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日,6000余册古籍将在南京金汇大酒店举槌拍卖,据悉,我市举办这样较大规模的古籍专场拍卖尚属首次。 本次专场拍卖大多数拍品的市场估价在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包括有手稿、拓本、刻本、活字本等多种版本,涉及文学、医学、碑帖等多个专业类别,一些罕见的明代刻本、海外孤本也将亮相。清光绪纸本《白下愚园集》、刘墉手书阮籍《咏怀诗》和明胡广等纂明正德刻本等为本次拍卖的亮点。
据举办拍卖的南京正大拍卖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与字画、陶瓷、玉器等收藏大项相比,古籍收藏市场相对清淡,但近年来拍卖会上线装古籍却频频拍出高价,投资价值看涨。在上月底北京保利春拍的中国古籍善本专场中,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诏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拍出了134.4万元的高价。
古籍收藏自古就有,从明中叶起,宋元版本就成为藏家追逐的热点,但近年来,宋元时期的精品刻本已日渐稀少。古籍的存世数量有限,买家群体也是以藏家为主,真正好的藏品,一旦交易就很少会再出现在市场上,因此上拍量将日益减少。
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型拍卖行开辟古籍专场拍卖,还有一定数量的珍稀宋元刻本出现,而现在,不要说明清刻本,民国的影印本乃至石印本也身价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