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姓渊源》与《张姓历代名人》从组稿到付梓出版,历经十年之久。这是继《龙乡寻根》面世后又相继出版的两本书。作为主编之一,我想给读者介绍一下出书的背景和渊源。
濮阳历史悠久,江山形胜,人物风流,人文资源丰富。据专家考证,张姓源于濮阳。 1993 年,濮阳县为开发利用古文化资源,服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立了由濮阳县委宣传部牵头的族史学术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张新芝任组长,成员有县史志办主任王德瑛、文化局副局长焦进文、县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张焕书等。他们先后对黄河故道、清河故道和颛顼陵、帝喾陵进行了实地考察,专程赴北京、河北清河、山西太原等地进行学术访问,撰写了《张姓起源考察报告》,并与河南省冬阳影视公司联合摄制了中国百家姓专题系列片之一《张姓源流》,相继在河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播放,原河南省委书记、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 1994 年出访东南亚,将此片赠送给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受到李光耀先生的高度赞赏。1994年10月、1995年2月分别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两次召开张姓起源学术研讨会,发表了一大批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张姓源于濮阳得到有力论证,《光明日报》、《河南日报》等媒体进行了专门报道。我和县长闫道忠同志搜集整理专家学者发表的论文,编辑《龙乡寻根》一书,1996 年 10 月由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伴随着姓氏文化研究热潮的迭起和姓氏文化寻根联谊活动的日趋频繁,《龙乡寻根》一书也随之远播海内外,世界各地张姓宗亲纷纷前来寻根拜祖,投资洽谈,为扩大濮阳知名度,促进濮阳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此,我便将张姓研究作为一项孜孜以求的事业,开始多角度、全方位地搜集有关张姓的文献资料。每到一地出差,先去新华书店和图书馆。仅北京国家图书馆和北大图书馆,我们就去过 6 次之多。我的助手张严凡在北京林业大学四年间帮助查阅了大量资料,仅人物大典之类我们就参阅了 70 多部。寤寐思服,几易其稿,终于成册。去年,欣闻 2005 年将由濮阳承办世界张氏总会第二届大会和恳亲大会的消息,便决定将近10年对张姓的研究成果,编著出版 10 本系列丛书 ------ 《张姓渊源》、《张姓历代名人》、《张姓事典》、《张姓胜迹》、《张姓海外名人》、《张姓名人传记》、《张姓世界宗亲会通览》、《张姓河南名人》、《张姓濮阳名人》、《百张集》等。我和张严凡、张俊朴共同编著的《张姓渊源》、《张姓历代名人》现已出版。以上这些就是出版这两本书的背景和渊源。
国学大师、北大著名教授张芝联,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文彬,著名文物学家谢辰生,中国历史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员杜永镇等国内知名专家为《张姓渊源》题词、作序,军旅书法家张元国 先生为《张姓渊源》题写书名;国学大师、著名哲学家张岱年,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军旅书法家张明奇,河南大学著名历史学 家朱绍侯先生为《张姓历代名人》题词、作序,有中国第一楷书之称的书法家张瑞龄先生为该书题写书名。这不仅为张姓研究添光增彩,而且更加坚定了我们完成张姓系列丛书的决心和信心。这也是我们为即将在濮阳召开的世界张氏总会第二届宗亲大会和恳亲大会献上的一份厚礼 。
再版序
张传玺
一个中国人,不管他在什么地方,不论你漂泊多远,编人宗谱,列入门墙,祭先祭祖,托庇于列祖列宗的福荫之下,总是他最大的心愿。这种生生不息的寻根意识,使我们的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融合力以及认同感。
