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通宝”是明末农民起义政权铸币。公元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陕西米脂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大军一举攻克明廷西北重镇——西安,次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朝,称新顺王(百姓称闯王),国号“永昌”,并开炉铸“永昌通宝”铜钱。 “永昌通宝”有小平折一和折五之分,细辨版式较多,但最大区别是“永”字两种书法风格各异。试铸小平折一版“永”字是点直角永,与明廷铸钱书法相仿。这与李自成反明理念不合,铸后即遭到弃用。李自成认为大顺朝颁布铸钱文字应该有新的行文标准。李自成信奉五行之说,他认为朱明王朝属火,大顺朝就应以水灭火,“永昌通宝”的“永”字应书写为二水上下结构即“ ”,这与李自成以大顺朝取代明王朝理念相通,所以至今所见的“永昌通宝”多为二水永。
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夺山西攻克北京,明朝灭亡。但夺取政权仅41天的大顺朝山海关一战本已稳操胜券,却被山海关守将吴三桂联手清兵击败,并迫使大顺起义军一直败退出北京,不久李自成战死疆场。清廷定都北京后认定李自成大顺朝为“贼”,大顺朝所有标识包括“永昌通宝”铜钱尽在销毁之列,因此传世的“永昌通宝”铜币十分难得。
这枚出土的“永昌通宝”折五铜钱,钱径近3.7厘米,红斑绿锈,愈发显得古朴端庄,它记载了我国360多年前轰轰烈烈的一次农民起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