,於11月抵達英國,停留十日,與旅英同盟會同志謀劃共和方略,最後“乃取道法國而東歸”,於年底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當是時,中山先生與同盟會元老吳稚暉縱論時局,共商建國事宜,豪情滿懷,縱筆寫下“花得東風一夜開”一句。
  孫中山(1866.11.12—1925.03.12),名文,字載之,號逸仙,偉大的中國近代民主主義革命先行者,1940年被尊為“中華民國國父”。與孫中山同為辛亥革命核心人物之一的吳稚暉(1865-1953年)名敬恆,江蘇武進人,早年赴日留學,1905年與孫中山晤面後加入同盟會,為國民黨十大元老之一,曾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中央政治會議委員等職。
  “東風”一詞一語雙關,一指春風,唐李白《春日獨酌》詩之一:“東風扇淑氣,水木榮春暉”;又《紅樓夢》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紅,衝寒先已笑東風”。二指東方刮來的風,此處乃是寓意“革命的東風”,借指武昌起義猶如一夜東風,催醒了全國各地的革命之花,引發了革命大潮。並留鈐印“孫文印”、“石上題詩掃綠落”兩方。
  此作藏家張澍聲先生祖上為無錫望族,與吳稚暉先生有世交之誼,並得識于右任、李濟深、章士釗等政界精英。因其時在英國恰逢其會,遂得藏此墨寶。張氏為京劇名票,與徐悲鴻、唐雲、白蕉、周錬霞、謝稚柳等書畫大家皆有往來,尤與唐雲交善。故在1976年春,請時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的唐雲先生以此句之意作老梅新蕊。畫粗大的枝幹寓意古老的華夏,寫怒放的梅花迎著初春的東風“一夜”競開。題記“丙辰之春好月樓漫筆,應澍聲兄之屬,唐雲記”,鈐印“秋藥翁”一方。書畫合璧,更添其趣。後又於1978年夏,邀著名書畫家、鑒定家謝稚柳先生作跋。謝先生跋曰:“右孫中山先生所書,筆勢勁爽。先生為民主革命畢其生,翰墨屬其餘事,最為人所習見比如天下為公,氣概特為雄傑。此書與之不類,屬其早年筆尤為世所罕見也。澍聲先生藏之有年,並屬唐雲畫梅於後,裝為一卷。戊午夏初十一,示因題。謝稚柳。”

孫 文(1866 ~ 1925) 楷書 江上清風
絹本 立軸 116×38cm
說明: 日本畫家土井彩畝上款,藏家
直接得自上款人。

  謝先生在此道出中山先生這件墨寶的珍貴之處在於“屬其早年筆,尤為世所罕見”,不僅是其領導和見證辛亥革命的珍貴歷史資料,而且在其書法藝術作品中也屬早年,因此十分罕見。世人所多見的孫中山書法,如“天下為公”、“博愛”、“世界大同”等多為其民國後的楷書、行書作品,形貌上往往兼得顏體體格、蘇體韻味及魏碑風神等書法傳統,又具章法簡明,氣象雍容之感,展現一代政治領袖胸襟開闊、博大豪邁的精神氣度。民國一代書法大家、國民黨將領譚延闓(1880-1930 年)這樣評說中山先生的書法:“故時賢謂總理之書,深得唐人氣韻,流美自然,非力學所能工。至其矜慎厚重,不詭不隨,又適如其人焉。”又說:“其書不但似蘇東坡,而往往有唐人寫經筆意,正直雍和如其人,真天資聰明,凡夫須學而不能也。”而這幅寓意深刻、氣勢恢宏的行草作品,“筆勢勁爽”,可見中山先生當時的心情多麼意氣風發,聞革命如火如荼之勢而覺快哉!

孫 文(1866 ~ 1925)
楷書 節錄尚書·說命中
紙本 立軸 156.5×42cm

  孫中山先生喜愛題字,贈書於人。辛亥風雲已過百年,因其尊崇的地位與人格魅力,其手書墨跡向來為國人所重,遠及日本,亦備受尊崇愛護,中山先生生前也與諸多日本友人結下深厚友誼。此次得見的中山先生另外兩件楷書立軸作品皆從日本徵來,並留有當時的裝裱。一件“行之非艱,知之惟艱”,是他總結革命教訓,語化《尚書﹒說命中》中傳統的“知易行難”觀點而作,上款人“白木先生”,作於紙本之上,寫得蒼勁古拙,沈著有力;另一件“江上清風”,語取自蘇軾前《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一句,上款人為日本女畫家土井彩畝。土井彩畝為杵築市大分縣人,明治24年1月1日(1891年)出生,20餘歲認識因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被迫下台,流亡日本的孫中山。此作為絹本,可能直接俯於榻榻米上所寫。這兩件作品正是中山先生的日本游歷歲月的見證,表達了他對自然風物的熱愛和曠達的心胸,在此也有革命壯志未酬而自勉之意,書寫得儒雅風流、清新自然,似有日本書法的意味,又高雅脫俗,自成一家。

 

  • 上一篇文章: 林伯渠《革命詩冊》

  • 下一篇文章: 清慈寿初版壹分银加盖暂作洋银壹分银倒盖旧票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最新5篇热点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安阳多个考古项目发布...
     开封景龙门遗址发掘工...
     许昌新发现古文化遗址...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最新5篇推荐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安阳妇好墓骨笄
     河南王庄遗址出土的四...
     唐黄釉镇墓兽 引发文...
     
     相 关 文 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本站 |
      豫ICP备07003530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2006-2024 河南收藏网
    Email:henanshoucang@163.com
    地址:河南*郑州*收藏
    未经河南收藏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