数千年来,我们的家族,我们姓氏的繁衍迁徙,悲欢聚散,记录着张氏祖祖辈辈感人至深的创业历程,折射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之光。然而,有着数千年优良文化传统的中国,修有众多的通史、断代史、地方史……却从来没有一部家族繁衍史、血缘亲族史、姓氏史。这无疑是中华民族史学上一个空缺。
作者处心数年,广泛征求专家学者意见,十余年间编纂了这套《张姓系列丛书》,以奉献于先祖灵前和广大读者手中。《张姓渊源》将以张氏这个血缘亲族总徽记为核心,详细介绍起源、演变、分支、迁徙繁衍的历史,以及家族独特的风俗礼仪、家族文化等等。
姓氏学是一门涉及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语言文字学、文化人类学等多种学科的边缘学科。因而,再版后的《张姓渊源》所使用的资料,除来自正史、笔记、族谱外,还来自考古、民俗、语言文字等等学科远古至近现代的多种典籍。
编纂出版《张姓系列丛书》是一件开拓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著作者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然而,万事总有开头,权且充当一次开拓者吧!笔者深信,随着海内外中华儿女、炎黄子孙、专家学者的关注参与,这部丛书必将在不断增补、修订中日趋成熟,最终成为每一个张姓后裔寻根问祖的必读之书。在此,我真诚地恭贺丛书作者,你们为中华民族做了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 (张传玺 北京大学著名国学大师)
《张姓历代名人》序
朱绍侯
一提到族姓问题,人们都知道有“张王李赵遍地刘”的谚语,意思是说在海内外的华人中,张、王、李、赵、刘五大姓人口最多。其中的张姓,据姓氏学专家统计,分布在世界各地有近一亿人口,故又有“有人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张姓人”之说。张姓不仅人口众多,而且人才济济,名人辈出,拥有无数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不仅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过应有贡献,就是对世界经济、文化发展也作过杰出贡献。正如张氏宗亲在 2002 年 4 月 18 日 祭祀始祖挥公的祭文中所说的:张姓族人,“瓜瓞绵延,繁荣盛昌。遍及全球,远播五洋。英贤辈出,峥嵘自强。为将为帅,入阁拜相。科技艺文,工农学商。不乏大家,星辰相映。”翻开历史长卷,张氏名人跃然纸上,有运筹帷幄的张良,凿空西域的张骞;有勇冠三军的张飞,血洒睢阳的张巡;有抗金名将张浚,抗倭英雄张经;还有在抗日战争中以身殉国的国民党军将领张自忠,有在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的名将张云逸。这些文臣武将无不彪炳千秋,为后人所景仰。在科学领域张氏名人也有卓越的贡献,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久负盛名。第一次测量地球子午线的张姓僧人一行,中国人第一位发现小行星的天文学家张玉哲,都是张氏族中的佼佼者。在社会科学领域张氏族人也有突出的成就,北宋理学家“关学”创始人张载,南宋有“东南之贤”之誉的理学家张拭,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 张 君劢,中国第一家哲学杂志创办人张东逊,也都是张姓中赫赫有名的人物。在文学艺术界,张姓族人也是成就斐然。有“草圣”之誉的张芝、张旭,有南朝“画家四祖”之一的张僧繇,有传世宗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有《十咏图卷》作者张尧,还有现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他们的作品都成为国家级珍宝。张姓文学家更是享誉中外,有《枫桥夜泊》的作者张继,《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有宋代“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著名词人张光,散文大家张岱,还有明末著名文学家、“复社”创始人张溥,他们的作品都脍炙人口,声溢文坛。