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术研究室,是文保中心下属从事各类文物修复的专业科室。 现传统文物修复技艺传自北京,也就是从清宫廷造办处的“歪嘴于”一支。 1952年河南省博物馆正式成立文物修复室 ,师从“歪嘴于”传人王德山的王长青先生来到河南省博物馆,专司各类文物的修复及复仿制工作。1979年,王琛工作后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这门传统的文物修复技艺。 2011年文物修复室归属文保中心,即现传统技术研究室。工作包括 :修复青铜器、金银器、铁器、锡器、 陶器、釉陶、三彩、骨器、玉石器、画像砖、玻璃器等,各类文物的复仿制及金银错与不同材质的镶嵌技术,文物修复保护方案编制。2013年经院安排两名硕士研究生跟随王琛专门学习传统的文物修复技艺,使这一技艺在河南博物院得以延续和传承。自修复室成立之初至今已有近70年,通过三代文物 修复 工作 者 的不懈努力,共计修复各类馆藏及外单位文物近5000余件。 其中代表作有云纹铜禁(春秋)、“妇好”鸮尊(商)、“妇好”夔足方鼎(商)、“王子午”鼎(春秋)、龙耳方壶(春秋)、莲鹤方壶(春秋)、 嵌宝石金蝴蝶(明)、 嵌绿松石云纹方豆(战国)、 镶红铜龙纹扁壶(战国)、三彩童稚木偶戏图枕(宋)等。 先后 为台湾自然博物、国家钱币博物馆、 国家大剧院、中国科学技术馆等单位复仿制各类文物300余件。

图1 云纹铜禁(春秋)修复前

图2 云纹铜禁(春秋)修复中

图3 云纹铜禁(春秋)修复后黑白照

图4 云纹铜禁(春秋)修复后彩照

图5 龙耳方壶(春秋) 冠盖 修复前

图 6 龙耳方壶(春秋) 冠盖 缺失部位

图7龙耳方壶(春秋) 冠盖 补配 后做锈

图8 龙耳方壶(春秋) 冠盖 修复 后

图9 “妇好”鸮尊(商)修复前

图10 “妇好”鸮尊(商) 补缺 后 錾花

图1 1 “妇好”鸮尊(商) 着色、做锈

图12 “妇好”鸮尊(商)修复后

图 1 3 三彩童稚木偶戏图枕(宋)修 复 前

图1 4 三彩童稚木偶戏图枕(宋)修 复中

图 15 三彩童稚木偶戏图枕(宋)修 复 后

图 16 三彩童稚木偶戏图枕(宋)修 复 后
2015年9月,以王琛为代表的河南博物院古代青铜器传统修复技艺,被列入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17年9月, 河南省文化厅认定王琛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代青铜器传统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古代青铜器传统 修复技艺修复了数以千计的青铜瑰宝 ,修复后的 文物 有许多被列为国宝级和一级品等珍贵文物。多年来并多次参加国际、国内重要的文物展览,如赴美国、法国、西班牙、 日本、 丹麦、 荷兰、 香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传承了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自2007年以来, 各类 宣传媒体 ,包括 中央4台《国宝档案》、河南综艺频道《文化财富》、中央3台《国家宝藏》、河南卫视《全家福来了》 、大河报、 河南日报、 河南 商报、 郑州晚报、 新华网、人民网、 搜狐网 等, 以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对 修复 的 器物及修复者 进行了专访报道,有的报纸 并 多次进行了专访 及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