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筌(约 903-965)五代时西蜀画院的宫廷画家,〔五代·后蜀〕字要叔,成都(今属四川)人。历仕前蜀、后蜀,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入宋,任太子左赞 善大夫。早以工画得名,擅花鸟,师刁光胤、膝昌苑,兼工人物、山水、墨竹。山水松石学李升,人物龙水学孙位,鹤师薛稷,撷诸家之萃,脱去格律而自成一 派。所画禽鸟造型正确,骨肉兼备,形象丰满,赋色浓丽,钩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似轻色染成,谓之“写生”。与江南徐熙并称“黄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鸟画两大主要流派。黄筌多画宫中异卉珍禽,徐熙多写汀花水鸟,故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谚,据《梦溪笔谈》说:“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精细,几不见墨迹,但以五彩布成,谓之写生。”对后世花鸟画影响极大。又因黄筌及其子居实、居宝、居寀,弟惟亮等画格调富丽,遂成为北宋初翰林图画院优劣取舍标准,被称为“院体”。画迹有《桃花雏雀图》《海棠鹁鸽图》等349件,著录于《宣和画谱》。传世作品有《写生珍禽图》卷,绢本,设色,用笔严谨、清练,设色华丽,形象刻画生动逼真,不愧为稀世珍宝,有“付子居宝习”五字填款,现藏故宫博物院;《雪竹文禽图》册页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子居实、居宝、居寀皆善花鸟,传其家学。
《雪竹文禽图》 绢本浅设色, 纵23.6厘米 横45.7厘米,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黄筌对后世工笔花鸟画起了开拓和奠基的作用。图中画水边数石叠起的岸上,所有景物,其上都布满积雪,皑皑一片,柳枝竹叶亦在积雪中努力伸展。池塘上,雾气一片,水天一色,一片清寒静寂的景致,在静寂中又寓有生机。画中笔法奇峭,精细而又简洁,石的画法简练含蓄,竹树则枝叶具体,而寒鸟和双鸭则更生动传神。画中用墨洁净,设色简淡,是一种与其精工富丽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