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收藏网欢迎您的到来!    
  假古董-鉴定费-鉴定证书    3星级
假古董-鉴定费-鉴定证书
作者:henansc  来源:河南收藏网     点击数:4926     更新时间:2011/3/18  文章录入:henansc

    中央电视台记者花600元在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买了三件低仿品:100元青花高脚杯,200元青釉瓷瓶,300元齐白石画作。低劣的仿品,在利益(鉴定费)的驱使下,下面的这些老先生却频频开出看似非常“正规、专业、权威”的鉴定证书.......

   (1)中央电视台记者花100元在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买的这件青花高脚杯赝品,记者给北京金坤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鉴定师颜仲省1000元,颜即开出“大明成化”的鉴定证书。颜说:“你要卖给似懂不懂的人,你别卖给特别懂的人......”

    100元高脚杯,北京市聚宝斋文物鉴定中心首席鉴定师刘育新说:“现代的东西,才做的旧。能开(证书),开成化,五万元.....”

     (2)中央电视台记者花200元在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买的这件青釉瓶赝品,记者给北京金坤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鉴定师颜仲省1000元,颜即开出“清代康熙”的鉴定证书。颜说:“是清末的,官窑的,证书可以写到康熙......”

    200元小瓶要开到康熙,北京市聚宝斋文物鉴定中心首席鉴定师刘育新要20000元鉴定费。刘说:“实际它是光绪仿的,值20-30万元。我可以给你开康熙的,这款写得太好了!开本朝的,那就是上百万元的东西了。开到康熙,两万元最少;开到光绪,八千多元.....”

    200元小瓶,中国北京鸿骞文物收藏品鉴定中心李宗文鉴定师说:“就是这一二十年做的,(掏1000元鉴定费),那就民国仿的吧!”

     200元小瓶,北京古雅阁文物鉴定中心马健主任说:“到头就民国光绪,(出1000元)这出证书没问题,按康熙本年出。”

    (3) 中央电视台记者花300元在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买的这张齐白石赝品,记者给颜仲省1000元,颜即开出“齐白石真迹”的鉴定证书。颜说:“这不是齐白石的真东西,(开证书)那也成,这个章子刻得清楚,一般人,二把刀人确实看不出什么......”

详情请看: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1EOHLYXdlk/(本段录像是2011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中间部分)

  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和收藏界足实火了起来,各种艺术品或收藏品价格一再飚升,甚至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艺术品行情见涨,固然说明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品位,也增加艺术品收藏领域的投资,从而造就了当前艺术品市场的繁华。

  然而,在今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出这一领域的种种黑幕,让人触目惊心,使人对当前艺术品收藏市场“繁荣”忧心忡忡。本报今天节选一些典型案例,帮助读者了解和认清真相。

  央视记者在地摊上淘了三件“宝贝”:一件是一个高足杯,底款上写着“大明成化年制”,摊主要价100元;第二件是一个写着“大清康熙年制”的青色小瓶,要价200元;第三件,是一张水墨画,落款是“齐白石”,要价300元。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央视记者找专家进行了鉴定。

  在潘家园附近的联合国际大厦的“北京金坤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一位年过六旬的鉴定师颜老师一眼就断定那个小杯是正经的大明成化年的宝贝。难道记者花100元钱真买着宝贝了?口说无凭,颜老师能给开张证书吗?颜老师毫不犹豫,告诉记者能出证书,一张证书要价1000元钱。

  然而,随即颜老师却又意味深长地提醒说:我告诉你实话,这东西要卖,卖给似懂不懂的人,别卖给特别懂的人。

  这话说得记者糊涂了,既然,颜老师已经断定小杯是明代成化年制,为什么还特别叮嘱记者,别卖给懂行的人呢?