在张氏名人中还有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出版界巨擘张元济,先中状元后投入实业界的张謇,南洋华侨领袖张振勋等。张姓名人如璀璨明星,熠耀寰宇,实为张氏族人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张氏族中名人多,出版的名人传记也特别多,有单人独传,也有集体合传,而 刘巧云 女士编著的《张姓历代名人》,与已出版的张氏名人传记相比则别具特色,归纳起来它有一多、二全、三独到的优点和特点。所谓一多,就是本书所收录的张氏名人非常多,共有 2560 人,不仅已出版的张氏名人无与伦比,就是其他族姓的名人传记也无此先例。所谓二全,就是本书收录了张氏族中各种各样的名人,有帝王,有宰相,有状元,有各个领域中的拔尖人物。可谓界别齐全,各得其位。所谓三独到,就是 刘巧云 女士从女性角度编著出发,特别注意收录张氏族中的女名人。全书共收录张氏女名人达 354 人之多,这是所有集体名人书卷不可能达到的数字,说本书重视女名人是它的独到之处,并非虚誉。以上三个特点,说明本书的内容丰富,资料收集广泛而翔实,是了解张氏名人的丰功伟绩非常有价值的通俗读物。 本书编著 刘巧云 女士对张氏文化情有独钟,她在担任中共濮阳县委宣传部长时,就曾于 1994 年 10 月、1995 年2月先后两次主持张姓起源学术研讨会,也就是在这两次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张姓祖根在濮阳,张姓始祖是挥公两个重要问题取得共识。为了把这两次研讨会的成果,即专家学者提供的论文汇集成册公开发表出来,决定出版《龙乡寻根》。为出版《龙乡寻根》,巧 云 女士除多次到郑州联系出版社外,还到开封、郑州、北京等地访问二十几位著名历史、方志、姓氏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并请专家题词。专家们都为巧 云 女士弘扬张氏文化、龙文化的至诚精神和谦虚态度所感动,纷纷发表意见,并挥笔为《龙乡寻根》题词。《龙乡寻根》出版后,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书中所论证的张姓祖根在濮阳 ; 挥公是张姓始祖的观点,不仅逐渐为国内学者所接受,也为世界张氏宗亲所认同。 2003 年11月29日 ,在马来西亚诗巫市举办的第二届世界张氏恳亲大会暨世界张氏总会成立大会上形成决议:由中国河南濮阳举办 2005 年世界张氏总会第二届会员大会和恳亲大会。在决议通过后,马来西亚国会议员、砂拉越张氏公会第一副主 席张泰卿 先生无比激动地说:“ 2005 年,我们就可以回到张姓发源地濮阳,共同缅怀先祖,再叙乡情。”世界张氏总会承认濮阳是张氏的祖根,承认挥公是张氏的始祖,就给海内外张氏宗亲寻根祭祖找到久已渴望的圣地,这是造福于张氏子刊、万代的大好事,有利于凝聚张氏宗亲亲情的大喜事,值得庆贺。
2005 年,由中国濮阳主办世界张氏总会第二届会员大会和恳亲大会的喜讯传来,濮阳人民群情振奋,都在为迎接此盛会作好各种准备。中国濮阳张氏研究会已决定在千亩的挥公陵园建立挥公大殿,修建长廊,雕塑百位张氏名人像,创建张氏族谱馆,收藏海内外张氏族谱。可以想见,作为中国著名旅游城、卫生城、花园城、文明城、国际花园城的濮阳,有条件、有信心开好第二届世界张氏总会和恳亲大会。
在张氏文化研究处于蓬勃发展并取得丰硕成果时,刘巧云由中共濮阳县委宣传部调任为中共濮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其工作更加繁忙。但是,她对张氏文化研究热情有增无减,对张氏文化研究所取得的每项成果都感到欢欣鼓舞。当巧 云 女士听到 2005 年由濮阳承办世界张氏总会第二届大会和恳亲大会的消息后,无限欣喜,决定在大会前抓紧编辑出版《张姓历代名人》。为编好此书,巧 云 女士八年来除做好本职工作外,几乎占用自己所有休息时间,翻阅资料,编写要收录的张姓名人名单,找人商讨《张姓历代名人》的框架结构,物色执笔人等等,耗费了巨大精力。但她持之以恒,乐此不疲。这种为追求事业的成功而忘我的精神,令人钦佩。
《张姓历代名人》的出版,是为在濮阳召开的世界张氏宗会第二届大会和恳亲大会献上的一份厚礼,在巧云等弘扬张氏文化、热爱张氏文化的热情感召下,仅撰此短文以充小序,并以此表示对本书出版的祝贺。
2004年4月29日于雏飞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