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收藏网欢迎您的到来!    
  《龙宿郊民图》五代 董源 故宫博物院文物复制(书画卷)160种 (2)    3星级
《龙宿郊民图》五代 董源 故宫博物院文物复制(书画卷)160种 (2)
作者:henansc  来源:河南收藏网     点击数:3571     更新时间:2007/12/12  文章录入:henansc

       董源 (?-约962年) 五代南唐画家。董源一作董元,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亦称江南人。中主时任北苑副使,人称“董北苑”。擅画水墨及淡着色山水,喜用状如麻皮的皴笔表现山峦,上多矾头(山顶石块)苔点,多画丛树繁密,丘陵起杖,云雾显晦和溪桥渔浦、汀渚掩映的江南景色,后人称其所作平淡天真,为唐代所无。也有设色浓重之作,山石皴纹甚少,景物富丽,近于李思训格调,而较放纵活泼。兼工龙、牛、虎和人物。巨然曾从其学习水墨山水,并有所变化,后世并称为“董巨”,为五代、北宋间南方山水画的主要代表,其风格影响后世至深。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潇湘》、《夏山》、《龙宿郊民》等图。
    立轴,绢本,水墨淡设色,纵:156厘米,横:160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龙宿郊民图》是董源重要的传世作品之一,它描绘了居住于江边山麓的民众庆贺节日的情景。此图以山为主,右侧的两座大山占据了画面的大半,山顶且有矾头。山下水面空阔,溪流蜿蜒,树木茂密成林。山下的人家在树头挂起了灯笼,溪边又有两条舟船,上竖彩旗,数十人自岸及舟联臂排列,似正在表演庆贺的歌舞。山下道路上点缀着一两行人,似在赶路,又似在游览。这幅图画的用意应该是表现清雅的江南山水中居人生活的舒畅和愉悦。在董源的山水作品中,这似乎是一个常见的主题,即使是以表现山水为第一目的,他还是情不自禁地要画出居人的生活图景,并将此中透出的生命活力感染给无言的山山水水。此作技法池以披麻皴和水墨渲染为主,画山形时先勾出轮廓,再用长披麻皴手法,以中锋笔自上而下左右披拂,线条大致平列,但也时时交叠会合。山上的矾头则作空心点皴,呈现草木葳蕤情状。在皴染基础上画家又给山石敷以重绛色,同时将山头染为青绿。这样就将李思训的精于设色和王维的擅用水墨巧妙地结合起来。后人称赞董源“神品格高,无与比也”。
 《龙宿郊民图》画的是秋日江南丹碧掩映,华辇之下,歌舞升平,尽管笔法是与李思训多少有关的青绿设色,然而山顶作"砚头",山坡用"披麻皴"已发展了李派的体貌。可曾想过找个类似端阳这样的民间节日,趁着云淡风轻的好气候,登上村落旁的小山丘,如此,除了能眺望山水间的美丽风光,更可饱览庆祝活动的热闹景象。这大概就是《龙宿郊民图》所呈现的样子。
 此图本无画名,直到十七世纪时,才由董其昌定名为龙宿郊民。画题的含意有多种解释,普遍被人接受的看法是,居住在帝后附近的居民。若以当今的观念来理解,就是定居于首都的民众,因环境特殊之故,所以社会福利也特别地优厚。当我们透过画家的眼睛,欣赏这美好风光时,可以发现一条垂直线隐然显现于图面中轴,形成了构图上的趣味。右边的画面尽是山峦相叠,当视线往左移动时,空间顿时豁然开朗,沿着河水低平的流域,将视野带往既广且深的境界。细看画面的左下方,可远眺村民的活动,河岸左边有二艘小船,船上的人以手相连,旁边则有人击鼓导引。据说在古时候,有一种风俗性的歌舞,参与者在唱歌时以臂相连,并以脚踏地做为节奏,人称「踏歌」。不知图中的村民,是否就在从事这样的活动?

 

  • 上一篇文章: 《匡庐图》五代 荆浩 故宫博物院文物复制(书画卷)160种(1)

  • 下一篇文章: 《关山行旅图》五代 关仝 故宫博物院文物复制(书画卷)160种 (3)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最新5篇热点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安阳多个考古项目发布...
     开封景龙门遗址发掘工...
     许昌新发现古文化遗址...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最新5篇推荐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安阳妇好墓骨笄
     河南王庄遗址出土的四...
     唐黄釉镇墓兽 引发文...
     
     相 关 文 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本站 |
      豫ICP备07003530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2006-2024 河南收藏网
    Email:henanshoucang@163.com
    地址:河南*郑州*收藏
    未经河南收藏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