  ——玄机似乎就在这里。

  接着,记者又拿出了第二件宝贝——200元买的,落款写有“康熙年制”的青色小瓶,颜老师端详了半天,说这是件清末的仿制品。说起给东西开个鉴定证书,没想到颜老师说,给你写到康熙——明知道是清末的东西,还出到康熙的证书,这行吗?颜老师说,可以,没问题,这都是清代的东西,可以这么写。

  鉴定证书上写清末还是写康熙,这差别大了,近200年的历史啊,价格相差几十万呢!这么大出入的鉴定证书也能开吗?颜老师给记者说了一番理论:好比是昆仑玉,我可以给你开成和田玉,这都可以,因为它沾边呢,昆仑玉山崩了以后,骨碌到和田里边去,它成了和田玉,那我怎么说怎么对呀,你得沾点谱,不沾谱不行。

  几天后,记者拿着一幅300元买来的号称齐白石的画,再次来到这里。这回颜老师断定,齐白石这张画彻彻底底是幅赝品,跟真品一点不沾边。这次,他还能给开证书吗?颜老师肯定地说,可以——因为一般的二把刀人看不出它不是白石的画。收下1000元鉴定费,这位鉴定师便毫不犹豫地给这幅赝品出了鉴定证书——只要钱数够了,沾不沾边儿也不重要了。

  随后,记者先后来到一家名为“北京聚宝斋”的文物鉴定中心和一家名为“北京古雅阁文物鉴定中心”,记者的那个百元青色小瓶,在鉴定师的鉴定里,也如同在那位颜老师那里一样,就像坐上的霍金先生的“时空机器”,穿越时空从民国到清康熙可以任意“穿行”——只是“宝贝”老了,身价涨了,鉴定证书的费用自然也得跟着涨。你想让这小玩意儿年代变得更久远点?行,加钱!这也许是时空旅行的旅行费?

  看来,在高额鉴定费面前,对这几位鉴定师来说,东西的真假已经不再重要。

  然而,这些东西到底价值如何呢?记者找到了首都博物馆征集部顾问刘岩和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金运昌先生。他们对那幅齐白石的画进行鉴定,一致认为,这幅画是一幅粗劣的仿制品,无论从是裱工还是画风来看,只要稍有经验的鉴定专家都能辨别出来。同样,那两件瓷器经首都博物馆研究员王春城鉴定,无论是从颜色和器形来看,都是现代仿制品。

  “如果说这些所谓的鉴定专家开具的证书有价值,那恐怕就是为商户敛财的价值。”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主任姚政表示。记者查阅一些培训网站发现,所谓艺术品鉴定师、艺术品评估师研修班随处可见,学时快则一周、慢则一个月,学费却都在万元以上。

  事实上,我国艺术品收藏市场并没有官方承认的职业鉴定专家。“截至目前,没有一个部门有资格向个人颁发鉴定专家资格证书。但无论是市场上还是大众传播平台上,随处可见鉴定专家的身影,这些人的水平从来没有人去衡量过。”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曾这样给艺术品鉴定者定性。

  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鱼龙混杂、鉴定证书满天飞是必然现象。而这些用钱买来的鉴定证书,使得整个收藏市场愈加混乱。

  北京华辰拍卖公司总经理甘学军认为,相当一部分鉴定家、批评家、理论家如今在艺术品市场上发挥的作用很消极,“在拍卖的市场链条上,这几个责任主体本应该为市场的理性发展作出贡献,但他们中许多人很无知,或是跟造假者勾结,为造假推波助澜。”

  然而,这些作用消极的人发挥着消极的作用,却缺乏相应法律的制裁。

  对此,北京律师协会招投标与拍卖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委员关鑫律师认为,虽然国家对鉴定资质以及鉴定结果没有明确法律规定,但是如果涉及故意作出错误鉴定,应该认定为欺诈,“比如他明确说了你这个东西是真的,然后经过文物鉴定局的鉴定是假的,我觉得他应该承担欺诈责任。”

  不过,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周京南也指出,我们一些文物的收藏鉴定确实也遇到这种这种尴尬的现象:因为文物鉴定这个东西,哪怕一些权威机构、一些权威大师也有“打眼”的时候。对有些艺术藏品,专家之间,比如北方和南方专家间的认可可能就会产生偏移,这就很难有一个非常严格的规范了。

  但是,不管怎么样,艺术品市场暴露出众多不为人知的消费黑幕,向我们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如何使艺术品鉴定在法律的规范下保持着起码的诚信,千万别让金钱使高雅的艺术蒙羞!

