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的孤独是主动
记者:您几十年来的“隐士”生涯对您目前取得如此高深的艺术造诣有什么样的关联或者说影响呢?
张文浩老师:我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不是与人情世故完全隔绝的。准确地说,是选择了一种行走在江湖的生存方式。这种方式,孤独却安宁,寂寞而充实,更重要的是,带给我静观的悠然。书画的研习与创作,本身就需要潜下心来,独守一份孤独。
画家的孤独是主动的,是故意避开世俗的干扰以静心创作。而我认为从孤独抵达共享共鸣,也只有通过独自追求、自我奉献,才能丰富和充实,共享共鸣,一件好作品本身也许不是不朽的,但表现在里头的思想若能不朽,则它无疑地会续存一段很长的时间。
艺术一旦强调“模式”、“样板”和“标准”,就会走入绝境。画家这种孤独的特立独行,同科学家的学术探索,有许多相通之处。他们与时俗常常格格不入,显出异于常理常法的独自乖戾,希望人们能理解和包容看似高傲、孤僻的这群人。
选择并喜爱书画事业的人也许就将与贫穷相伴,但却拥有不凡的艺术宝藏,终会在孤独的探索书画道路上找到知音,而永不孤独!
艺术价值不一定完全是用金钱来衡量的
记者:在艺术市场日益火爆的今天,很多艺术家都在追名逐利,您却大隐于市,您有没有感觉到自己是艺术圈的另类或者被人家视为是另类呢?
张文浩老师:另类是相对而言,没有绝对的另类,一个成功的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必须具有前瞻性,所产生的艺术价值就必定要经历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被人们认可。艺术价值不一定完全是用金钱来衡量的,我们更应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承担更多的职责。
艺术走向市场是个必然的趋势,但不是最终目的。艺术市场日益火爆有很多客观因素,我们更应以平常心去对待。书画事业工作者更应具有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艺术的自由蕴含着深刻的人文意义,也承担着高尚的社会责任,艺术家应该以丰富而坚定的知识学养、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创造精神和艺术理想从事艺术创作,以浩然正气和阳刚情志营造中国当代艺术的正大气象,有意识地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发扬优秀传统。对待艺术不仅要有一颗真诚、执着的心,而且要具有清醒的头脑——“学艺之道,执迷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