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收藏网欢迎您的到来!    
  明末 三松款竹根雕松石牧牛山子    3星级
明末 三松款竹根雕松石牧牛山子
作者:henansc  来源:河南收藏网     点击数:1447     更新时间:2011/12/27  文章录入:henansc

  歷代文人士夫常有喜竹之癖。竹,外直中空、凜凜有節、修竿標挺、翠色瓊潔,匯納天地清華之美。製而為器,筆筒、臂擱、各類賞玩又別具一格,殊於他物。
  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竹雕藝術在眾多門類中,器物造型最為豐富,筆筒、毛筆、硯台、臂擱、筆山、水盂、各種擺件,僅就竹器便可構成一個別緻的文房系統。
  竹材瑩潤如玉,於筆筒、臂擱即天然畫屏。竹人持刀如執筆,於竹材上可刀筆縱橫。其中雲樵山人鄧渭製蘭亭序書法筆筒,如唐人靈飛經飄逸靈動。而王永芳的陽雕陶淵明詩文筆筒則全如十七帖縱橫闊拔,氣勢如虹。其他如王梅鄰製“《愛蓮說》書法臂擱”,俊秀可愛亦稱佳作。周芷喦制竹石詩文筆筒則盡顯詩心悠游,得南宗繪畫的文脈,以詩入畫、以畫入刀,刀純如筆,將書畫的皴擦點染展現得淋漓盡致, 觀賞其作,竹石倚風而動,竹葉扭轉,上下相應。“瓊節高吹宿風枝”的意蘊頃出。竹旁之石,數刀而就,純寫胸中逸氣。竹石旁陪以詩文,可解芷叟詩心之妙。

明晚期·三松款竹根雕松石牧牛山子
高:7.5cm 長:11cm 寬:5.1cm

  竹肌厚潤,可深淺雕鏤,細至毫髮、獷至山石,皆可熠熠生輝。如明晚期·三松款竹根雕松石牧牛山子,山石萬狀,借竹根自然之起伏變化。略加修飾,盡顯天真燦爛之趣。竹根自然扭曲、宛轉之態,蒼古、斑駁之質,加之細小竹根鬚截面的靈動,使自然之山石與竹材的質感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山石前一松樹使這件作品拉開了豐富的層次感,每一個透空的雕琢、每一處細小的處理都融匯了藝術家巧妙地用心和高超的技藝。有些幾乎看不到的地方,藝術家也盡其所能去實現其完美的理想,不得不讓人感歎古人的用心。

清·王世襄題吳之璠製二仙渡海筆筒
高:10.8cm 口徑:4.3cm

  堪稱竹雕大家的還有吳之璠,其作有吳道子“吳帶當風”的神采,所雕人物如龍門造像般展現出一種由內而外的氣格。王世襄親筆題字的“吳之璠製竹雕二仙渡海筆筒”,可全面地看出這位竹刻大家的神采風韻。每一個面部結構都處理精準,每一處衣紋都婉轉巧妙、流動自然,甚至衣服貼身處與因風鼓氣飄動的部分都經深思熟慮、考量到其內部的聯繫。

清·竹雕壽桃蝙蝠盒
高:5.2cm 長:10.5cm 寬:9cm

清 竹雕采藥老人
高:6.5cm 長:8cm 寬:4.8cm

清·王永芳制竹雕詩文筆筒
高:14.5cm 口徑:6.5cm

  在中國工藝美術各門類中,沒有任何一種像竹雕藝術一樣對材質的巧妙運用有如此豐富。竹材天然的質感與肌理,古雅沉著、毫不張揚,經過時光的摩挲,肌理又顯出另一種別緻的美感,使人愛不釋手。竹材有種內在的生命力,許多竹雕別緻之作,無非是巧匠慧心喚醒藏於其中的內在生命衝動。一件清代竹雕白菜便能讓觀者進一步領略竹雕的魅力。菜葉葉脈絲絲分明、變化有度,葉片邊緣卷褶自然,數處蟲蝕的空洞也惟妙惟肖。巧思妙想使得有限的材料發揮出無限的美感。
  竹雕作品從明代開始逐漸從實用器轉化為品賞之物,諸多文人也參與其中。許多傳統題材的竹雕作品,如“西園雅集”、“夜遊赤壁”、“二喬並讀”,在文人參與下成為一種約定成俗的符號化設計,喚起觀者難以抗拒的抒情共鳴,指向所示的時空,將時下的思緒與過往的諸多文化情景相聯繫。
  相比書畫名家之數,竹藝大師實在是少之又少。雖然過往的許多竹雕藝人在今天完全可以領受大師的稱號,但他們的姓名及創作中的種種情思、意趣大多湮於史聞。每當有機會品賞他們用盡心血所創造出的一件又一件感人至深的藝術精品時,我們都會默默地被吸引、感染。每一刀都蘊含了藝術家一生高超技藝的積澱、每一刀都醞釀於感物於懷的真情灼感,他們用心去感受自然與文化的延展,然後塑造出竹藝瞬間的靈韻,從而留下永恆的藝術佳作。

 

  • 上一篇文章: 清·竹根雕白菜

  • 下一篇文章: 张充仁《齐白石胸像》71.35万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最新5篇热点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安阳多个考古项目发布...
     开封景龙门遗址发掘工...
     许昌新发现古文化遗址...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最新5篇推荐文章
     2024年禹州扒村席家窑...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字画拍卖成交价...
     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
     安阳妇好墓骨笄
     河南王庄遗址出土的四...
     唐黄釉镇墓兽 引发文...
     
     相 关 文 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本站 |
      豫ICP备07003530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2006-2024 河南收藏网
    Email:henanshoucang@163.com
    地址:河南*郑州*收藏
    未经河南收藏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