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国台湾艺术市场的关键词都是华人经典艺术,市场中坚大部分集中于台湾老一辈艺术家区块,比如常玉、杨三郎、李石樵等人,另外有林风眠、赵无极、朱德群、朱铭等人的作品也是市场主流,这些基本上构成画廊交易和拍卖交易的主体,台湾买家在海外的竞购行为也基本上聚焦于此板块。但是近来尤其是2007年4月以来在前期累积的铺垫下情况有所变化,那就是当代艺术这一块开始在台岛大行其道,岛内藏家开始跟打当代牌。
朱铭 1994年作 太极系列─左右散手
考察近来台湾新成立的拍卖公司会发现其拍品中都增加了大量的大陆当代艺术作品,除了声名显赫的“后89”艺术群体的领头羊们外,一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也开始被引进岛内推荐给买家。就2006年12月举行的罗芙奥春季拍卖来说,拍卖命名为“20与21世纪华人艺术”,在里面除中国民初前辈画家和第二代老画家的作品惯例性占有很大比重之外,在名录里面还赫然可见尹朝阳、季大纯、李继开、阎博、熊宇、尹俊等非常年轻的艺术家的名字。作为一个曾经很好的区域市场,台湾如何借力大陆当代艺术的国际化买气拉动岛内人气聚集,抬升整个市场的热度,这是业界人士需要认真思考的事情。如果仅仅是将大市场体系的热销品类挪个地方,那恐怕并不见得会对整体市场的结构性提升和人脉聚集有什么帮助。而且就拍品征集和国际层面买家的竞争上来说,台湾公司与大陆主流拍卖公司相较并不占优势,所以当代是没什么问题,但是怎么玩出彩来尚待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