  是到了让黑幕下的鬼蜮伎俩在法律的阳光下荡涤的时候了。

 

这样的“文物鉴定专家”,谁信


  近几年,中国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消费时代,这可以从当前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的火爆窥见一斑。因此,作为中华文明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名家字画和明清瓷器等收藏品价格翻着跟头地往上涨,也就不足为怪了。

  然而,文物艺术品市场上出现的造假狂潮,其范围之广、品种之全、数量之多,令人瞠目结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之一是有大批“认假为真,认伪为优,认劣为精”的“鉴定专家”。

  在央视“3·15”晚会上,“文物鉴定黑幕”中“只认钱,不辨假”的文物鉴定专家曝光在阳光之下。从中可以看出,明知是假,却睁着眼睛说瞎话的鉴定专家,凭借一纸鉴定,可以让一个粗制滥造的200元小瓶,摇身变成“价值连城”的文物。

  这一案例揭示出,在有些人那里,文物鉴定原来是钱说了算。只要钱给足了,一个地摊上随处可见的现代仿品,就可以任意“改朝换代”,民国的、乾隆年间的、康熙年间的,任你挑选;只要钱给足了,假的就可以变成真的,赝品也可以身价大涨上千倍;只要钱给足了,鉴定专家的职业操守,道德良心就都不重要了。
 

  文物造假古已有之,因为这是一个暴利行业。地摊上卖的几乎都是假古董,就连一些拍卖行,也以拍卖赝品为主。我国《拍卖法》规定,“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应用到艺术品市场,被简单地解读为“保卖不保真”。

  其实在我国书画史上,从来就没有“保卖不保真”的所谓行规,只是近些年有些不法*商不择手段兜售假货赝品,严重扰乱了我国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文物鉴定专家”高价卖“鉴定书”,致使当下艺术品收藏市场知假造假、知假售假的情况屡见不鲜,诚信的缺乏、法律法规的滞后,扰乱了整个艺术市场,造成管理无序、假货泛滥、乱象丛生。这种诚信规则的缺失,与我们所提倡的诚信社会很不协调。《拍卖法》中免责条款的存在也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相抵触。如无制约,这种机制迟早会“崩盘”,与此同时,人们也会对艺术品收藏市场行失去信心。

  所谓的“文物鉴定专家”利欲熏心,招摇撞骗,四处“走穴”,大把捞钱,扰乱了高雅的艺术品市场,诚可谓斯文扫地。法律界专家认为,虽然国家对鉴定资质以及鉴定结果没有明确法律规定,但是如果涉及故意做出错误鉴定,应该认定为欺诈。

  现在在我国,医师、律师、会计师等资格认证都要经过考试审核,惟独文物鉴定专家,不需要任何考试鉴定。我们不禁要问,谁来鉴定一下“文物鉴定专家”的真伪。
 

  • 上一篇文章: 如何鉴定“文革瓷”

  • 下一篇文章: 古玩如何作假?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最新5篇热点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安阳多个考古项目发布...
     开封景龙门遗址发掘工...
     许昌新发现古文化遗址...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最新5篇推荐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安阳妇好墓骨笄
     河南王庄遗址出土的四...
     唐黄釉镇墓兽 引发文...
     
     相 关 文 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本站 |
      豫ICP备07003530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2006-2024 河南收藏网
    Email:henanshoucang@163.com
    地址:河南*郑州*收藏
    未经河南收藏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