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收藏网欢迎您的到来!    
  《光明日报》:陆镜清谈艺术品市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3星级
《光明日报》:陆镜清谈艺术品市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923     更新时间:2009/1/5  文章录入:河南收藏
伴随着发轫自美国的金融危机,世界艺术品市场秋风渐起。9月至10月间,全球艺术品拍卖成交量萎缩了20.5%。此情此景引发业界忧虑:中国艺术品市场将在浪潮挟裹下走向何方?

  “市场仍在健康有序地发展中。经济危机并非一个单纯的冲击,而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自身调整的催化剂。”浙江省艺术品经营行业协会会长、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陆镜清日前表示。


  艺术品抗跌性强,精品价仍然走高


  “事实证明,真正质优的藏品,价格仍在攀升。”陆镜清说。


  陆镜清分析,艺术品是抗跌性较强的投资品类,它的价值是由艺术价值、史料价值、工艺智慧等综合因素决定的,其不可再生性和存世稀有性,保证了身价的稳定性。一般来说,历史、文化因素在价格构成中占的比重越大,它的价格受外在影响就越小。近年来,文物艺术品价格变动受国际资本影响较小,其价格攀升是内在价值逐渐显露的结果,而不是国际游资集中操盘、短期炒作的结果。


  “灾难往往会唤醒更高层面的精神追求,有助于文化的繁荣与传播。”陆镜清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在发展的十多年间,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等多次波折,每次都会带来新气象。例如2003年非典过后,随着对生命感悟的提升,人们的精神需求更为强烈,艺术品市场非但没有衰落,反而孕育着2004年的迅猛攀升,在不久之后达到了改革开放至今的最高点。


  陆镜清介绍,对于卖方市场来说,这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一定会迫使原先的部分藏家出售藏品。加之经济低谷使部分藏品价格走低,收藏家可以花比平时更少的钱购买藏品,历史上许多知名收藏家就是趁经济危机来壮大收藏。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金融危机可能带来文物珍品的“海外回流”现象,这对文物交易的深度与广度是一个极好的促进。在西泠印社即将于2009年1月2日举行的拍卖中,也有大量海外回流的藏品。


  “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虽受影响,但中国稳定的政治局面、相对独立的金融体系,使中国艺术品市场仍具有很强的吸纳能力。”陆镜清说。


  藏家群体撑起市场,退去“虚火”走向整合


  为业界公认的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经过15年发展,已经到了反思、整合的紧要关头,而此次金融危机,恰恰给了市场一个“洗牌”的契机,可以引导建立一个真正的藏家群体,从而规范市场。


  “近30年来,中国收藏家队伍几经更迭,层次不断提高。但在2003年至2007年这5年间,拍卖公司急速增多,投资者、投机者蜂拥而至。这些机动性很强的力量一方面推动了市场的兴旺,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市场‘虚火中烧’。”陆镜清认为,在金融危机之下,艺术品市场有可能得到整顿和清理,剔除过多的投机成分,哄抬价格的状况会有所收敛。投机的人退出去,进来的将是真正对艺术有兴趣、有认知的人。同时,本土的、带有民族性的艺术也会借此成长。


  “当艺术品的主要持有者从投资者、投机者转变为藏家群体的时候,艺术市场才能体现它精神领域的价值。”陆镜清充满信心,“到那时,中国艺术品市场在自身扎实的基础上,再与国际接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 上一篇文章: 蓝天国际拍卖2008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 下一篇文章: “西泠印社08秋拍·部分社员作品专场-第742号拍品”更正说明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最新5篇热点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安阳多个考古项目发布...
     开封景龙门遗址发掘工...
     许昌新发现古文化遗址...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最新5篇推荐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安阳妇好墓骨笄
     河南王庄遗址出土的四...
     唐黄釉镇墓兽 引发文...
     
     相 关 文 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本站 |
      豫ICP备07003530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2006-2024 河南收藏网
    Email:henanshoucang@163.com
    地址:河南*郑州*收藏
    未经河南收藏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